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
拼音:quē
释义:1.缺陷;过失。
组词
阙如 阙疑 双阙 巨阙 帝阙 伊阙 玄阙 阙里 门阙 补阙拼音
quē笔顺
丶 丨 𠃌 丶 丿 一 ㇄ 丨 丿 丿 ㇇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quē的字 拼音为que的字基础解释
1.过失;疏失。2.同“缺”。详细解释
〈名〉
缺点;错误
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裨补阙洞。——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阙败(因失误而把事情搞糟);阙政(有毛病的政治措施);阙失(失误;错误)
豁口,空缺
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列子·汤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水经注》
又如:阙陷(凹陷)
指待补的官额。即缺额 。
如:阙车(古代兵车的一种。用以补缺的战车,如现在所谓的机动预备部队);阙簿(缺额登记册)
姓
〈动〉
削减;毁坏
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左传·成公十三年》
阙更减赋,尽休力役。——《汉书》
又如:阙翦(毁坏)
空缺;缺少。也作“缺”
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三国演义》
又如:阙遗(缺少;遗漏);阙少(缺少);阙遗(缺少;遗漏);阙少(缺少);阙笔(缺笔画);阙漏(空隙);阙略(缺漏)
欠,应给而不给
逃死阙税,取于居者,一室空而四邻亦尽。——《新唐书》
通“掘”。挖
若阙地及泉。——《左传·隐公元年》
阙为深沟。——《国语·吴语》
〈形〉
残缺;不完善 。
如:阙典(残缺的典章制度);阙略(残缺;不完备);阙陋(残缺简陋);阙焉(不完备)
另见 jué;què
〈名〉
(形声。本义: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
同本义
阙,门观也。——《说文》。徐锴曰:“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诗·郑风·子衿》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史记·高祖纪》
伏阙上平黎策。——清· 张廷玉《明史》
又如:城阙(城门两边的瞭望台);阙竦(高耸如阙门);阙下(宫阙之下)
宫门的代称 。
如:阙下(帝王的宫阙之下。借指朝廷);阙门(宫门。位于两观之间)
石阙。神庙、坟墓之前砌立的石雕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唐· 李白《忆秦娥》
又如:太室阙;高颐阙
宫殿 。
如:阙庭(宫庭);宫阙(金阙。宫殿。也作天阙);阙掖(宫廷)
帝王居地的统称
诣阙止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另见 quē;jué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阙-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闕
阙-汉语大词典阙(I)que
ㄑㄩㄝˋ
〔《广韵》去月切,入月,溪。〕
“屈”的被通假字。
1.宫门、城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
●《诗·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高亨注:“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三辅黄图·杂录》:“阙,观也。周置两观以表宫门,其上可居,登之可以远观,故谓之观。”
●宋梅尧臣《考试毕登铨楼》诗:“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清汪中《述学·释阙》:“天子诸侯宫城皆四周,辟其南为门,城至此而阙,故谓之阙。”
2.借指宫廷,帝王所居之处。后也借指京城。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袭杂并至,填庭溢阙。”
●南朝宋颜延之《祭屈原文》:“身绝郢阙,迹遍湘干。”
●宋何薳《春渚纪闻·宗威愍政事》:“金寇犯阙,銮舆南幸。”
●林纾《唐藩镇论》:“则联合诸镇,举兵向阙。”
3.古代神庙、坟墓前两旁的巨柱,多用石雕成。
●《金石萃编·汉祀三公山碑》:“就衡山起堂立坛,双阙夹门,荐牲纳礼。”
●唐吴商浩《北邙山》诗:“冈原旋葬松新长,年代无人阙半平。”
●清李富孙《汉魏六朝墓铭纂例》卷三:“阙者,墓道外左右所立石阙,古人即题氏讳官爵于上,以表识之。”
4.古代仕宦之家门前所树用以旌表的建筑物。
●《旧唐书·朱敬则传》:“三代旌表,门标六阙,州党美之。”
●《新唐书·忠义传上·安金藏》:“本道使卢怀慎上其事,诏表阙于闾。”
●清方以智《通雅·宫室》:“士大夫阀阅之门亦谓之阙……阀阅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筒,号为乌头染,即谓之阙。”
5.泛指门户。
●《淮南子·天文训》:“咸池者,水鱼之囿也。天阿者,群神之阙也。”
高诱注:“阙犹门也。”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由是倾巢举落,望德如归,椎髻髽首,日拜门阙。”
