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
拼音:kē
释义:1.泛指粒状物。2.量词。计小而圆的物体。3.量词。计块状物。4.量词。棵。用于植物。5.量词。头。用于兽、牲畜。6.量词。支。用于枪械。7.通“堁”。土块。8.用同“款”。参见“顆恰”。
组词
顆凍 顆恰 顆粒 顆鹽拼音
kē笔顺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丿 丶 一 丿 丨 𠃍 一 一 一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kē的字 拼音为ke的字基础解释
1.小而圓的東西:~粒。 2.量詞,指圓形或粒狀的東西:三~珠子。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顆-中華語文大辭典顆颗ㄎㄜkē1.小而圓的物體。[例]~粒。2.量詞。用於計算粒狀的物體。[例]兩~珍珠︱幾~黃豆︱一~赤子之心│日啖荔枝三百~。
顆-辞源3【顆】17画 6198·61.kē (舊讀kě) ㄎㄜ 苦果切,上,果韻,溪。歌部。㊀顆粒狀物。説文:“顆,小頭也。”唐 白居易 長慶集十八 種荔枝詩:“紅顆真珠誠可愛,白鬚太守亦何癡。”㊁量詞。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 書證:“北土通呼物一凷(塊),改爲一顆。”太平御覽八六〇 晉陽秋:“王歡耽學貧窶,或人惠蒸餅一顆,以充一日。”後多作圓形或粒狀物的量詞。唐 杜甫 杜工部詩史補遺一 野人送朱纓詩:“數回細寫愁正破,萬顆匀圓訝許同。”唐文粹十六 李紳 憫農詩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㊂土塊。通“堁”。參見“蓬顆”。2.kuǎn ㄎㄨㄢˇ 集韻苦緩切,上,緩韻,溪。元部。見“顆₂涷”。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ē
1、[顆鹽]kē yán
一种未经炼制的粗盐。俗称粒盐。与末盐、散盐相对。《周礼·天官·盐人》“苦盐”唐 贾公彦 疏:“盬,谓出於盐池,今之颗盐是也。”孙诒让 正义:“盖以味言则曰苦盐,以形言则曰颗盐。”《宋史·食货志下三》:“引池而成者曰颗盐,《周官》所谓盬盐也。”
2、[顆凍]kē dòng
见“颗涷”。
3、[顆恰]kē qià
谓安详稳重。颗,用同“款”。元 乔吉《一枝花·杂情》套曲:“收拾得所事儿温柔,粧点得诸餘里颗恰。”
4、[顆涷]kē dōng
亦作“颗冻”。药草名。即款冬。《尔雅·释草》:“菟奚,颗涷。”郭璞 注:“款涷也。紫赤华,生水中。”郝懿行 义疏:“颗冻即款冬。颗款声转,冻冬声同也。《本草》:‘款冬,一名橐吾,一名颗冻,一名虎鬚,一名菟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