鳱
拼音:gān
释义:1.见“鳱鵲”。喜鹊。
拼音
gān笔顺
一 一 丨 丿 丨 𠃍 一 一 一 𠃌 丶 丶 丶 丶同音字
拼音为gān的字 拼音为gan的字基础解释
喜鹊。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鳱-汉语大词典鳱(I)gān
ㄍㄢ
〔《广韵》古寒切,平寒,见。〕
见“鳱鹊”。
鳱(II)han
ㄏㄢˋ
〔《集韵》侯旰切,去翰,匣。〕
亦作“鳿”。
见“鳱鴠”。
鳱(III)yan
〡ㄢˋ
同“雁”。
●《禽经》:“鳱以水言,自北而南。”
张华注:“鳱音雁,随阳鸟也。冬适南方,集于江干之上,故字从干。”
1、鳱讀音:居寒切,音干,寒韻。魚旰切,音岸,翰韻。魚澗切,音鴈,諫韻。釋文:
❶~鵠。鵲也。《廣雅釋詁》:䧲鵠、喀也。《疏證》:鄭注大射儀引淮南子曰。~鵠知來。~與䧲同。䧲鵠爲山鵲。與鵲相似。非卽是鵲。但一種而小異。稱名可以互通耳。
❷同鴈。《字彙》:鹽鐵論引詩。雍雍鳴~。以鴈爲~。注云。鴈當音岸。師曠禽經、~以水言。自北而南。張華注。~音鴈。隨陽鳥也。冬適南方。集於江干之上。故字从干。開元文字、鴈又音岸。則~卽鴈字無疑矣。
2、鳱讀音:侯旰切,音翰,翰韻。釋文:~鴠。鳥名。《文選枚乘七發》:朝則鸝黃~鴠鳴焉。
〔按卽䳚鴠也。廣雅釋鳥疏證云。䳚或作~〕。
3、䧲讀音:居寒切,音干,寒韻。釋文:
❶~鵠。鵲也。見《玉篇》。
〔按淮南氾論作乾鵠〕。
❷~鴠。山鳥也。《淮南時則》:~鴠不鳴。
〔按禮記月令作鶡旦〕。
❸同鴈。《詩匏有苦葉》:雝雝鳴鴈。〔鹽鐵論引作鳴~〕。
4、鴈讀音:魚澗切,音贗,諫韻。釋文:
❶䳘也。从鳥人。厂聲。見《說文》。《段注》:~與雁、各字。䳘鴚與䳘、各物。許意隹部雁爲鴻雁。鳥部~爲䳘。鴚䳘爲野䳘。單言䳘爲人家所畜之䳘。今字~雁不分久矣。禮經單言~者。皆鴻雁也。言舒~者。則䳘也。爾雅、舒~鵝是也。李巡云。野曰~。家曰鵝。鵝謂之舒~者。家養馴不畏人。飛行舒遲也。是則當作舒雁。謂雁之舒者也。雁在野。䳘爲家雁也。許當云~、舒雁也。舒雁、䳘也。文乃備。
〔按~卽家鵝。亦卽舒雁。而舒雁乃爲舒~也。圖入鵝字〕。
❷天~。地~。竝星名。《爾雅藝海洄酌》:流星色靑赤小者名地~。墜則兵起。長二三丈者名天~。
❸~戶。流轉之戶也。〔劉禹錫詩〕:才薄只愁安~戶。
〔按正字通云。流庸謂之雁戶。漢書。流亡他土庸作、曰流庸。唐書。編民有雁戶。謂如雁去來無恒也〕。
❹落~。木名。《唐書地理志》:雅州盧山郡土貢麩、金茶、石菖蒲、落~木。
❺~膳。草名。《管子地員篇》:其種~膳。
❻韓~。亦曰轅厲。《山海經海內西經》:韓~在海中郁州南。始鳩在海中轅厲南。
〔注〕:國名。或曰鳥名。沅曰。轅厲、卽韓~也。轅、韓、音相近。~、厲、字相似。
❼~門。郡名。戰國趙置。秦漢均因之。至金廢。今山西代縣西十五里。有廣武故城。卽古~門郡治。
〔又〕:山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門是也。
〔注〕:卽~門山也。〔在今山西代縣西北三十五里。北與應州龍首山相望〕。
〔又〕:關名。《代州志》:關舊在~門山上。東西山巖峭拔。中路盤旋崎嶇。唐於絕頂置關。元時關廢。
❽回~。峯名。《廣輿紀》:在衡州府城南。~至衡陽則不過。遇春而回。或曰峯勢如~之回。故名。
❾同雁。《詩鴻雁傳》:大曰鴻。小曰~。
〔按說文隹部。雁、鳥也。讀若鴈。王筠曰。此區別之詞也。經典多通用。許則謂鴻雁~鵝有別也。据此。則作鴻~者。爲雁之叚借〕。
❿同贗。《韓非子說林》:齊伐魯索讒鼎。魯以其~往。齊人曰。~也。魯人曰。眞也。
⓫姓也。見《姓苑》。
5、鳿讀音:虞欲切,音玉,沃韻。釋文:鸀~。鳥名。《史記司馬相如傳》:视鵝鸀~。《集解》:郭璞曰。渑~、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也。
6、眩釋文:同鴈鳱。見《正字通》。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gān
1、[鳱旦]gān dàn
见“鳱鴠”。
2、[鳱鹊]gān què
喜鹊。
3、[鳱鴠]gān dàn
鸟名。似鸡。冬无毛,昼夜常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