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
拼音:mó
释义:1.鬼怪。2.比喻恶势力。3.神奇;奇异。4.精神错乱,失去理智。
组词
魔杖 魔力 魔鬼 魔手 混世魔王 妖魔鬼怪 邪魔歪道 魔法 魔术 恶魔拼音
mó笔顺
丶 一 丿 一 丨 丿 丶 一 丨 丿 ㇏ 丿 丨 𠃍 一 一 丿 乚 𠃋 丶“麻”点画居中,两“木”并列。“鬼”上撇短小;下撇从“曰”中点起笔;竖弯钩圆转自然;“厶”位置恰当。整体收紧。
同音字
拼音为mó的字 拼音为mo的字基础解释
1.魔鬼:恶~。妖~。病~。旱~。 2.神秘;奇异:~力。~术。[魔罗之省,梵māra]详细解释
(形声。从鬼,麻声。本义:“魔罗”的略称。佛教把一切扰乱身心、破坏行善、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均称为“魔”)
同本义
我自降魔转法轮。——王安石《南乡子》
又如:病魔;魔道(佛家语。指天魔邪鬼活动的境域);魔女(魔界的女人);魔劫(命中注定的灾难);魔事(佛教指成道的障碍);魔天(魔道的天界);魔心(邪恶之心);魔浆(指酒。佛教认为饮酒不能修成正果)
恶鬼,怪物 。
如:魔媪(假托鬼神、使用妖术的妇人);魔境(恶魔所居的境遇);魔头(恶魔的首领。也指邪道的首脑人物)
神奇;奇异 。
如:魔云(带有妖气的乌云);魔眼;魔杖
〈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魔-中華語文大辭典魔魔ㄇㄛˊmó1.魔鬼。比喻害人的東西或惡勢力。[例]妖~︱惡~︱病~︱混世~王。2.神奇的;變幻難測的。[例]~杖︱~術。
魔-汉语大词典魔mo
ㄇㄛˊ
〔《广韵》莫婆切,平戈,明。〕
1.梵文的音译,“魔罗”的略称。佛教把一切扰乱身心,破坏行善者和一切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均称作“魔”。
●印度古代神话传说欲界第六天之主波旬为魔王,常率众魔破坏行善。
●《大智度论》卷五:“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唐白居易《自到浔阳生三女子因诠真理用遣妄怀》诗:“预愁嫁娶真成患,细念因缘尽是魔。”
●《西游记》第十二回:“禅僧入定理残经,正好炼魔养性。”
2.恶鬼;怪物;作祟者。
●唐李商隐《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金铃摄群魔.绛节何兟兟。”
●宋陆游《降魔》诗:“老阅人间久,曾降百万魔。”
●《西游记》第十五回:“你是那里来的泼魔,这等欺我!”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妖异·不饮》:“元载不饮,其鼻闻气已醉。人以针挑其鼻尖,出一小虫,曰:‘此酒魔也。’由是日饮一斗。”
3.喻指邪恶势力。
●《魏书·元遥传》:“法庆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司、定汉王……凶众遂盛,所在屠灭寺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云新佛出世,除去旧魔。”如:魔爪,魔掌。
4.指迷恋某事物的人。亦指使之迷恋之事物。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唐吕岩《大云寺茶》诗:“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清洪升《长生殿·冥追》:“形消骨化,忏不了旧情魔。”
5.引申为纠缠不清、难以对付的人。
●《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那尹先生……说着,把脖颈儿一低,膀儿一松,说:‘领教!’姑娘在旁一看,说:‘这是块魔!不可合他蛮作!’”
