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
拼音:luò
释义:1.古书上指黑鬃的白马。2.(Luò)姓。3.见“骆驼”。哺乳动物,反刍类,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能耐饥渴,适于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
组词
卢骆 骆驼 骆驿 骆谷 欧骆 白骆 严骆 骆驼刺 大芒骆 骆驼草 骆驼杖 钓骆驼 石骆驼 王杨卢骆 骆驿不绝 骆驼祥子拼音
luò笔顺
𠃍 ㇉ ㇀ 丿 ㇇ ㇏ 丨 𠃍 一“马”窄长,上紧下松,竖向笔画略向左斜。“各”横撇和捺画舒展,“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与上部中心对齐。
同音字
拼音为luò的字 拼音为luo的字基础解释
1.古书上指黑鬃的白马。 2.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马,各声。本义:尾和鬣毛黑色的白马)
同本义
骆,马白色黑鬣尾也。——《说文》
白马朱鬣骆。——《广雅》
驾彼四骆。——《诗·小雅·四牡》
又
哔哔骆马。
驾白骆。——《礼记·月令》
夏后氏骆马黑鬣。——《礼记·明唐位》
骆驿道路。——《汉书·王莽传》。注:“言不绝。”
又如:骆马(身白鬣黑的马)
骆驼 。
如:骆驼坐(佛家语。指两膝相并如骆驼而蹲踞。僧人不能坐此相)
姓
通“络”。络绎不绝
骆驿道路。——《汉书·王莽传下》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骆-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駱
骆-汉语大词典骆(I)luo
ㄌㄨㄛˋ
〔《广韵》卢各切,入铎,来。〕
1.骆马。
●《诗·鲁颂·駉》:“有驒有骆,有骝有雒。”
●毛传:“白马黑鬣曰骆。”
●《淮南子·时则训》:“天子衣白衣,乘白骆。”
高诱注:“白马黑毛,白骆也。”
●唐白居易《不能忘情吟》:“骆力犹壮,又无虺隤。”
●宋愈德邻《题郭元德所藏龚圣予瘦马图》诗:“思昔先朝十二闲,駓骃骐骆充其间。”
2.见“骆驼”。
3.见“骆驿”。
4.古种族名。即骆越。
●《史记·南越列传》:“陀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
●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骆,﹞骆越也。”
5.古县名。
●汉置,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境内。
参阅《汉书·地理志下》。
6.姓。
●三国吴有骆统。见晋陆机《辨亡论》。
骆(II)jia
ㄐ〡ㄚˋ
〔《字汇补》居诈切〕
见“骆田”。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uò
1、[骆驼]luò tuo
哺乳动物,反刍类,身体高大,头小颈长,背上有驼峰,蹄扁平,蹄底有肉质的垫,适于在沙漠中行走。有双重眼睑,不怕风沙。有高度耐饥渴的能力。嗅觉灵敏,能嗅出远处的水源,又能预感大风的到来。供骑乘或运货,是沙漠地区主要的力畜。
2、[白骆]bái luò
黑鬃的白马。
3、[骆马]luò mǎ
白身黑鬣的马。
4、[严骆]yán luò
五代 吴 严可求 与 骆知祥 的并称。
5、[瓯骆]ōu luò
百越 的一支。指百越族群中的骆越人跟西瓯人。
6、[鬻骆]yù luò
唐 白居易 年老病风,将放歌妓 樊素,卖所乘骆马。圉人牵马出门,马眷恋反顾长嘶。素 闻而泣下,婉娈有辞。白氏 闻 素 言恻然,乃作《不能忘情吟》有云:“鬻骆马兮放《杨柳枝》,掩翠黛兮顿金羈。”后遂用为典实。宋 苏轼《戏周正孺二绝》之一:“劝君鬻骆犹闲事,肠断闺中《杨柳枝》。”按,《杨柳枝》为 樊素 善唱之曲。
7、[富骆]fù luò
初 唐 著名诗人 富嘉谟 与 骆宾王 的并称。
8、[卢骆]lú luò
初 唐 四杰中 卢照邻、骆宾王 的并称。
9、[骆驿]luò yì
连续不断。
10、[骆駞]luò tuó
见“骆驼”。
11、[欧骆]ōu luò
指 越王。欧,通“甌”。
12、[骆谷]luò gǔ
地名。在今 陕西 周至 西南。谷长200馀公里,为 关中 与 汉中 的交通要道。《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正始 五年,爽 乃西至 长安,大发卒六七万人,从 骆谷 入……入谷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晋书·愍帝纪》:“梁州 刺史 张光,亦遣 巴 汉 之卒,屯在 骆谷。”宋 陆游《纵笔》诗:“千艘衝雪 鱼关 晓,万灶连云 骆谷 秋。”
13、[骆丞]luò chéng
唐 骆宾王 曾任 临海 丞,故称。
14、[骆国]luò guó
上古时代,尧封轩辕黄帝第三个儿子骆明在城西南约15公里处的骆峪水库西今陕西周至县侧。
15、[驳骆]bó luò
犹驳荦。
16、[骆田]luò tián
在沼泽中以木为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于上种植谷物,可随水高下,不致浸淹。
17、[驼骆]tuó luò
骆驼。
18、[大芒骆]dà máng luò
见“大荒落”。
19、[白花骆]bái huā luò
有花纹而黑鬃的白马。
20、[他骆拔]tā luò bá
北魏 时胡人的姓。
21、[大荒骆]dà huāng luò
见“大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