鶡
拼音:hé
释义:1.鸟名。即鹖鸡。参见“鶡雞”。2.鹖之尾羽。3.指鹖冠。
组词
鶡冠拼音
hé笔顺
丨 𠃍 一 一 丿 𠃌 丿 丶 ㇄ 丿 丨 𠃍 一 一 一 𠃌 丶 丶 丶 丶同音字
拼音为hé的字 拼音为he的字基础解释
1.鳥名。即鶡雞。2.鶡之尾羽。3.指鶡冠。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鶡-中華語文大辭典鶡鹖ㄏㄜˊhé鳥名。即褐馬雞。體長1-1.2公尺,體重5公斤。羽色濃褐,喙粉紅,臉頰豔紅,頰下有白色毛角。白色尾羽22支,既長又美觀。雄鳥在繁殖季時攻擊性高。為中國特有種。也作「鶡雞」。
鶡-中華大字典1、鶡讀音:何葛切,音曷,曷韻。釋文:
❶似雉。出上黨。見《說文》。
〔按師古曰。~色黑。今時俗人所謂~雞〕。
❶~冠。漢虎賁冠也。《後漢輿服志》:虎賁羽林皆~冠。
〔按段玉裁云。~者勇雉也。其鬭對。一死乃止。故趙靈王以表武士。加雙~尾。䜿左右爲~冠。
〔又〕:~冠子。書名。《陸佃鶡冠子序》:~冠、楚人也。居於深山。以~爲冠。號曰~冠子。其道踳駁。著書初本黃老。而末流迪於刑名。
〔按自博選篇至武靈王問。凡十九篇〕。
2、鶡讀音:居拜切,音介,卦韻。釋文:通䲸。《漢書黃霸傳》:京兆尹張敞舍~雀、飛集丞相府。《宋祁注》:注文~音芥。字本作䲸。今本誤作芬。竝鳻字。
3、鶡讀音:曷各切,音鶴,藥韻。釋文:鶴或字。《集韻》:鶴。鳥名。或作~。
4、䳚讀音:可旱切,音牂,旱韻。丘蓋切,音磕,泰韻。墟旰切,音看,翰韻。丘葛切,音渴,曷韻。釋文:~鴠。鳥名。《方言》:~鴠。自關而西秦隴之內、謂之鶡鴠。
〔按玉篇。~鴠。似雞。冬無毛。晝夜常鳴。名倒懸。說文鴠王注。坊記作盍旦。月令釋文作曷旦。周書時訓解作鶡旦。鶡字已涉假借。此名合兩字成義。鄭君曰。盍旦。夜鳴求旦之鳥也。是知盍者、何不也。盍旦者、何不旦也。據是。則此爲俗字。互詳鴠字〕。
5、䳚讀音:侯旰切,音翰,翰韻。釋文:鳱或字。《集韻》:鳱。鳱鴠。鳥名。或从旱。
6、䳚讀音:何葛切,音曷,曷韻。釋文:鶡或字。《集韻》:鶡。鳥名。說文、似雉。或从旱。
7、鶴讀音:曷各切,音涸,藥韻。釋文:~鳴九皋。聲聞于天。見《說文》。《段注》:~字今補。此見詩小雅。毛曰。皋澤也。言身隱而名著也。爾雅無~。故偁詩。後人~與鵠相亂。
〔按本草綱目曰。~大於鵠。長三尺。高三尺餘。喙長四寸。丹頂赤目。赤頰靑腳。修頸凋尾。白羽黑翅。亦有灰色蒼色者。常以夜半鳴。聲唳雲霄。今動物學以屬諸涉禽類。云鳴聲高者。以氣管長而回折故也〕。
❷鋤頭也。《釋名釋用器》:鋤。齊人謂其柄曰橿。頭曰~。似~頭也。《疏證》:今世亦謂鋤頭曰~觜。
❸綾之一種。《王隱晉書》:惠帝自鄴還洛陽。賜中書監盧志~綾袍一領。
❹矛骹細如雁脛者謂之~厀。見《方言》。
❺~列。陳兵也。《莊子徐无鬼》:君亦必無盛~列於麗譙之間。
〔按釋文引司馬云。~列、鐘鼓也。存參〕。
❻~節。病名。《巢氏病源》:小兒禀生血氣不足。卽肌肉不充。肢體瘦。骨節背露。如~之膝節也。
❼~髮。白髮也。〔庾信賦〕:~髮雞皮。蓬頭歷齒。
❽~民。國名。《窮神祕苑》:~民國人長三寸。日行千里。
❾城名。《史記衞世家注》:故~城在滑州匡城縣西南十五里。懿公養~於此。因名城也。
〔按在今直隸長垣縣西南〕。
〔又〕:州名。宋置。羈縻。屬夔州路紹慶府。今闕。當在貴州省境。
❿通翯。《詩靈臺》:白鳥翯翯。〔孟子梁惠王作~〕。
⓫姓也。金~壽。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é
1、[鶡冠]hé guān
又名“武冠”、“武弁大冠”,古代中国冠饰之一,是插有鶡毛的武士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