●《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今日遇见这位太太--这是块魔!--我可没了法儿了。”
6.入迷;使入迷。
●前蜀贯休《寄赤松舒道士》诗之二:“余亦如君也,诗魔不敢魔。”
●明高攀龙《高子遗书·会语十八》:“苟无嚣然于汤聘的心肠,早有翻然而改的行径,未有不为富贵所魔者。”
●清静啸斋主人《〈西游补〉答问》:“情之魔人,无形无声,不识不知,或从悲惨而入,或从逸乐而入。”
7.神奇的,变幻难知的。参见“魔力”、“魔术”。
8.犹疯。精神错乱,丧失理智。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眉间尺浑身一颤,中了魔似的,立即跟着他走,后来是飞奔。”
●巴金《真话集·现代文学资料馆》:“可能有人笑我考虑文学馆的事情着了魔。”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ó
1、[魔术]mó shù
也叫幻术。表演艺术之一。它利用物理、化学、机械等科学方法,借助道具,使观众产生幻觉,从而表现出各种奇妙的变化现象。中国传统形式的魔术也叫戏法。
2、[魔鬼]mó guǐ
1.宗教或神话中指迷惑人、害人性命的鬼怪。 2.比喻邪恶的人或势力。
3、[魔力]mó lì
使人爱好、沉迷的吸引力:这个故事有一种~抓住我的心。
4、[着魔]zháo mó
入魔。
5、[群魔乱舞]qún mó luàn wǔ
形容一群坏人聚在一起猖狂活动。
6、[魔法]mó fǎ
妖魔的法术;妖术。
7、[妖魔]yāo mó
妖怪。
8、[魔幻]mó huàn
神秘而富于变幻的:~手法。
9、[恶魔]è mó
佛教指阻碍佛法及一 切善事的恶神、恶鬼。后也比喻十分凶恶的人。
10、[魔方]mó fāng
一种智力玩具,是一个可以变换拼装的正方体,由若干块小正方体组成,六个平面色彩不同。游戏时使六面颜色混杂,经过转换,以恢复原状。
11、[魔咒]mó zhòu
魔鬼的咒语。
12、[魔王]mó wáng
佛教用语,指专做破坏活动的恶鬼。 比喻非常凶暴的恶人:混世~。杀人~。
13、[病魔]bìng mó
比喻疾病(多指长期重病):~缠身。战胜~。
14、[魔女]mó nǚ
1.魔界之女人,女鬼。 2.神女;仙女。
15、[魔芋]mó yù
1.多年生草本植物,掌状复叶,小叶羽状分裂,花轴上部棒形,淡黄色,下部紫红色,块茎扁圆形,可入药,生吃有毒,需加工后才可做食品。 2.这种植物的地下茎。‖也叫蒟蒻(jǔruò)。
16、[降魔]xiáng mó
佛教语。相传 释迦牟尼 在成佛前,曾与魔王进行激烈斗争,并取得胜利。佛教史上称为“降魔”。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后常用作降服妖魔的典故。
17、[魔头]mó tóu
1.指破坏修行的凶神恶鬼。亦指自身的邪念。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贫道 马丹阳,自从 任屠 跟我出家,可早数日光景了,今日 任屠 的魔头至也,我且看他如何发付那。”《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那修行的人修到那将次得道的时候,千状百态,不知有多少魔头出来琐碎。” 2.引申指邪恶之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那魔头跑到房里,不问情由,左手抓了辫子,提将起来,伸出右手,就是一个巴掌。” 3.犹对头、克星。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这些巡江官,平日生事,如今可遇着魔头了。”《西游记》第五一回:“魔王大怒道:‘你想是 孙悟空 请来的。我就是那圣僧的魔头哩!’”《西游记》第十五回:“你这猴子……须是得这个魔头(指“紧箍咒”),你才肯入我瑜伽之门路哩!”
18、[入魔]rù mó
迷恋某种事物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
19、[魔爪]mó zhǎo
比喻凶恶的势力:斩断侵略者的~。
20、[神魔]shén mó
神灵,鬼怪。
21、[魔教]mó jiào
五代、两 宋 时对秘密宗教组织明教的诬称。明教由摩尼教发展而成,不事鬼神,供奉 摩尼。时人易“摩”为“魔”,称明教为“魔教”,称其吃斋为“食菜事魔”。参见“吃菜事魔”、“食菜事魔”。
22、[魔掌]mó zhǎng
比喻凶恶势力的控制:逃出~。
23、[疯魔]fēng mó
1.疯 2.入迷;入魔:他们下棋下~了。 3.使入迷:这场足球比赛几乎~了所有的球迷。‖也作风魔。
24、[魔杖]mó zhàng
魔术师所用的棍儿。
25、[魔障]mó zhàng
佛教用语,恶魔所设的障碍,后泛指人生所遇到的波折或磨难。
26、[魔物]mó wù
怪物,神奇之物。
27、[邪魔]xié mó
宗教指迷惑人、害人性命的鬼怪。
28、[魔道]mó dào
1.佛教指魔鬼的境界。 2.邪道。
29、[魔窟]mó kū
魔怪的巢穴,比喻邪恶势力盘踞的地方。
30、[魔怪]mó guài
妖魔鬼怪,比喻邪恶的人或势力。
31、[魔棒]mó bàng
神话故事中能使一切发生奇异变化的指挥棒。
32、[天魔]tiān mó
1.佛教语。天子魔之略称。为欲界第六天主。常为修道设置障碍。 2.道教指天上的魔怪。 3.泛指魔鬼。 4.乐舞名。
33、[洪魔]hóng mó
比喻洪水(多指能造成灾害的大的洪水):战胜~。
34、[魔影]mó yǐng
魔怪的影子,比喻邪恶不祥的潜在因素。
35、[魔怔]mó zheng
举动异常,像有精神病一样。
36、[魔星]mó xīng
指给人带来磨难的人。
37、[魔手]mó shǒu
魔掌。
38、[梦魔]mèng mó
相传是睡觉时压迫人的恶魔。
39、[魔君]mó jūn
犹魔王。喻指凶残、凶暴者。
40、[诗魔]shī mó
1.犹如入魔一般的强烈的诗兴。 2.指酷爱做诗好像着了魔一般的人。 3.指诗的怪癖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