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
拼音:yǐn
释义:1.隐藏不露。2.掩盖真相或真情不让人知道。3.深藏的;不外露的。4.不明显;不清楚。5.秘密的事。
组词
隐蔽 隐藏 隐隐约约 隐约 隐居 若隐若现 隐约其辞 隐士 隐患 隐退拼音
yǐn笔顺
㇌ 丨 丿 ㇇ 𠃍 一 一 丶 ㇂ 丶 丶“阝”的“了”稍短,竖画正直。“急”上部两撇向笔画平行,中部三个横向笔画平行、均匀,“心”卧钩呈月牙形,点画位置恰当。
同音字
拼音为yǐn的字 拼音为yin的字基础解释
1.藏匿,不显露。2.伤痛。3.怜悯。详细解释
〈动〉
藏匿;隐蔽
隐,蔽也。——《说文》
隐,微也。——《尔雅》
隐五刃。——《国语·齐语》。注:“隐藏也。”
则事可以隐定。
隐忌雍蔽之人。——《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
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左传·文公十八年》
故隐居屠间。——《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日月隐耀。——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各隐卷底。——明· 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隐占身体(隐藏、掩护自己真实面目);隐遁(隐藏);隐谋(隐密计划);隐秀(隐藏智慧,不露锋芒或才华);隐候(在暗处等待);隐耀(隐藏光辉,隐藏身体。比喻才华不外露);隐身术(古代方士所隐蔽自己身形而使他人不可见的一种法术);隐冒(隐匿冒充);隐翳(掩蔽;遮蔽);隐掩(遮蔽掩护)
隐瞒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论语·子路》
上以无隐。——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隐欺(隐瞒欺骗);隐情(隐瞒情况);隐拒(隐瞒抵赖);隐忍(忍耐,不露真情)
隐测,审度
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晋书·庾冰传》
又如:隐心(审度);隐实(查证落实;核实)
怜悯
隐其无罪。——《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隐恤(哀怜抚恤);隐恻(恻隐,同情怜惜);隐痛(内心深感苦痛);隐爱(恻隐疼爱);隐愍(怜悯);隐亲(怜悯抚恤)
隐逸不出
隐者也。——《论语·微子》
反国而隐焉。——明· 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隐辟(隐退回避);隐静(避世隐居);隐学(隐居避世,读书自娱);隐吏(退隐的官吏);隐相(深居简出,不露面)
塞,堵塞
士不隐塞,庶人不数罟。——《诗·小雅·鱼丽》
又如:隐塞(堵塞)
隐没;熄灭
隐武事,行文道。——《国语·齐语》
隐武行文。——《春秋繁露·五行变救》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南朝· 梁简文帝《咏栀子花》
又如:隐形(隐没形体);隐灭(隐没消失);隐微(隐约细微);隐显(隐没与显现);隐息(休止);隐忽(时隐时现)
〈形〉
精深;微妙
《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
《谷梁》简约而隐要,宜存于世。——《宋书·礼志一》
又如:隐要(精深简要);隐训(诡僻的训释);隐书(旨意隐秘之书);隐略(隐晦粗略);隐奥(隐晦深奥)
用同“稳”( wěn)。安稳;稳定
隐练职位。——汉《荡阴令张迁表颂》
即便求隐。——汉《李翕析里桥輔阁颂》
又如:隐坐(稳坐;安坐)
威重的样子,深沉稳重 [concealing one's real feelings;steady]
鲜之为人通率,在 高祖坐,言无所隐,时人甚惮焉。而隐厚笃实,瞻卹亲故。——《宋书·郑鲜之传》
又如:隐冥(深沉含蓄);隐厚(稳重忠厚);隐隐桓桓(威武的样子);隐重(威重)
宏大 。
如:隐虹(长虹)
忧伤;疾苦 。
如:隐隐遑遑(忧愁不妥的样子)
穷困 。
如:隐民(穷人,穷困的人民)
幽静 。
如:隐舍(隐居的房舍);隐秀(幽雅秀丽)
殷盛
尔乃邑居隐账。——左思《蜀都赋》
又如:隐赈(富庶繁盛);隐蔼(茂盛的样子)
〈名〉
矮墙
逾隐而待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痛苦;疾苦
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国语》
