鬃
拼音:zōng
释义:1.马、猪等兽类颈上的长毛,可制刷、帚等。
组词
鬃毛 猪鬃 鬃工 鬃角 鬃晶 鬃鬣 马鬃绣 马鬃雨拼音
zōng笔顺
一 丨 一 一 一 𠃋 丶 丿 丿 丿 丶 丶 ㇇ 一 一 亅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zōng的字 拼音为zong的字基础解释
马、猪等颈上的长毛: 马~。 猪~。详细解释
某些哺乳动物颈部周围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
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 杏园花。—— 韦庄《代书寄马诗》
又如:鬃帽(用马、猪等颈毛所制的帽子);马鬃;猪鬃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鬃-中華語文大辭典鬃鬃ㄗㄨㄥzōnɡ馬、豬等獸類頸上的長毛。[例]馬~│豬~。
鬃-汉语大词典鬃zōng
ㄗㄨㄥ
〔《广韵》子红切,平东,精。〕
1.马鬃。
●南朝梁简文帝《艳歌篇十八韵》:“金鞍随系尾,衔璅映缠鬃。”
●宋张耒《萧朝散惠石本韩干马图马亡后足》诗:“回身侧顾不无意,翦鬃络头嗟失真。”
●清李调元《马厂大雪》诗:“毳帐人何住,霜鬃马可怜。”
2.同“鋄”。马首饰。
●宋楼钥《再题行看子》诗:“黑驹騧黄骓素骝,亦有笏面仍银鬃。”
鬃(2)zōng
ㄗㄨㄥ
〔《广韵》藏宗切,平冬,从。〕
〔《广韵》士江切,平江,崇。〕
1.头发。
●《西游记》第四四回:“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
2.马、猪等动物颈部的长毛。
●南朝陈徐陵《紫骝马》诗:“玉镫绣缠鬃,金鞍锦覆蒙。”
吴兆宜注:“鬃,马鬣也。”
●前蜀韦庄《代书寄马》诗:“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杏园花。”
●清陈维崧《钱塘浴马行》:“红泉骀宕自然丽,丹鬃灭没何其都。”
●梁斌《红旗谱》二九:“江涛说:‘杀一口猪,要一块七毛钱,还要猪鬃、猪毛、猪尾巴、大肠头。’”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ōng
1、[鬃毛]zōng máo
一般指马、猪颈上的硬长毛。
2、[猪鬃]zhū zōng
猪的脖颈子上的较长的毛,质硬而韧,可用来制刷子。
3、[马鬃]mǎ zōng
马颈上的长毛。
4、[鬃刷]zōng shuā
用马或猪等颈上的硬毛做成的刷子。
5、[鬃鬣]zōng liè
马颈部的长毛。
6、[领鬃]lǐng zōng
指鬃毛。
7、[尾鬃]wěi zōng
指马尾巴上的长毛。
8、[三鬃]sān zōng
指骏马鬃毛经修剪而成的三辫式样。
9、[鬃人]zōng rén
底面粘着一周猪鬃毛的泥制玩具小人,玩时将其置于盘碗等器皿内,敲击器具,小人借鬃毛弹性运动而跳舞摇摆,呈现出许多有趣动作。
10、[鬃晶]zōng jīng
即发晶。
11、[鬃角]zōng jiǎo
束发为髻。《云笈七籤》卷一○三:“泊舟江滨,忽有鬃角布衣少年衝暴雨而来,衣履不湿。”
12、[鬃头]zōng tóu
谓头上披着长毛。
13、[鬃发]zōng fā
鬃毛。
14、[鬃工]zōng gōng
旧时谓修补磁窑器皿的工匠。因其所持工具主要以马鬃制成,故名。
15、[髼鬃]péng zōng
植物枝叶、须穗蓬松散乱貌。
16、[鬃帽]zōng mào
毡帽。
17、[肉鬃]ròu zōng
亦作“肉鬉”。骏马的一种特征。马颈肉端所生鬃毛,倒披一旁,谓之“肉騣”。
18、[金鬃]jīn zōng
同“金鋄”。
19、[鬣鬃]liè zōng
马、猪等兽类颈上的长毛。
20、[香鬃]xiāng zōng
1.同“香騣”。 2.指骏马的颈上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