蕝
拼音:jué
释义:1.古代演习朝会礼仪时束茅立于地以标位次。后因以指位置或标志。2.树立;标示。3.小貌。4.水草名。5.浮子,鱼漂。
组词
表蕝 摽蕝 茅蕝 绵蕝拼音
jué笔顺
一 丨 丨 𠃋 𠃋 丶 丶 丶 丶 丿 ㇇ 𠃍 丨 一 乚同音字
拼音为jué的字 拼音为jue的字基础解释
1.古代朝会时表示位次的茅束:“置茅~,设望表。” 2.标志。 3.古书上说的一种水草。 4.古代行泥路的用具。 5.一种拦水捕鱼的器具:“帆边渔~浪,木末酒旗风。”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蕝-中華大字典1、蕝讀音:租悅切,音撮,屑韻。釋文:
❶朝會束茅表位曰~。春秋國語曰。致茅~表坐。見《說文》。《王注》:表坐、衍文。或曰。當作設望表。
❷同蕞。《漢書叔孫通傳》:與其弟子百人。爲緜蕞、野外習之。
〔注〕:如淳曰。謂以茅剪樹地。爲纂位尊卑之次也。春秋傳曰。置茅~。師古曰。蕞、與~同。
〔按~、今之纂字。今人編纂之語本此〕。
❸通撬。《集韻》:撬。禹治水所乘。形如木箕。撾行泥上。或作毳。通作~。
2、蕝讀音:租芮切,音橇,霽韻。釋文:
❶束茅表位也。見《集韻》。
❷通橇。《集韻》:橇。泥行所乘。通作~。
3、蕞讀音:徂外切,音喢,泰韻。釋文:
❶小貌。《左昭七年傳》:~爾國。
❷聚貌也。《文選潘岳賦》:~芮于城隅者。百不處一。
4、蕞讀音:祖外切,音最,泰韻。釋文:地名。在秦。一曰在新豐。見《集韻》。
5、蕞讀音:側劣切,音茁,屑韻。釋文:艸聚皃。見《集韻》。
6、蕞讀音:租悅切,音撮,屑韻。釋文:蕝或字。見《集韻》。
蕝
【申集上】【艸字部】 蕝
★【唐韻】子悅切【集韻】租悅切,𠀤音撮。【晉語】楚爲荆蠻置茅蕝。【註】蕝謂束茅而立之,所以𦄲酒。
◎又通蕞。【前漢·叔孫通傳】與其弟子百餘人爲綿蕞。【師古註】蕞同蕝。
◎又【纂文】蕝,今纂字
★又祖芮切,音橇。【唐韻古音】引《史記·夏本紀》泥行乗。註:徐廣曰:他書或作蕝。索隱曰:蕝音子芮反。
◎又【六書正譌】小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ué
1、[表蕝]biǎo jué
古代祭祀或演习朝会礼仪时,用以表位之茅蕝。
2、[茅蕝]máo jué
1.古摈相者习朝会之仪,束茅而列,以表位次。 2.茅束。
3、[摽蕝]biāo jué
植标以示其事。摽,通“标”。
4、[鱼蕝]yú jué
一种拦水捕鱼的器具。
5、[绵蕝]mián jué
亦作“緜蕝”。见“绵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