隐居的人
贪夫殉身,圣亦保之;烈士殉名,隐亦好之。——王闿运《邹汉勋传》
又如:隐佚(隐逸者)
隐语
齐威王之时喜隐。——《史记·滑稽列传》
隐衷,隐情
孤癖之隐。——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通“櫽”。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故遂隐栝。——何休《公羊经传解诂序》
夫弃隐栝之法。——《韩非子·难势》
训考量隐栝。——《后汉书·邓训传》
姓
〈副〉
暗暗地
隐中胸怀。——《聊斋志异·促织》
1. 隐 [yǐn]
- 隐 [yǐn]
藏匿;隐蔽
隐,蔽也。——《说文》
隐,微也。——《尔雅》
隐五刃。——《国语·齐语》。注:“隐藏也。”
则事可以隐定。
隐忌雍蔽之人。——《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
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左传·文公十八年》
故隐居屠间。——《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日月隐耀。——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各隐卷底。——明· 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隐占身体(隐藏、掩护自己真实面目);隐遁(隐藏);隐谋(隐密计划);隐秀(隐藏智慧,不露锋芒或才华);隐候(在暗处等待);隐耀(隐藏光辉,隐藏身体。比喻才华不外露);隐身术(古代方士所隐蔽自己身形而使他人不可见的一种法术);隐冒(隐匿冒充);隐翳(掩蔽;遮蔽);隐掩(遮蔽掩护)
隐瞒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论语·子路》
上以无隐。——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隐欺(隐瞒欺骗);隐情(隐瞒情况);隐拒(隐瞒抵赖);隐忍(忍耐,不露真情)
隐测,审度
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晋书·庾冰传》
又如:隐心(审度);隐实(查证落实;核实)
怜悯
隐其无罪。——《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隐恤(哀怜抚恤);隐恻(恻隐,同情怜惜);隐痛(内心深感苦痛);隐爱(恻隐疼爱);隐愍(怜悯);隐亲(怜悯抚恤)
隐逸不出
隐者也。——《论语·微子》
反国而隐焉。——明· 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隐辟(隐退回避);隐静(避世隐居);隐学(隐居避世,读书自娱);隐吏(退隐的官吏);隐相(深居简出,不露面)
塞,堵塞
士不隐塞,庶人不数罟。——《诗·小雅·鱼丽》
又如:隐塞(堵塞)
隐没;熄灭
隐武事,行文道。——《国语·齐语》
隐武行文。——《春秋繁露·五行变救》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南朝· 梁简文帝《咏栀子花》
又如:隐形(隐没形体);隐灭(隐没消失);隐微(隐约细微);隐显(隐没与显现);隐息(休止);隐忽(时隐时现)
精深;微妙
《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
《谷梁》简约而隐要,宜存于世。——《宋书·礼志一》
又如:隐要(精深简要);隐训(诡僻的训释);隐书(旨意隐秘之书);隐略(隐晦粗略);隐奥(隐晦深奥)
用同“稳”( wěn)。安稳;稳定
隐练职位。——汉《荡阴令张迁表颂》
即便求隐。——汉《李翕析里桥輔阁颂》
又如:隐坐(稳坐;安坐)
威重的样子,深沉稳重 [concealing one's real feelings;steady]
鲜之为人通率,在 高祖坐,言无所隐,时人甚惮焉。而隐厚笃实,瞻卹亲故。——《宋书·郑鲜之传》
又如:隐冥(深沉含蓄);隐厚(稳重忠厚);隐隐桓桓(威武的样子);隐重(威重)
宏大 。
如:隐虹(长虹)
忧伤;疾苦 。
如:隐隐遑遑(忧愁不妥的样子)
穷困 。
如:隐民(穷人,穷困的人民)
幽静 。
如:隐舍(隐居的房舍);隐秀(幽雅秀丽)
殷盛
尔乃邑居隐账。——左思《蜀都赋》
又如:隐赈(富庶繁盛);隐蔼(茂盛的样子)
矮墙
逾隐而待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痛苦;疾苦
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国语》
