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
拼音:xuān
释义:1.发表;表白。2.宣布;传达。3.疏通;疏导。4.指宣纸。安徽宣城、泾县等出产的一种高级纸张,质地绵软坚韧,吸墨均匀,适于长期存放。用于写毛笔字和画国画。
组词
宣布 宣告 宣读 宣纸 心照不宣 秘而不宣 宣传 宣泄 宣誓 宣判拼音
xuān笔顺
丶 丶 ㇇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xuān的字 拼音为xuan的字基础解释
1.公开说出来;传播、散布出去:~传。~布。~誓。心照不~。 2.宣召。 3.疏导:~泄。 4.(Xuān)指安徽宣城,云南宣威:~笔。~腿。 5.指宣纸:玉版~(色白质坚的宣纸)。虎皮~(有浅色斑纹的红、黄、绿等色的宣纸)。 6.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宀( mián),亘( 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宣,天子宣室也。——《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
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
受釐坐宣室。——《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
帝王的诏书
黄宣去把团营押。——汤显祖《紫钗记》
宣纸的简称
尝至琉璃厂购玉版宣,以瓜子金抵其值。——《清朝野史大观》
通“瑄”。璧玉
璧大六寸,谓之宣。——《尔雅·释器》。注:“《汉书》所云瑄玉是也。”
有秦嗣王敢用吉玉宣璧。——《双剑誃吉金文选·诅楚文》
地名。古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县
明代宣府镇 ,驻所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旧宣化市)
云南宣威的简称 。
如:宣腿
姓
宣布。宣读
日宣三德。——《书·皋谟》。传:“布也。”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
肃宣 权旨。——《资治通鉴》
又如:宣麻(宣谕任命将相的诏书。引申为朝廷任命);宣名(高声通报姓名);宣牌(宋,元时朝廷授给各级官吏以证明其官职身分的铜牌;也指宋代负责速递文书的吏员所带的木牌凭证,刻有吏员姓名和职务)
放掉;漏掉
节宣其气。——《左传·昭公元年》。注:“散也。”
又如:宣腾(宣泄,膨胀)
宣扬;宣传,广泛传播
宣其德行。——《国语·晋语》
廉君宣恶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宣坛(僧、道为演说教义进行法事活动所设的讲台);宣和(显示;弘扬);宣猷赞化(宣道弘法,赞美教化)
传达,多用于传达帝王的诏命
国王准奏,叫宣,把妖宣至金阶。——《西游记》
又如:宣令(传达帝王的命令);宣命(传达皇帝的诏命);宣制(宣布帝王的诏命)
抒写;表白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国语》
又如:宣情(发抒情感);宣陶(抒发陶写)
诵读 。
如:宣卷(讲唱佛曲);宣讲;宣疏(诵读祝祷文);宣科(念诵);宣译(宣讲并翻译)
通,疏通
宣汾、 洮,障大泽。——《左传·昭公元年》
又如:宣发(疏导发散)
明白;了解
民未知信,未宣其用。——《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质地松软 。
如:这个馒头真宣
宽大,空敞
用而不匮,广而不宣。——《左传》
骄;骄奢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诗·小雅·鸿雁》
明白的;明亮的 。
如:宣华(鲜明的花色);宣燎(明亮的火炬);宣章(昭明,显彰)
宽舒。
如:宣展(舒畅;舒展);宽散(宽舒而松弛)
周遍;普遍
广延宣问,以考星度,未能雠也。——《汉书》
又如:宣备(尽备,完备);宣饮(遍饮);宣游(遍游,周游);宣省(遍察);宣洽(普遍沾溉)
〈名〉
〈动〉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宣宣-汉语大词典宣宣形容众音齐奏,声响很大。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波旬乃前行,魔女一时从后。擎乐器者宣宣奏曲,响聒清霄。”
宣ㄒㄩㄢxuān1.發揚;傳播。[例]~揚│~傳。2.直說;表達。[例]~讀│~告不治│心照不~。3.疏導;發散。[例]~洩情緒。4.指宣紙。[例]生~│熟~│玉版~。5.〈書〉傳召。[例]~見。6.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uān
1、[宣布]xuān bù
公开正式告诉(大家):~命令。
2、[心照不宣]xīn zhào bù xuān
彼此心里都明白,不用明说。
3、[宣传]xuān chuán
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队。~交通法规。
4、[宣告]xuān gào
宣布(多用于重大事件):~成立。~结束。
5、[宣纸]xuān zhǐ
一种高级的毛笔书画用纸。原产于安徽泾县,因唐朝时泾县属宣州,故名。纸质绵软,坚韧洁白,吸墨均匀,揭折不损,耐久性能良好,光泽经久不变。
6、[宣泄]xuān xiè
1.使积水流出去:低洼地区由于雨水无法~,往往造成内涝。 2.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心中的愤懑。 3.泄露:事属机密,不得~。
