沲
拼音:duò
释义:1.同“沱”。
组词
潭沲 淡沲 澹沲拼音
duò笔顺
丶 丶 ㇀ 丿 一 𠃌 丨 乚同音字
拼音为tuó的字 拼音为tuo的字基础解释
见〔淡沲〕详细解释
——“淡沲”( dànduò):荡漾
1. 沲 [duò]
- 沲 [duò]
——“淡沲”( dànduò):荡漾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沲-中華大字典1、沲釋文:同沱。見《集韻》。
2、沱讀音:唐何切,音駝,歌韻。釋文:
❶江別流也。出㟭山東。別爲~。見《說文》。《段注》:毛傳曰。~、江之別者。按今說文衍流字。禹貢曰。岷山道江。東別爲~。按荆州、梁州、皆有~。道江之東別爲~。自當謂梁州者。
〔按梁州之~。在今四川郫縣北。一名渒江。至瀘州復入江。俗稱外江。荆江之~。在今湖北江陵縣。入漢。卽夏水〕。
❷江水溢出爲~。見《爾雅釋水》。
❸涕垂貌。《易離》:出涕~若。《釋文》:荀作池。一本作沲。
❹滂~。大雨貌。《詩漸漸之石》:俾滂~矣。
〔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引作池〕。
❺虖~。水名。《山海經北山經》:泰戲之山。虖~之水出焉。
〔按本篇、亦作虖池。禮記禮器、作惡池。穆天子傳、作虖沲。後漢書光武紀、作呼~。在今直隸山西境〕。
3、沱讀音:待可切,音舢,哿韻。釋文:
❶水皃。見《集韻》。
❷或作鯛。瀢鯛。沙石隨水之貌。《文選郭璞賦》:碧沙瀢鯛而往來。
❸或作沲。潭沲。隨波之貌。《文選郭璞賦》:與波潭沲。
4、沱讀音:陳知切,音馳,支韻。釋文:同池。見《集韻》。
5、華釋文:沲俗字。見《龍龕手鑑》。
【沲】8画 3811·21.duò ㄉㄨㄛˋ 集韻待可切,上,哿韻,定。見“淡沲”。2.tuó ㄊㄨㄛˊ 集韻唐河切,平,戈韻,定。同“沱”。古水名。文選 晉 郭景純(璞)江賦:“疏之以 沲汜,鼓之以朝夕。”注:“尚書曰:‘ 沲 潛旣導。’孔安國曰:‘ 沲,江别名也。’”按今 書 禹貢作“沱 潛旣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uò
1、[澹沲]dàn duò
荡漾貌。
2、[潭沲]tán duò
随波流动貌。
3、[颓沲]tuí duò
见“頽沱”。
4、[江沲]jiāng duò
见“江沱”。
5、[淡沲]dàn duò
荡漾。沲(duò)。
tuó
1、[滂沲]pāng tuó
1.同“滂沱”。雨大貌。 2.形容泪或血等流得多。 3.广大貌;充溢貌。 4.形容丰盛。
2、[滹沲]hū tuó
见“滹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