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拼音:hán
释义:1.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其地在今山西河津东北。西周、春秋间为晋所灭。2.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韩虔侯与魏文侯、赵烈侯本为晋卿,后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初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前230年为秦所灭。疆域约当今山西省东南角和河南省中部,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3.1897-1910年朝鲜的国名。1897年,李氏朝鲜国王高宗李熙(1863-1910年在位)改国名为“大韩”。建元光武。1910年为日本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南半部称大韩民国。4.姓。5.同“𩏑”。水井周围的木柵。
拼音
hán笔顺
一 丨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𠃍 丨 一 丨 𠃍 一 一 𠃋 丨同音字
拼音为hán的字 拼音为han的字基础解释
见“韩”。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韓-中華語文大辭典韓韩ㄏㄢˊhán1.國名:(1)周朝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在今山西河津東北。春秋時為晉所滅。(2)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中部和山西東南部。後為秦所滅。(3)大韓民國(韓國、南韓)。(英ROK)2.姓。
韓-漢語大字典韓
〔韩〕
《説文》:“ѯ܌井垣也。从韋,取其帀也,倝聲。”鈕樹玉校録:“ѯ܌俗作韓。”
hán 《廣韻》胡安切,平寒匣。元部。
(1)水井周围的栏圈。《説文·韋部》:“ѯ܌井垣也。”鈕樹玉校録:“ѯ܌俗作韓。”《正字通·韋部》:“韓,《説文》:‘井垣也。’本作ѣ\u0002”
(2)古国名。1.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属今山西省河津市东北。西周、春秋间为晋所灭。《字彙·韋部》:“韓,國名,周武王所封。”《詩·大雅·韓奕序》:“《韓奕》,尹吉甫美宣王也。”毛傳:“韓,姬姓之國也,後為晋所滅,故大夫韓氏以為邑名焉。”2.战国七雄之一。疆域约当今山西省东南角和河南省中部。介于魏、秦、楚三国间,是军事上必争之地。公元前230年为秦所灭。《正字通·韋部》:“韓,後分晋為國。”《韓非子·定法》:“韓者,晋之别國也。晋之故法未息,而韓之新法又生。”
(3)1897年—1910年朝鲜的国名。1897年朝鲜王李熙改国号为韩,建元光武。1910年为日本所并。
(4)韩国的简称。如:中、日、韩。
(5)姓。《通志·氏族略二》:“韓氏,姬姓之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