鼍
拼音:tuó
释义:1.爬行动物,是鳄鱼的一类,身体约两米左右,仅背部和尾部有鳞甲,在江河岸边穴居,以鱼、蛙等为食。皮可以蒙鼓。通称猪婆龙,也叫鼍龙、扬子鳄。
组词
鸣鼍 白鼍 江鼍 鼍更 鼍鼓 鼍声 鼍仙 鼍吟 鼍风鱼 鼍鸣鳖应 鲸波鼍浪 鲸涛鼍浪 鼍愤龙愁 鼍参鼋史拼音
tuó笔顺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丨 一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一 乚同音字
拼音为tuó的字 拼音为tuo的字基础解释
扬子鳄。详细解释
扬子鳄 ,钝吻鳄科的一种爬行动物( Alligator sinensis ),产于长江下游,是中国特产。亦称“鼍龙”,俗称“猪婆龙”
(鱼鳖鼋鼍。)《墨子·公输》
如:鼍更(鼍的鸣声);鼍鼓(鼍皮制成的鼓);鼍风鱼(传说中的鼍类动物)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鼍-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鼉
鼍-汉语大词典鼍tuo
ㄊㄨㄛˊ
〔《广韵》徒河切,平歌,定。〕
扬子鳄。也称鼍龙、猪婆龙。爬行动物。体长丈余。背部与尾部有角质鳞甲。穴居于江河岸边和湖沼底部。其皮可以制鼓。
●《吕氏春秋·季夏》:“是月也,令渔师伐蛟取鼍。”
●金元好问《涌金亭示同游诸君》诗:“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鼍。”
●鲁迅《故事新编·非攻》:“江汉里的鱼鳖鼋鼍之多,那里都赛不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uó
1、[鼍骨]tuó gǔ
鳄鱼皮制成的鼓。
2、[蛮鼍]mán tuó
南方少数民族的鼍鼓。
3、[蛟鼍]jiāo tuó
指水中凶猛的鳄类动物。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其中则有神龟蛟鼉瑇瑁鳖黿。”唐 韩愈《石鼓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劒斫断生蛟鼉。”清 魏源《三江口宝带桥记》:“道光 三载,吴 越 大涝,鼃鳖生万灶,蛟鼉嬉千里。”陈三立《人日顾石公广文饮集龙蟠里》诗:“徐侯 罢钓 东海 水,胸次鬱律千蛟鼉。”
4、[鼍仙]tuó xiān
传说中指成了仙的鼍。
5、[江鼍]jiāng tuó
即扬子鳄。皮可张鼓。
6、[鼍梁]tuó liáng
即鼋梁。唐 杨炯《右将军魏哲神道碑》:“驾鼉梁於圣海,秦皇 息鞭石之威;泛鼇钓於仙洲,愚叟 罢移山之力。”清 顾炎武《莱州》诗:“鼉梁通日际,蜃市接神区。”王蘧常 校注:“徐坚《初学记》引《竹书纪年》:周穆王 至於九江,叱黿鼉以为梁。”参见“黿梁”。
7、[鼍龙]tuó lóng
扬子鳄。
8、[鼍皷]tuó gǔ
见“鼉鼓”。
9、[鼍更]tuó gēng
指更鼓声。因鼍夜鸣与更鼓相应,故名。亦指战鼓声。宋 韩驹《次韵王给事观殿试唱名》:“我老倦随宫漏水,江 南 江 北听鼉更。”宋 陆游《夏夜》诗:“六尺筇枝膝上横,中庭岸幘听鼉更。”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厥后 蔡牵 往来 闽浙,公首荐 壮烈伯 李公 俾为统帅,壮烈 成名,牵 亦寻灭,鲸浪遂息,鼉更不惊。”参阅《埤雅·释鱼》。
10、[鸣鼍]míng tuó
1.鼍鼓的响声。唐 薛能《吴姬》诗之八:“楼臺重叠满天云,殷殷鸣鼉世上闻。”宋 范仲淹《同年魏介之会上作》诗:“闲上碧江游画鷁,醉留红袖舞鸣鼉。” 2.敲击鼍鼓。唐 皇甫松《醉乡日月·饮论》:“醉得意,宜艳唱,宣其和也;醉将离,宜鸣鼉,壮其神也。”宋 黄庭坚《寄袁守廖南卿》诗:“少得曲肱成梦蝶,不堪衙吏报鸣鼉。” 3.鼍鼓。《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僕射即令整理队伍,排比兵戈,展旗帜,动鸣鼉,纵八阵,骋英雄。”
11、[鼍吼]tuó hǒu
鼍吼叫。
12、[鼍吟]tuó yín
鼍鸣叫。古人听鼍叫以占雨。
13、[鼍作]tuó zuò
犹言鼍于水中作浪。
14、[鼍矶]tuó jī
砚石名。因产于 山东 蓬莱 海中 鼍矶岛,故名。
15、[鼍声]tuó shēng
鼍鸣声。为有雨的预兆。
16、[鼍窟]tuó kū
鼉居住的洞窟。
17、[鼍鸣]tuó míng
鼍叫。
18、[白鼍]bái tuó
白色的鼍。
19、[灵鼍]líng tuó
即鼍龙。一种与鳄鱼相似的动物,皮可鞔鼓。因借指鼓。
20、[鼍风鱼]tuó fēng yú
传说中的鼍类动物。
21、[驼鼍将]tuó tuó jiāng
称背驮小儿者。
22、[鲸波鼍浪]jīng bō tuó làng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同“鲸涛鼍浪”。
23、[鼍参鼋史]tuó cān yuán shǐ
神话传说中龙王的大臣。
24、[鼍愤龙愁]tuó fèn lóng chóu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25、[丁陶鼍鼓]dīng táo tuó gǔ
鼍鼓发掘于华夏文明起源的襄汾县陶寺遗址,距今有4300年历史,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鼓”,它是几千年来鼓乐发展的基石。
26、[鼋鼍为梁]yuán tuó wéi liáng
填河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