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
拼音:áo
释义:1.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组词
鳌背 鳌柱 鳌洲 鳌鼻 鳌抃 鳌波 鳌钓 鳌丘 钓鳌竿 钓鳌人 钓鳌手 小鳌山 连六鳌 鳌背负山 鳌愤龙愁 鳌里夺尊 鳌鸣鳖应 鳌头独占 鳌掷鲸呿 鳌掷鲸吞 博鳌外交 六鳌半岛拼音
áo笔顺
一 一 丨 一 𠃌 丿 丿 一 丿 ㇏ 丿 ㇇ 丨 𠃍 一 丨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áo的字 拼音为ao的字基础解释
传说中指海里的大龟或大鳖。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鳌-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鰲
鳌-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áo
1、[鳌山]áo shān
旧时元宵节用灯彩堆叠成的山,像传说中的巨鳌形状。
2、[六鳌]liù áo
亦作“六鰲”。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3、[鳌戴]áo dài
神话传说谓 渤海 之东有大壑,其下无底,中有五座仙山,常随潮波上下漂流。天帝恐五山流于西极,失群仙之居,乃使十五巨鳌轮番举首戴之,五山才峙立不动。见《列子·汤问》。
4、[鳌鱼]áo yú
亦作“鰲鱼”。鳌的俗称。《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鰲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回。”清 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旱船》:“无边陆海吾何惧,稳坐鼇鱼背上看。”
5、[鳌波]áo bō
亦作“鰲波”。巨浪。
6、[鳌极]áo jí
亦作“鰲极”。神话传说中指 女娲 断鰲足所立的四极天柱。
7、[鳌洲]áo zhōu
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8、[鳌背]áo bèi
亦作“鰲背”。借指大海。
9、[鳌柱]áo zhù
传说中指天柱。
10、[海鳌]hǎi áo
神话传说中的海中巨鳖。
11、[鳌峰]áo fēng
1.亦作“鰲峰”。 2.指江海中的岛屿。因如巨鳌背负山峰,故名。
12、[连鳌]lián áo
1.亦作“连鰲”。 2.形容岿然屹立的样子。
13、[鳌足]áo zú
1.传说中女娲用作天柱的大龟四足。《淮南子·览冥训》:“於是女媧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高诱注:“鼇,大龟。天废顿以鼇足柱之。”晋成公绥《天地赋》:“断鼇足而续毁,鍊玉石而补缺。”唐黄滔《融结为河岳赋》:“岂非断乎鼇足之时,剖彼鸡黄之日,二仪各立以交泰,一气旁流而洋溢。” 2.器物上做成龟足形状的底脚。《新唐书·天文志一》:“﹝浑仪﹞表里三重,下据準基,状如十字,末树鼇足,以张四表。”
14、[鳌鼻]áo bí
比喻上矗的峰峦。
15、[钓鳌]diào áo
《列子·汤问》:“﹝ 勃海 之东有五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极,失羣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后因以“钓鼇”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
16、[戴鳌]dài áo
见“戴山鰲”。
17、[彩鳌]cǎi áo
旧时元宵灯景的一种。用彩灯堆成,象巨鳌形。多称鳌山。
18、[鳌抃]áo biàn
《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鼇抃”形容欢欣鼓舞。
19、[鳌天]áo tiān
传说中以鳌足为天柱所支撑的天体。
20、[灵鳌]líng áo
神话传说中的巨龟。语出《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王逸 注引《列仙传》:“有巨灵之鼇,背负 蓬莱之山 而抃舞。”三国 魏 曹植《远游篇》:“灵鼇戴 方丈,神岳儼嵯峩!”唐 李商隐《韩碑》诗:“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鼇蟠以螭。”元 周权《九日偕友登东岩定香寺》诗:“当时补天餘,偶堕灵鼇背。”
21、[鳌署]áo shǔ
指翰林学士院。
22、[鳌图]áo tú
翰林院和龙图阁。均为古代中央重要机构。
23、[补鳌]bǔ áo
补入翰苑。唐 宋 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镌有巨鳌的殿陛石正中,故称。宋 岳珂《桯史·刘观堂读赦诗》:“后二年,和议成,秦檜 惧当制者之不能説虏也,以孽子 熺 及其党 程克俊 补鼇。”
24、[鳌丘]áo qiū
海上仙山。
25、[鳌甲]áo jiǎ
犹鼎甲。状元、榜眼、探花的合称。
26、[鳌禁]áo jìn
亦作“鰲禁”。翰林院的别称。
27、[蟹鳌]xiè áo
指螃蟹的两个大钳子。
28、[鳌掖]áo yè
翰林院的别称。
29、[鳌宫]áo gōng
亦作“鰲宫”。指禁中宫殿。因宫殿陛石镌刻巨鳌,故名。
30、[鳌阙]áo quē
皇帝的宫殿。
31、[鳌海]áo hǎi
大海。传说中鳌为海中神龟,因称。
32、[云鳌]yún áo
指科考中高第者。
33、[鹏鳌]péng áo
鹏与鳌。传说中为神仙乘坐之物。
34、[架鳌]jià áo
犹言占鳌头。喻应试得中。
35、[鳌钓]áo diào
神话传说谓天帝使十五只巨鳌轮番顶戴五座仙山,而 伯龙之国 巨人则一钓而连六鳌。见《列子·汤问》。后因以“鼇钓”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36、[戴山鳌]dài shān áo
传说古代 渤海 之东有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五座仙山,随潮往来,漂流不定。天帝恐其流于西极,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始峙而不动。其后 龙伯 之国有巨人,一举钓去六鳌,于是 岱舆、员峤 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见《列子·汤问》。鰲,亦作“鼇”。
37、[独占鳌头]dú zhàn áo tóu
古称中状元。据说唐宋时皇宫石阶正中刻有大鳌,只有考中状元的人在朝见皇帝时才可以踏在鳌的头上。后来也比喻 占首位或获得第一名。鳌(áo):传说中海里的大鳖。
38、[断鳌立极]duàn áo lì jí
古代神话,谓 女娲氏 断鳌之足以立地之四极。鳌,巨龟。
39、[鳌掷鲸呿]áo zhì jīng qū
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同“鳌掷鲸吞”。
40、[鳌愤龙愁]áo fèn lóng chóu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