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
拼音:nào
释义:1.亦作“閙”。2.喧哗;不静。3.争吵;吵闹。参见“鬧吵”。4.扰乱。5.簇聚;攒聚。参阅王锳《诗词曲语词例释·闹》。6.繁盛;旺盛。7.发生。多用于指不好的事情。8.发泄;排泄。9.犹搞,干。10.杂,不纯。参见“鬧銀”。11.用毒药毒。12.指有毒的。参见“鬧香”。
拼音
nào笔顺
一 一 丨 一 丨 一 一 丨 一 亅 丶 一 丨 𠃌 丨同音字
拼音为nào的字 拼音为nao的字基础解释
见“闹”。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鬧-中華語文大辭典鬧闹ㄋㄠˋnào1.喧嘩;聲音嘈雜。[例]安靜些,別再~了︱喧~。2.爭吵;擾亂。[例]吵~︱無理取~︱大~天宮∣~得天昏地暗。3.繁華;熱鬧。[例]~市|紅杏枝頭春意~。4.表露;發洩。[例]~情緒︱~脾氣。5.發生(疾病、災害或不幸等)。[例]~胃病︱~水災︱~饑荒。6.戲耍;逗笑。[例]打打~~,沒正經的︱~洞房。7.從事某種活動;搞;弄。[例]~罷工∣~迷信︱總要~清楚。
鬧-辞源3【鬧】15画 2222·7 nào ㄋㄠˋ 奴教切,去,效韻,泥。玉篇作“ࠆԢ\u001D。㊀喧鬧。唐 張鷟 朝野僉載四:“曹司繁鬧,無時暫閑。”柳宗元 柳先生集三四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衒怪於羣目,以召鬧取怒乎?”㊁旺盛,濃重。草堂詩餘前集上 宋 宋子京(祁)玉樓春詞:“綠楊煙外曉雲輕,紅杏枝頭春意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