6.两山夹峙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
●司马贞索隐:“两山俱起,象双阙。”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伊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
●郭沫若《女神·女神之再生》:“阙后现出一片海水,浩淼无际,与天相接。”
7.两眉之间的部位。
●《灵枢经·五色》:“阙者,眉间也。”
8.古剑名。
●《荀子·性恶》:“桓公之葱,大公之阙,文王之禄……此皆古之良剑也。”
阙(II)quē
ㄑㄩㄝ
〔《广韵》去月切,入月,溪。〕
1.缺误;疏失。
●《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
●金王若虚《诸史辨惑下》:“此必当时秉笔者曲饰主阙,而姚思廉、李延寿猥承其误耳。”
2.空隙;缺口。
●《左传·昭公二十年》:“过齐氏,使华寅肉袒执盖,以当其阙。”
杜预注:“阙,空也。以盖当侍从空阙之处。”
●《汉书·王莽传下》:“归师勿遏,围城为之阙。”
●宋梅尧臣《打鱼》诗:“安知罟师意,设网遮其阙。”
3.指(感情上的)裂痕;嫌隙。
●《左传·昭公元年》:“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侯无阙,可谓良矣。”
4.空缺着;没有。
●汉班固《〈两都赋〉序》:“斯事虽小,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
●《新唐书·忠义传中·许远》:“元和时,韩愈读李翰所为巡(张巡)传,以为阙远事非是。”
●清叶廷琯《吹网录·〈归愚集〉误文》:“今钞本卷七外制全阙。”
5.缺乏;稀少。
●《国语·楚语下》:“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
●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养生送死,老子长孙,未尝有阙。”
●鲁迅《呐喊·狂人日记》:“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6.残缺;不完善。
●《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
●汉班固《公孙弘传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
●宋张先《庆佳节》词:“对酒高歌玉壶阙,慎莫负,狂风月。”
●鲁迅《坟·人之历史》:“夫德意志为学术渊薮,保罗生亦爱智之士,而犹有斯言,则中国抱残守阙之辈,耳新声而疾走,固无足异矣。”
7.欠;应给的未给。
●《左传·襄公四年》:“敝邑褊小,阙而为罪,寡君是以愿借助焉!”
杜预注:“阙,不共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齐桓征楚,诘苞茅之阙。”
●《新唐书·食货志二》:“逃死阙税,取于居者,一室空而四邻亦尽。”
8.衰微。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
杨伯峻注:“此言晋不忧周室之衰弱而惟护助夏代剩余之国。”
●汉应劭《〈风俗通〉序》:“昔仲尼没而微言阙,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9.缺憾。
●南朝宋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
●宋王安石《白鹤吟示觉海元公》:“去自去耳,吾何阙而追?来自来耳,吾何妨而拒?”
10.官位空缺;官员的缺额。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钟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
●唐韩愈《顺宗实录三》:“峘(令狐峘)得晏(刘晏)之举,分阙必择其善者与晏,而以恶者与炎。”
●宋陈善《扪虱新话·前辈读书类皆成诵》:“适有美阙,二人争竞得之。”
●清徐士銮《宋艳·果报》:“普待阙,寓京师,赀囊罄竭。”
11.缺席;应到而不到。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熙载性懒,朝直多阙,为冯延巳所劾,罢其职。”
12.姓。
●汉代有阙栩。见《后汉书·献帝纪》。
阙(III)jue
ㄐㄩㄝˊ
〔《集韵》其月切,入月,群。〕
1.除去;失去。
●《周礼·夏官·槁人》:“凡齎财与其出入,皆在槁人,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
郑玄注:“阙犹除也。”
●《汉书·蒯通传》:“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八》:“光武中兴,悉阙昭仪家人之号,唯有贵人金印紫绶。”
2.侵损;削减。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吕氏春秋·孝行》:“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
●《汉书·谷永传》:“阙更减赋,尽休力役。”
颜师古注:“阙,亦谓减削之。”
3.通“掘”。
●《左传·隐公元年》:“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国语·吴语》:“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闲。”