隐居的人
贪夫殉身,圣亦保之;烈士殉名,隐亦好之。——王闿运《邹汉勋传》
又如:隐佚(隐逸者)
隐语
齐威王之时喜隐。——《史记·滑稽列传》
隐衷,隐情
孤癖之隐。——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通“櫽”。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故遂隐栝。——何休《公羊经传解诂序》
夫弃隐栝之法。——《韩非子·难势》
训考量隐栝。——《后汉书·邓训传》
姓
暗暗地
隐中胸怀。——《聊斋志异·促织》
〈动〉
〈形〉
〈名〉
〈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隐隐-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隱隱
隐隐-汉语大词典隐隐1.隐约不分明貌。
●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诗之二:“隐隐日没岫,瑟瑟风发谷。”
●宋欧阳修《蝶恋花》词:“隐隐歌声归桌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洪深《香稻米》第二幕:“隔篱远望,隐隐可见周乡绅家的祠堂。”
2.忧戚貌。
●《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
杨倞注:“隐隐,忧戚貌。”
●《楚辞·刘向<九叹·怨思>》:“志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王逸注:“隐隐,忧也。《诗》云:‘忧心殷殷。’”
3.象声词。
●《后汉书·天文志上》:“须臾有声,隐隐如雷。”
●晋傅玄《杂言》诗:“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宋司马光《柳枝词》之四:“属车隐隐远如雷,陈后愁眉久不开。”
4.盛多貌。隐,通“殷”。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磕。”
李善注:“隐隐,盛貌也。”
●《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李善注:“隐隐,盛也,一作殷殷。”
●《文学源流·总论》:“三代以降,文乃益华,百家分流,词逾彬郁,灿乎隐隐,体制大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ǐn
1、[隐蔽]yǐn bì
1.借旁的事物来遮掩:游击队~在高粱地里。 2.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地形~。手法~。
2、[隐藏]yǐn cáng
藏起来不让发现:~在丛林中。
3、[隐身]yǐn shēn
把身体隐藏起来:~在门后。
4、[隐含]yǐn hán
隐约含有;暗含:眼神里~着失望。话中~着深意。
5、[隐形]yǐn xíng
隐没形体。
6、[隐居]yǐn jū
由于对当权者不满或有厌世思想而到偏僻地方去居住,不出来做官。
7、[隐患]yǐn huàn
潜藏着的祸患:消除~。
8、[隐私]yǐn sī
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
9、[隐瞒]yǐn mán
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错误。大家都知道了,他还想~。
10、[隐性]yǐn xìng
属性词。指性质或性状不表现在外的(跟“显性”相对):~遗传。~语法关系。
11、[隐约]yǐn yuē
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远处的峰峦~可见。歌声隐隐约约地从山头传来。
12、[隐秘]yǐn mì
1.隐蔽不外露:~不说。 2.隐蔽的;秘密的:手法十分~。地道的出口开在~的地方。 3.秘密的事:刺探~。
13、[隐隐]yǐn yǐn
隐约;不明显:山~,水迢迢。~作痛。
14、[隐匿]yǐn nì
1.隐瞒:~真情。~不报。 2.隐藏;躲起来:~财物。~国外。
15、[隐忍]yǐn rěn
把事情藏在内心,勉强忍耐:~不言。
16、[隐忧]yǐn yōu
深藏的忧愁;潜藏的忧虑。
17、[隐喻]yǐn yù
比喻的一种,不用“如”“像”“似”“好像”等比喻词,而用“是”“成”“就是”“成为”“变为”等词,把某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荷叶成了一把把撑开的小伞”。也叫暗喻。
18、[隐退]yǐn tuì
