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拼音:lǔ
释义:1.迟钝;笨拙。2.莽撞;粗野。3.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曲阜一带。4.山东的别称。5.(Lǔ)姓。
组词
鲁智深 鲁莽 鲁菜 鲁班尺 粗鲁 鲁钝 鲁莽大胆 齐鲁 鲁迅拼音
lǔ笔顺
丿 ㇇ 丨 𠃍 一 丨 一 一 丨 𠃍 一 一头部不宜太大;“田”上宽下窄;中横宜长。“日”上下等宽,大小适中。上下各部中心对齐;疏密均匀。
同音字
拼音为lǔ的字 拼音为lu的字基础解释
1.迟钝;笨:愚~。~钝。 2.莽撞;粗野:粗~。~莽。这人办事挺~的。 3.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曲阜一带。 4.山东的别称:~菜。 5.姓。详细解释
〈形〉
(会意。甲骨文从鱼,从口,“口”象器形。整个字形象鱼在器皿之中。本义:鱼味美,嘉)
同本义
(古鲁字)从曰,不从白,彝器每言“鲁休”,“纯鲁”,阮氏元云:“鲁本义盖为嘉,从鲁入口,嘉美也。”—— 林义光《文源》
迟钝,愚钝
参也鲁。——《论语》
鲁人以为敏。——《左传》
容居,鲁人也。——《礼记·檀弓》
又如:鲁拙(笨拙);鲁人(鲁钝的人,愚钝的人)
莽撞,粗野 。
如:粗鲁(粗暴鲁莽)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鲁-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魯
鲁-汉语大词典鲁(I)l?
ㄌㄨˇ
〔《广韵》郎古切,上姥,来。〕
1.迟钝,笨拙。
●《论语·先进》:“参也鲁。”
●清魏源《默觚上·学篇二》:“敏者与鲁者共学,敏不获而鲁反获之;敏者日鲁,鲁者日敏。”
2.粗鲁,粗俗。
●宋周羽翀《三楚新录》卷一:“希范(马希范)轻薄公子,睹维翰(桑维翰)形短而腰长,语鲁而且丑,不觉绝倒而笑之。”
3.周代诸侯国名。故地在今山东兖州东南至江苏省沛县、安徽省泗县一带。
●《史记·周本纪》:“﹝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4.地区名。
●春秋时鲁国故地,秦汉以后仍沿称这些地区为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
●唐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明李东阳《武城怀古》诗:“野堠连东鲁,荒城北带河。”
5.今山东省的简称。
6.姓。
鲁(II)lǚ
ㄌㄩˇ
〔《集韵》两举切,上语,来。〕
同“旅”。
1.陈述。
●《史记·周本纪》:“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
●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尚书序》云‘旅天子之命’。”
按,今本《书·微子之命》:“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孔传:“已得唐叔之禾,遂陈成王归禾之命,而推美成王。”
2.旅行。参见“鲁飔”。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ǔ
1、[鲁莽]lǔ mǎng
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轻率:说话~。~从事。
2、[鲁菜]lǔ cài
山东风味的菜肴。
3、[粗鲁]cū lǔ
〈形〉不文明,鲁莽。
4、[鲁钝]lǔ dùn
愚笨;不敏锐:赋性~。
5、[齐鲁]qí lǔ
今山东。
6、[鲁迅]lǔ xùn
(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贫苦农民阿Q的艺术形象,表现了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不图反抗的“国民的弱点”。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30年代前期写了大量杂文,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坚韧的战斗精神。有《鲁迅全集》。
7、[秘鲁]bì lǔ
国名。位于南美洲西北部。
8、[鲁班]lǔ bān
春秋时期建筑工匠。姓公输,名般(也作班、盘),鲁国人,故名。据传他发明了曲尺、打孔钻和吊线的墨斗等一套工具,创制了攻城的“云梯”、水战的“钩拒”和滑翔的“木鹊”等。被中国建筑工匠尊为“祖师”。
9、[鲁夫]lǔ fū
鲁莽的男子。
10、[愚鲁]yú lǔ
愚笨迟钝:自愧~。生性~。
11、[鲁城]lǔ chéng
曲阜 的别称。
12、[东鲁]dōng lǔ
1.原指春秋鲁国。后以指鲁地(相当今山东省)。 2.指孔子。
13、[奥鲁]ào lǔ
1.古代 蒙古 人出征时,留在后方的家属、辎重。又写作“阿兀鲁黑”,复数为“阿兀鲁兀惕”。译作“家小”、“老营”或“老小营”。亦为 元 代官名,专管辎重后勤事务。《元经世大典·军制》:“军出征戍,家在乡里曰奥鲁。”《元史·世祖纪十三》:“詔各路府、州、司、县长次官兼管诸军奥鲁。”《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远近诸军征行戍守,终岁劳苦,实可矜悯,其阵亡之家常例存恤限外更展一年,本管翼卫及奥鲁等官毋得非理科敛。” 2.复姓。元 有 奥鲁赤。见《元史》本传。
14、[扈鲁]hù lǔ
即葫芦。
15、[鲁语]lǔ yǔ
