骴
拼音:cī
释义:1.〈书〉肉未烂尽的骸骨。
组词
骴骨 枯骴 遗骴 骴禁拼音
cī笔顺
丨 𠃍 𠃍 丶 ㇇ 丨 𠃌 一 一 丨 一 丨 ㇀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cī的字 拼音为ci的字基础解释
肉未烂尽的骸骨。详细解释
骴骨,肉未烂尽的骸骨
骴,鸟兽残骨曰骴。——《说文》
蜡氏掌除骴。——《周礼·蜡氏》。郑玄注:“谓死人骨也。”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骴-汉语大词典骴cī
ㄘ
〔《广韵》疾移切,平支,从。〕
亦作“髊”。
骴骨。
●《周礼·秋官·蜡氏》:“掌除骴。”
郑玄注:“《月令》曰‘掩骼埋骴’,骨之尚有肉者也,及禽兽之骨皆是。”
●贾公彦疏:“彼注云:‘骨枯曰骼,肉腐曰骴。’”
●《吕氏春秋·孟春》:“掩骼霾髊。”
高诱注:“白骨曰骼,有肉曰髊。”
●《梁书·刘显传》:“荣其枯骴,以慰幽魂。”
●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过半黑头死,阴虫食枯骴。”
●明杨慎《丹铅杂录·汪庄敏铭》:“佛梩归骴,民恃不恐。”
●清刘大櫆《金府君墓表》:“遍求庄右则得之(指其父墓),碑记了然,遂裹骴负以南返。”
1、骴讀音:才支切,音疵,支韻。疾智切,音漬,寘韻。蔣氏切,音紫,紙韻。仕懈切,音砦,卦韻。釋文:鳥獸殘骨曰~。~、可惡也。明堂月令曰。掩骼薶~。見《說文》。《段注》:殘、同㱚。餘也。鳥獸、廣韻作鳥鼠。鄭注月令。肉腐曰~。蔡氏高氏云。有肉曰~。又皆指人言之。其字正作~。假借作漬、作㧘、作瘠、作脊。皆同音假借也。漬又作㱴。
2、儠釋文:古骴字。見《玉篇》。
3、㱴讀音:疾智切,音漬,寘韻。釋文:
❶病也。見《玉篇》。
❷獸死也。見《廣韻》。
❸骴或字。《集韻》:㱴。說文、鳥獸殘骨曰骴。亦作~。
4、圅釋文:同骴。見《集韻》。
5、髊讀音:倉何切,音蹉,歌韻。釋文:治牙骨也。見《集韻》。
6、髊讀音:疾智切,音漬,寘韻。釋文:
❶腐骨也。見《玉篇》。
❷同骴。《呂覽孟春》:揜骼霾~。
〔注〕:白骨曰骼。有肉曰~。
〔按集韻以爲骴或字〕。
7、髊讀音:才支切,音疵,支韻。釋文:骴或字。《集韻》:骴。鳥獸殘骨。或作~。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ī
1、[骴禁]cī jìn
掩埋尸骸骨殖。
2、[枯骴]kū cī
肉未烂尽的尸骸。亦泛指尸骸。
3、[骴骨]cī gǔ
亦作“髊骨”。肉未烂光的骸骨。
4、[遗骴]yí cī
犹遗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