笞
拼音:chī
释义:1.〈书〉用荆条或竹板抽打。
组词
鞭笞 笞杖 笞妇翁 鞭麟笞凤 笞凤鞭鸾 鞭鸾笞凤 鞭笞鸾凤拼音
chī笔顺
丿 一 丶 丿 一 丶 𠃋 丶 丨 𠃍 一同音字
拼音为chī的字 拼音为chi的字基础解释
用鞭、杖或竹板子抽打:鞭~。详细解释
(形声。从竹,台声。本义:用竹板、荆条击) 用鞭、杖、竹板抽打
笞,击也。——《说文》
笞者可以教之也。——《汉书·刑法志》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又如:笞楚(笞是竹片,楚是荆条。用竹片荆条等物责打);笞挞(用板子、棍子拷打);笞服(拷打而使屈服)
古代用鞭子或竹板拷打的刑罚 。
如:笞杖(笞刑用的木杖);笞决(用刑决狱)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笞-中華語文大辭典笞ㄔchī〈書〉用皮鞭、棍子或竹板抽打。[例]鞭~|~打|~刑。
笞-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笞chī
书用鞭、杖或竹板子打:鞭~。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hī
1、[鞭笞]biān chī
用鞭子抽或板子打。笞(chī)。
2、[笞刑]chī xíng
古代的一种刑罚。用荆条或竹板敲打臀、腿或背。
3、[笞搒]chī péng
亦作“笞榜”。拷打。宋 沉遘《五言和杨乐道省中述怀》:“朱墨事勾校,笞榜穷奸諼。”宋 陆游《农家叹》诗:“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明 吴宽《病项》诗:“千钧重负未容释,更觉肩背遭笞搒。”清 唐孙华《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兼柬王西亭明府》诗:“侧闻此郡繁,颇亦费笞搒。”
4、[笞辱]chī rǔ
拷打而使受辱。
5、[笞叱]chī chì
打骂。
6、[捶笞]chuí chī
杖击;抽打。
7、[笞服]chī fú
1.拷打而使屈服。 2.指用鞭打来驾驭牲畜。
8、[笞决]chī jué
用刑决狱。
9、[笞挞]chī tà
拷打。
10、[髡笞]kūn chī
亦作“髠笞”。古代刑罚。剃去须发,鞭打身体。
11、[挞笞]tà chī
用鞭和竹板子打。
12、[笞鞭]chī biān
拷打。
13、[笞罚]chī fá
拷打责罚。
14、[榜笞]bǎng chī
鞭笞拷打。
15、[笞箠]chī chuí
亦作“笞棰”。亦作“笞捶”。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荀子·儒效》:“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北齐书·孝昭帝纪》:“﹝ 高洋 ﹞自是不许笞箠郎中。”宋 苏洵《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威之以刀劒,驱之以笞箠。”清 顾炎武《生员论上》:“一得为此(生员),则免於编氓之役……得於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16、[笞掠]chī lüè
拷打。
17、[笪笞]dá chī
鞭打。
18、[笞督]chī dū
犹笞责。
19、[笞罪]chī zuì
应受笞刑的罪行。《汉书·刑法志》:“当斩右止,乃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賕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復有笞罪者,皆弃市。”
20、[棰笞]chuí chī
鞭打。
21、[笞诟]chī gòu
打骂。
22、[笞鬭]chī dòu
搏击。《新唐书·李嗣业传》:“﹝ 李嗣业 ﹞常为先锋,以巨棓笞鬭,贼值,类崩溃。”
23、[谴笞]qiǎn chī
责其罪而鞭挞之。
24、[笞责]chī zé
拷打责罚。
25、[掠笞]lüè chī
拷打;笞击。
26、[笞榜]chī bǎng
见“笞搒”。
27、[杖笞]zhàng chī
1.使用棍棒打(的)--用于诉诸暴力而不是诉诸说理的争论。 2.杖击,用杖打。
28、[笞谴]chī qiǎn
拷打斥责。
29、[笞杀]chī shā
谓拷打致死。
30、[笞靳]chī jìn
犹笞辱。
31、[箠笞]chuí chī
鞭打。《韩诗外传》卷五:“箠笞暴国,一齐天下,莫之能倾,是大儒之勋也。”清 龚自珍《与人笺》八:“有家於此……登其堂,有孙攘臂欲箠笞其祖父,祖父欲愬於宾客,面发頳而不得语,此家寧可支长久耶?”
32、[督笞]dū chī
杖罚;责打。
33、[笞法]chī fǎ
施行笞刑的法规。
34、[系笞]xì chī
缚着鞭打。
35、[教笞]jiào chī
教训鞭笞。
36、[笞斗]chī dòu
搏击。《新唐书·李嗣业传》:“﹝ 李嗣业 ﹞常为先锋,以巨棓笞鬭,贼值,类崩溃。”
37、[笞棰]chī chuí
亦作“笞棰”。亦作“笞捶”。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荀子·儒效》:“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北齐书·孝昭帝纪》:“﹝ 高洋 ﹞自是不许笞箠郎中。”宋 苏洵《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威之以刀劒,驱之以笞箠。”清 顾炎武《生员论上》:“一得为此(生员),则免於编氓之役……得於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38、[自笞]zì chī
意为苦行者,严于律己者。
39、[笞捶]chī chuí
见“笞箠”。
40、[击笞]jī chī
鞭笞示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