鱓
拼音:shàn
释义:1.同“鱔”。亦作“鱣”。2.黄鳝。鱼纲合鳃科。体呈鳗形,具暗色斑点,光滑无鳞。栖息池塘、小河、稻田的泥洞或石缝中。
组词
蛇鱓 白鱓 黄鱓拼音
shàn笔顺
丿 ㇇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 丶 丶 丶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shàn的字 拼音为shan的字基础解释
同“鳝”。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鱓-中華語文大辭典鱓ㄕㄢˋshàn「鱔」的異體字。
鱓-中国神话大词典鱓
颛顼臣。《吕氏春秋·古乐》:“帝颛顼乃令鱓先为乐倡。鱓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按:鱓,同鼍,俗谓之猪婆龙。《尔雅翼》卷三一云:“鼍状如守宫而大,长一二丈,灰色,背尾皆有鳞甲如铠。能吐雾致雨,力尤酋健,善攻碕岸。岸边人甚畏之,声亦可畏。性嗜睡,目常闭。大者自啮其尾,极难死。其老者能为鬽。”又其皮可以冒鼓。《诗·大雅·灵台》:“鼍鼓逢逢。”故颛顼使之为“乐倡”。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àn
1、[蚖鱓]yuán shàn
即鼋鼍。
2、[蛇鱓]shé shàn
亦作“虵鱓”。蛇与黄鳝。
3、[鱓更]shàn gēng
传说鼉夜鸣应更,故名。《埤雅·释鱼》:“今鼉象龙形,一名鱓,夜鸣应更,吴 越 谓之鱓更,盖如初更輙一鸣而止,二更再鸣也。”
4、[鼋鱓]yuán shàn
同“黿鼉”。《史记·太史公自序》:“少康 之子,实宾 南海,文身断髮,黿鱓与处。”
5、[白鱓]bái shàn
鳗鲡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鳗鲡鱼》。
6、[鳅鱓]qiū shàn
见“鰍鱔”。
7、[黄鱓]huáng shàn
见“黄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