眡
拼音:shì
释义:1.观看,察视。2.看待;照顾。3.如;比。4.治理,处理。参见“眡事”。5.通“示”。出示。
组词
眡瞭 瞪眡 盲眡 頫眡 眇眡 眡事 眡祲拼音
shì笔顺
丨 𠃍 一 一 一 丿 𠄌 一 ㇂ 丶同音字
拼音为shì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1.观看,察视。《周礼·天官·太宰》:“及執事,眡滌濯。”郑玄注:“眡音視,本又作視。”《汉书·叙传上》:“歷世莫眡,不知其將含景耀,吐英精,曠千載而流夜光也。” 2.看待;照顾。宋无名氏《宣政杂录·孝子》:“即以刀付邏卒,束手就執,既行猶回視諸人,曰:‘好眡吾母。’行人皆爲之泣下。” 3.如;比。《周礼·天官·食医》:“凡食齊眡春時,羹齊眡夏時,醬齊眡秋時,飲齊眡冬時。”郑玄注:“眡音視。” 4.治理,处理。参见“眡事”。 5.通“示”。出示。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三:“近世持玩好之物眡人者,貪忍之輩,一目而覬覦之心萌焉。”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眡-中華大字典1、眡讀音:善旨切,音視,紙韻。釋文:
❶比也。《周禮食醫》:凡食齊~春時。
❷語也。見《廣雅釋詁》。
❸視或字。《集韻》:視。瞻也。或作~。
2、眡讀音:都黎切,音低,齊韻。釋文:
❶視貌。見《類篇》。
〔按玉篇以爲古視字。正字通又以爲俗眂字〕。
3、視讀音:時利切,音嗜,寘韻。善旨切,音眡,紙韻。釋文:
❶瞻也。見《說文》。《段注》:目部曰。瞻、臨~也。~不必皆臨。則瞻與~小別矣。
❷見也。《史記晉世家》:河伯~之。
❸察也。《國語晉語》:叔魚生。其母~之。
❹瞭也。《洪範五行傳》:次三事曰~。
❺看也。見《玉篇》。
❻直~也。《論語爲政》:~其所以。
❼明也。見《廣雅釋詁》。
❽殷頫曰~。見《周禮大宗伯》。
❾常事曰~。非常曰觀。見《穀梁隱五年傳》。
❿活也。《呂覽重己》:莫不欲長生久~。
⓫比也。《孟子萬章》:受地~侯。
⓬效也。見《廣雅釋詁》。
⓭是也。察其是非也。見《釋名釋姿容》。
⓮敎也。《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之。
⓯納也。《禮記坊記》:則不~其饋。
⓰看待也。《左成三年傳》:鄭賈人如晉。荀罃善~之。
⓱山名。《山海經中山經》:帝囷山東南五十里曰~山。
⓲水名。《山海經中山經》:葴山。~水出焉。
⓳淫~。睇眄也。《禮記曲禮》:毋淫~。
⓴內~。神仙之術也。《神仙傳》:胎息內~。
㉑~流。不端諦也。《左成六年傳》:~流而行速。
㉒~肉。肉聚有眼。《山海經海外南經》:爰有~肉。
〔注〕: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
㉓兔曰明~。見《禮記曲禮》。
㉔通示。《漢書高帝紀》:~項羽無東意。〔史記作示。漢書多以~爲示。古字通用〕。
㉕通指。《列子湯問》:~撝則諸侯從命。
㉖姓也。見《姓苑》。
眡目510異「視」的異體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ì
1、[眡事]shì shì
处理政务;办公。
2、[眡瞭]shì liào
古官名。扶持瞽师,兼掌作乐。
3、[眇眡]miǎo shì
仔细观看。唐 刘禹锡《砥石赋》序:“遡阳眇眡,傅刃蒙脊,鳞然如痏痂。”
4、[瞪眡]dèng shì
见“瞪视”。
5、[眡祲]shì jìn
古官名。掌望气预言灾祥之事。
6、[盲眡]máng shì
犹望视。
7、[眡听]shì tīng
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