7、[宣称]xuān chēng
公开地用语言、文字表示;声称:~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
8、[宣讲]xuān jiǎng
宣传讲解:~交通法规。
9、[宣判]xuān pàn
法院在案件审理终结后,向当事人公开宣布判决书的法律行为。
10、[宣言]xuān yán
一般指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也有几国联合发表的或以会议名义发表的宣言。
11、[宣誓]xuān shì
担任某项任务或参加某个组织时,在一定的仪式下当众说出表示决心的话:~就职。举手~。
12、[宣读]xuān dú
在集会上向群众朗读(布告、文件等):~嘉奖令。
13、[宣教]xuān jiào
宣传教育:~工作。
14、[宣德]xuān dé
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公元1426—1435)。
15、[宣战]xuān zhàn
1.一国或集团宣布同另一国或集团开始处于战争状态。 2.泛指展开大规模斗争:他们向荒漠~,引水灌溉,植树造林。
16、[宣示]xuān shì
公开表示;宣布:~内外。
17、[宣发]xuān fā
1.疏导发散。 2.黑白相杂的头发。
18、[宣武]xuān wǔ
1.威武。《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七》:“仲尼 曰:‘灵公 污,晏子 事之以整齐;庄公 壮,晏子 事之以宣武;景公 奢,晏子 事之以恭俭。君子也。’”吴则虞 集释引 刘师培《校补》云:“‘宣’与‘桓’同……《尔雅·释训》:‘桓桓,威也。’《广雅·释训》:‘桓桓,武也。’” 2.城门名。北京 旧城有九门,其南之西门,元 称 顺承,明 正统 四年改为 宣武,俗又称 顺治门。参阅《清一统志·京师一》。
19、[宣威]xuān wēi
宣扬威力。
20、[宣化]xuān huà
传布君命,教化百姓。
21、[宣和]xuān hé
宋徽宗(赵佶)年号(公元1119—1125)。
22、[宣宗]xuān zōng
1.武宗的叔父李忱,唐宪宗之子,年号大中。 2.宣宗初亦号供奉,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23、[宣明]xuān míng
明白宣布;公开表明:~观点。
24、[宣召]xuān zhào
(帝王)宣旨召见(某人)。
25、[宣旨]xuān zhǐ
宣布旨令、诏书。
26、[宣陶]xuān táo
抒发陶写。
27、[遐宣]xiá xuān
远扬;普及。《宋书·符瑞志下》:“礼乐四达,颂声遐宣。”《隋书·文学传·虞绰》:“圣德遐宣,息别风与淮雨;休符潜感,表重润以夷波。”唐 曹松《送胡中丞使日东》诗:“渥泽遐宣后,归期抵万金。”宋 王禹偁《籍田赋》:“上四年兮,帝业遐宣,寰区晏然。”
28、[宣振]xuān zhèn
宣扬和振作。
29、[宣父]xuān fù
旧时对 孔子 的尊称。《新唐书·礼乐志五》:“﹝ 贞观 ﹞十一年詔尊 孔子 为 宣父,作庙於 兗州。”唐 白行简《夫子鼓琴得其人》诗:“宣父 穷玄奥,师襄 授素琴。”唐 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坐于罇俎之南,鼓 有虞氏 之《南风》,賡之以 文王、宣父 之操。”《宋史·乐志十二》:“肃肃庠序,祀事惟明。大哉 宣父,将圣多能。”参见“宣尼”。
30、[宣辑]xuān jí
谓招安。
31、[宣风]xuān fēng
宣扬风教德化。《后汉书·隗嚣传》:“今 山 东之兵二百餘万,已平 齐 楚,下 蜀 汉,定 宛 洛,据 敖仓,守 函谷 威名四布,宣风 中岳。”《周书·齐炀王宪传》:“吾以不武,任总元戎,受命安边,路指 幽 冀。列邑名藩,莫不屈膝,宣风导礼,皆荷来苏。”唐 杜甫《鹿头山》诗:“仗鉞非老臣,宣风岂专达。”唐 白居易《薛伾鄜坊观察使制》:“俾宣风於廉察,庶乎劳倈诸部纲纪列城。”清 龚自珍《对策》:“至 唐 以后,孝义高年之访虽下於朝,宣风美俗之官虽巡於野,而故事具文,了无真意,此所闻於史者也。”
32、[宣畅]xuān chàng
1.宣扬;传布。 2.舒散;抒发。 3.流畅。
33、[宣通]xuān tōng
1.明白通达。 2.谓广泛传播。 3.疏通;畅通。
34、[道宣]dào xuān
称说;宣扬。
35、[宣骄]xuān jiāo
骄奢。
36、[宣榭]xuān xiè
古代建筑于土台上的厅堂,为讲武临观之所。《春秋·宣公十六年》:“夏,成周 宣榭火。”杜预 注:“《传例》曰:‘宣榭,讲武屋。’《尔雅》曰:‘无室曰榭,谓屋歇前。’”孔颖达 疏:“服虔 云:‘宣扬威武之处,义或当然也。’李巡 曰:‘臺积土为之,所以观望,臺上有屋谓之榭。则榭是臺上屋。居臺而临观讲武,故无室而歇前,歇前者无壁也,如今厅是也。’”《晋书·乐志上》:“永嘉 之乱,伶官既减,曲臺宣榭,咸变洿莱。”清 王夫之《连珠有赠》诗:“盖闻圜丘九变,密移在纵敛之间;宣榭千寻,函受但合离之际。”
37、[披宣]pī xuān
宣读。
38、[宣底]xuān dǐ
诏书的底本。亦特指枢密院所受诏书的底本。
39、[宣省]xuān shěng
遍察;巡视。《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长。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 会稽,宣省习俗,黔首齐庄。”唐 柳宗元《涂山铭》序:“万国既同,宣省风教,自 涂山 而会诸侯,大政立焉。”
40、[宣下]xuān xià
向下级宣布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