1.一个人退出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走向个人生活圈子的倾向,它通常产生于对复杂的社会活动感到无意义或对它缺乏理解之时。 2.隐没;逐渐消失。 3.退出政治生活,隐居起来;退隐;引退。
19、[隐情]yǐn qíng
不愿告诉人的事实或原因:另有~。
20、[灵隐]líng yǐn
1.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畔,一名 武林,又名 灵苑,又称 仙居。《太平寰宇记》谓 许由、葛洪 曾隐于此。山最高处曰 北高峰,与 南高峰 号“双峰插云”,为 西湖 十景之一。山东南有 飞来峰,山麓有 灵隐寺。 2.指 灵隐寺。宋 苏轼《游灵隐寺》诗:“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 灵隐 飞来 孤。”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三教外地》:“凡佛寺自诸大禪刹,如 灵隐、光孝 等寺……各不下百数所。”参见“灵隐寺”。
21、[隐晦]yǐn huì
(意思)模糊,不明显:这些诗写得十分~,不容易懂。
22、[隐痛]yǐn tòng
1.不愿告诉人的痛苦。 2.隐隐约约的疼痛。
23、[隐现]yǐn xiàn
时隐时现;不清晰地显现:水天相接,小岛~。
24、[归隐]guī yǐn
回到民间或故乡隐居:~故园。
25、[退隐]tuì yǐn
指官吏退职隐居:~山林。
26、[隐逸]yǐn yì
1.避世隐居。 2.指隐居的人:山林~。
27、[隐没]yǐn mò
;渐渐看不见:远去的航船~在雨雾里。
28、[私隐]sī yǐn
犹隐私。
29、[神隐]shén yǐn
谓神幻幽妙,不易窥测。
30、[隐血]yǐn xuè
又名潜血,由于身体内某部分出血而在粪便或脑脊液中出现血液,须用化学试剂或试纸方可测出,用眼或显微镜均不能查出。
31、[隐语]yǐn yǔ
1.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话来表示,古代称作隐语,类似后世的谜语。 2.黑话;暗语。
32、[索隐]suǒ yǐn
1.探索事物隐含的道理或意义。《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2.对古籍的注释或考证。
33、[隐讳]yǐn huì
有顾忌而隐瞒不说:我们毫不~自己的观点。讳(huì)。
34、[隐遁]yǐn dùn
1.隐蔽躲藏。 2.隐居起来,逃避尘世。
35、[隐疾]yǐn jí
不便向别人说的病,如性病之类。
36、[隐伏]yǐn fú
隐藏;潜伏:~在黑暗角落里。~着危机。
37、[隐然]yǐn rán
隐隐约约的样子。
38、[隐射]yǐn shè
暗射;影射。
39、[隐映]yǐn yìng
掩映。
40、[隐衷]yǐn zhōng
隐藏在内心不愿告诉人的苦衷。
yìn
1、[隐几]yìn jī
1.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 2.几案。
近义词
yǐn
1、[藏]cáng
1、[藏]zàng
1.隐蔽。2.收存。
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3.西藏的简称。4.藏族。5.古又同“脏”。
反义词
yǐn
1、[现]xiàn
1.现在;此刻:~状。~任。~役。~行。 2.临时;当时:~编~唱。~做的烧饼。 3.当时可以拿出来的:~货。~金。~钱。 4.现款:兑~。贴~。 5.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原形。~出本相。
2、[露]lòu
2、[露]lù
义同“露”。用于口语。
1.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2.没有遮蔽或在屋外。3.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4.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剂与水,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一般供内服。5.显现出来。脸上~出了笑容。
3、[显]xiǎn
1.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明显:~而易见。药刚吃了一剂,效果还不很~。 2.表现;露出:各~其能。大~身手。 3.有名声有权势地位的:~达。~赫。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