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
拼音:kuí
释义:1.第一名;领头儿的人。2.(身体)高大。3.魁星,北斗七星中第一星。又第一星至第四星的总称。4.(Kuí)姓。
组词
魁伟 罪魁 魁岸 夺魁 魁博 党魁 魁昂 魁首 魁梧 魁星阁 瑞草魁 五经魁 闹五魁 魁三象 金魁星 魁星踢斗 罪魁祸首 大魁天下 魁罡贵人 魁垒挤摧 六阳魁首拼音
kuí笔顺
丿 丨 𠃍 一 一 丿 乚 𠃋 丶 丶 丶 一 丨“鬼”上撇短小;“曰”上宽下窄,撇从框的中部起笔;竖弯钩圆转自然,稍宽大,“厶”紧靠竖弯钩。“斗”位置恰当,竖画正直。
同音字
拼音为kuí的字 拼音为ku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魁-中華語文大辭典魁魁ㄎㄨㄟˊkuí1.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離斗柄最遠的一顆)。一說指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顆星(構成斗形的四顆星)。2.居第一位的人或事物。[例]花~︱奪~︱罪~禍首。3.(身材)高大。[例]~偉︱~岸。4.〈書〉湯匙。[例]荀子驥家中以龍銅~作食欻鳴(晉‧郭璞《易洞林》)。5.姓。
魁-辞源3【魁】14画 2421·01.kuí ㄎㄨㄟˊ 苦回切,平,灰韻,溪。微部。㊀湯勺。説文:“魁,羹斗也。”太平御覽七五八有 漢 李尤 羹魁銘。晉 郭璞 易洞林:“太子洗馬 荀子驥家中以龍銅魁作食欻鳴。”㊁最先,第一。禮 檀弓上:“‘請問居從父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爲魁。主人能,則執兵而陪其後。’”注:“魁,猶首也。”凡爲首者皆稱魁。古代科舉制度分五經取士,每經第一名稱經魁;又殿試第一名稱大魁。㊂首領。書 胤征:“殲厥渠魁,脅從罔治。”傳:“魁,帥也。”漢書九二 游俠傳:“諸公之間 陳遵爲雄,閭里之俠 原涉爲魁。”㊃高大,魁偉。史記七五 孟嘗君傳:“始以 薛公爲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㊄小土山。見“魁陵”。㊅蚶的别名。儀禮 士冠禮:“素積白屨,以魁柎之。”注:“魁,蜃蛤。”參見“魁蛤”。㊆星名。見“魁星①”。㊇見“魁頭”。2.kuài ㄎㄨㄞˋ 集韻苦會切,去,隊韻,溪。微部。孤獨貌。通“塊”。漢書六五 東方朔傳 答客難:“今世之處士,魁然無徒,廓然獨居。”文選作“塊”。3.kuǐ ㄎㄨㄟˇ 集韻苦猥切,上,賄韻,溪。微部。㊀藏。漢 揚雄 太玄十 太玄告:“玄者神之魁也。”注:“魁,藏也,言神藏於玄之中也。”㊁盤結貌。見“魁₃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