1.宋 时 蜀 人用以称中原语音。宋 范成大《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诗:“耳畔逢人无鲁语,鬢边随我是 吴 霜。”自注:“蜀 人乡音极难解,其为 京洛 音,輒谓之‘虏语’。或是僭伪时以中国自居,循习至今不改也,既又讳之,改作‘鲁语’。”宋 范成大《送同年朱师古》诗:“遥知梦境尚京尘,哑咤满船闻鲁语。”自注:“蜀 人以中原语音为鲁语。” 2.指《论语》。金 王若虚《王氏先茔之碑》:“追远之説,鲁 语存焉。”按,《论语·学而》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之说。
16、[鲁儒]lǔ rú
鲁国 儒生。亦泛指儒家学说的信奉者、儒派学者。
17、[莽鲁]mǎng lǔ
草率;马虎。
18、[淳鲁]chún lǔ
淳厚朴实。
19、[专鲁]zhuān lǔ
固执迟钝。
20、[鲁朴]lǔ piáo
1.见“鲁朴”。 2.亦作“鲁朴”。粗俗,朴实;质朴。唐 刘知几《史通·言语》:“世人皆以为上之二言(役夫、竪儒)不失清雅,而下之两句(老奴、寧馨儿)殊为鲁朴者何哉?盖 楚 汉 世隔,事已成古;魏 晋 年近,言犹类今。已古者即谓其文,犹今者乃惊其质。”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中:“玄解 鲁朴,未尝闲人臣礼。”
21、[鲁壁]lǔ bì
1.《〈书〉序》:“至 鲁共王 好治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 虞、夏、商、周 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后以“鲁壁”指 孔子 故宅藏有古文经传的墙壁。唐玄宗《晚宴两相》诗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 鲁 壁之文章,缀 秦 坑之煨烬。”宋 陆游《晴窗读书自勉》诗:“天全 鲁 壁藏,不堕 秦 火虐。”明 何景明《寄徐博士二十二韵》:“鲁 壁藏书日,齐 门鼓瑟年。” 2.指蝌蚪文书法。宋 苏轼《文勋篆铭》:“安国 用笔,意在隶前,汲 冢 鲁 壁,周 鼓 秦 山。” 3.借指古代文化典籍。宋 叶适《祭朱文昭文》:“独钓孤耘,蜑浦蛮村;汲 坟 鲁 壁,暗理冥论。”清 吴伟业《芦笔》诗:“扫来 鲁 壁枯难用,焚就 秦 灰煮不成。”
22、[鲁顿]lǔ dùn
见“鲁钝”。
23、[鲁叟]lǔ sǒu
指 孔子。
24、[鲁雉]lǔ zhì
典出《后汉书·鲁恭传》:“﹝ 鲁恭 ﹞拜 中牟 令。恭 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 安。”后以“鲁雉”谓地方官吏施行仁政,犹如 鲁恭 化及田雉。唐 骆宾王《春夜韦明府宅宴》诗:“雅琴驯 鲁 雉,清歌落 范 尘。”
25、[鲁论]lǔ lùn
即《鲁论语》。《论语》的 汉 代传本之一。相传为 鲁 人所传,是今本《论语》的来源之一。《汉书·艺文志》:“传《鲁论语》者,常山 都尉 龚奋、长信 少府 夏侯胜、丞相 韦贤 鲁扶卿、前将军 萧望之、安昌侯 张禹,皆名家。张氏 最后而行于世。”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汉 兴,传者则有三家,《鲁论语》者,鲁 人所传,即今所行篇次是也。”按,三家指传《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家。张禹 所传《论语》,以《鲁论》为本,既传于世,故后世又称《论语》为《鲁论》。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愈(韩愈)既死,籍(张籍)祭诗有‘《鲁论》未讫注,手跡今微茫’,则知 愈 晚年尝註《论语》未讫而絶笔。”明 吴骐《塞下曲》:“为言侍子今无恙,初在京师读《鲁论》。”清 赵翼《午睡》诗:“少小读《鲁论》,昼寝惩昏頽。”
26、[鲁笨]lǔ bèn
亦作“鲁夯”。粗鲁笨拙。
27、[鲁经]lǔ jīng
1.指《春秋》。 2.指《论语》。
28、[鲁诗]lǔ shī
《诗》今文学派之一。
29、[鲁戈]lǔ gē
见“鲁阳戈”。
30、[鲁壶]lǔ hú
1.指 鲁国 进贡 周 室的壶。按,壶,古代盛酒器。《左传·昭公十五年》:“﹝ 周天子 ﹞以 文伯 宴,樽以 鲁 壶。”杜预 注:“鲁 壶,鲁 所献壶樽。” 2.瓷茶壶。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七:“洞房是 赵大嫂子 给他们布置起来的……桌上的鲁壶、茶碗,都盖着红纸剪的纸花。”原注:“鲁壶,瓷茶壶。”
31、[鲁薄]lǔ báo
谓酒薄。
32、[鲁削]lǔ xuē
古代 鲁国 出产的刻写刀。
33、[鲁言]lǔ yán
宋代业笔名,亦是其风水流派“鲁言形理”的名称。
34、[鲁瓢]lǔ piáo
《论语·阳货》:“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匏瓜剖则为瓢。后因以“鲁瓢”喻时光虚度,仕途延误。
35、[鲁鸡]lǔ jī
大鸡。
36、[椎鲁]chuí lǔ
愚钝,鲁钝。
37、[颂鲁]sòng lǔ
春秋 鲁僖公 臣 公子鱼,字 奚斯,作《鲁颂·閟宫》,颂扬自己的君主与国家,“颂美 僖公 能復 周公 之宇”。见《诗·鲁颂·閟宫》郑 笺 孔 疏。后因以“颂鲁”谓人臣颂扬君主功德的美行。
38、[鲁日]lǔ rì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日”指这一典实中的太阳。
39、[鲁桑]lǔ sāng
桑树的一种。枝条粗长,叶卵圆形,无缺刻,肉厚而富光泽。原产 山东,为我国蚕区的主要栽培桑种。
40、[村鲁]cūn lǔ
粗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