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
拼音:lǐng
释义:1.脖子。2.衣领。3.指被子的被头。4.要领。参见“綱領”。5.治理。6.统率;管领。7.引申为提挈。8.汉代以后,以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谓之“领”。也称“录”。9.带领;引导。10.接受;领取。参见“領受”。11.领会;领略。12.记录。13.量词。用于衣服、铠甲。14.量词。用于床上用具。15.“嶺”的古字。山岭。16.“嶺”的古字。指轘辕山。17.“嶺”的古字。指五岭。参见“領外”、“領表”。18.通“令”。善,美好。参见“領聞”。
拼音
lǐng笔顺
丿 丶 丶 ㇇ 丶 一 丿 丨 𠃍 一 一 一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lǐng的字 拼音为ling的字基础解释
见“领”。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領-中華語文大辭典領领ㄌ丨ㄥˇlǐnɡ1.脖子。[例]~巾︱引~而望。2.領子,上衣圍繞脖子的部分。[例]~釦︱衣~︱圓~兒。3.要點;大綱。[例]要~︱綱~︱提綱挈~。4.領有;管轄。[例]~空︱~地︱~海︱占~。5.引導;帶領。[例]~路︱~唱︱~兵作戰︱各~風騷數百年。6.領口,衣領圍成的空當。[例]尖~︱圓~︱雞心~。7.接受;領取。[例]~教︱~情︱認~︱~資金。8.了解;領會(其中的含義)。[例]~略︱~悟︱心~神會。9.量詞。用於計算上衣、長袍、席子等。[例]一~皮大衣︱三~竹席。10.★姓。
領-中華大字典1、領讀音:里郢切,音嶺,梗韻。釋文:
❶項也。見《說文》。《段注》:按項當作頸。~字以全頸言之。不當釋以頭後。若廣雅~、頸項也。衣之曲袷謂之~。亦不謂衣後也。
❷頸也。以壅頸也。亦言總~衣服爲端首也。見《釋名釋衣服》。
❸稱也。《荀子正論》:衣衾三~。
〔注〕:三~、三稱也。
❹理也。《淮南本經》:神明弗能~也。〔猶今言~會、~略〕。
❺猶治也。《禮記仲尼燕居》:敢問禮也者。~惡而全好者與。
❻猶理治也。《禮記樂記》:~父子君臣之節。〔猶今言專~、典~〕。
❼受也。見《字彙》。
❽錄也。〔文選劉楨詩〕:沈迷簿~書。
〔注〕:簿~、謂文簿而記錄之。
❾令也。《法言君子》:君子純終~聞。
❿被頭也。《禮記喪大記注》:綴之~側。
⓫山嶺也。《漢書嚴助傳》:輿轎而踰~。
⓬要~。喩意趣也。《漢書張騫傳》:竟不能得月支要~。
⓭~會。冥理相會也。《文選向秀賦》:託運遇於~會兮。
〔注〕:言人運命如~之相交會。或合或開。〔今言玩味、亦云~會〕。
⓮右~。官名。《左昭二十七年傳》:鄢將師爲右~。
⓯俗謂才能爲本~。《嘉話錄》:本~何雜。
⓰承上令下謂之~。見《韻會》。
⓱地名。《左昭二十二傳》:遂奉王以追單子及~。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ǐng
1、[風領]fēng lǐng
宽大的毛皮围脖。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凡二十四衙门内官内使人等,则止许戴绒紵围脖,似风领而紧小焉。”《红楼梦》第四九回:“﹝ 湘云 ﹞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子大红猩猩氊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奴才想起来太太从前走长道儿的那些薄底儿鞋呀,风领儿斗篷呵,还都得早些儿拿出来瞧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