韦昭注:“阙,穿也。”
●晋潘岳《马汧督诔》:“凶丑骇而疑惧,乃阙地而攻。”
●《明史·流贼传·张献忠》:“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
4.通“厥”。
●《墨子·非命中》:“纣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弃阙其先神而不祀也。”
●孙诒让间诂:“此当云‘弃阙先神示而不祀也。’示、祇同……不知阙即厥字,不当更云‘其’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uē
1、[阙如]quē rú
1.(存疑则)不说或不写。《论语·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2.欠缺;没有。三国魏嵇康《明胆论》:“唯至人特锺纯美,兼同内外,无不必备。降此已往,盖阙如也。”
2、[巨阙]jù quē
1.古代名剑。 2.泛指利剑。 3.中医针灸穴位名。
3、[双阙]shuāng quē
1.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 2.借指宫门。 3.借指京都。
4、[阙里]quē lǐ
1.孔子故里。在今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街。因有两石阙,故名。 2.借指曲阜孔庙。 3.借指儒学。
5、[象阙]xiàng quē
象魏。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虽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唐 许浑《汴河亭》诗:“百二禁兵辞象闕,三千宫女下龙舟。”宋 王禹偁《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诗:“即徵归象闕,清秩冠鸳鸿。”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岳庙甚壮,门冠以楼有如象闕,夹陛皆题咏。”参见“象魏”。
6、[阙漏]quē lòu
缺失遗漏。
7、[时阙]shí quē
当时政治措施的缺陷。
8、[阙月]quē yuè
不圆的月。 唐 杜甫 《宿凿石浦》诗:“闕月殊未兮,青灯死分翳。” 仇兆鳌 注:“初三之月,为哉生明。闕未生,必初二也。”
9、[阆阙]láng quē
高大的门阙。
10、[阙略]quē lüè
1.缺漏;不完备。 2.指略而不记。
11、[蜃阙]shèn quē
即蜃楼。
12、[穨阙]tuí quē
倾塌缺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汝水》:“澧水 又东逕 叶公庙 北,庙前有 公子高 诸梁 碑。旧 秦 汉 之世,庙道有双闕几筵,黄巾之乱,残毁穨闕。”一本作“頽闕”。
13、[阙翦]quē jiǎn
削弱,损害。《左传·成公十三年》:“又欲闕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杨伯峻 注:“据 余萧客《古经解钩沉》所引 宋 本 孔 疏,闕翦为损害之意。”
14、[卖阙]mài quē
见“卖缺”。
15、[闉阙]yīn quē
城阙。
16、[阙景]quē jǐng
日蚀。
17、[司阙]sī quē
负责纠正过失的官员。
18、[阙亏]quē kuī
欠缺,不完满。
19、[玄阙]xuán què
古代传说中的北方极远之地。天门。引申指天帝或神仙的住所。指肾。泛指北方宫阙。
20、[山阙]shān quē
山的缺口。
21、[待阙]dài quē
1.谓虚位以待。南朝 梁 沉约《太常卿任昉墓志铭》:“川谿望归,岩阿待闕,幽光忽断,穷灯黯灭。” 2.等待补缺任命。宋 王安石《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丁君墓志铭》:“君以 治平 三年,待闕於 常州,於是再迁尚书司封员外郎。”宋 苏轼《与鲜于子骏书》之三:“日夕归 南康军 待闕。”
22、[熛阙]biāo quē
赤色的宫阙。
23、[蟾阙]chán quē
犹蟾宫。元 丁鹤年《题奚仲英进士鹄山书堂》诗:“已为蟾闕彦,仍就 鵠山 居。”明 朱鼎《玉镜台记·议婚》:“他是 瑶池 侣,玉籍仙,相府门楣谁不羡;只恐着蟾闕难登,谁敢把丹桂高扳。”参见“蟾宫”。
24、[损阙]sǔn quē
见“损缺”。
25、[淹阙]yān quē
停缺。
26、[卫阙]wèi quē
即魏阙。古代宫廷外的阙门。
27、[京阙]jīng quē
指皇宫。亦借指京城。 南朝 梁 沉约 《却出东西门行》:“驱马城西阿,遥眺想京闕。” 唐 李白 《梁园吟》:“我浮 黄河 去京闕,挂席欲进波连山。” 明 皇甫涍 《送周氏》诗:“回首望京闕,能不惻中情。” 陈毅 《开国小言》诗:“ 天安门 上望,京闕焕新采。”
28、[阙轶]quē yì
见“闕逸”。
29、[行阙]xíng quē
行宫前的阙门。亦借指行宫。唐 司空图《丁巳元日》诗:“日随行闕近,岳为寿觴晴。”《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吾将具法驾奉迎,谢罪行闕,何如?”胡三省 注:“天子行幸所至,有行宫,宫前闕门,谓之行闕。”宋 刘克庄《汉宫春·丞相生日乙丑》词:“吉语西来,已衮归行闕,册拜头厅。”明 张煌言《上鲁国主启》:“何期行闕洊染胡氛,攀髯莫逮。”
30、[阙观]quē guān
门阙。
31、[造阙]zào quē
朝见皇帝。
32、[忧阙]yōu quē
旧时官吏丁忧回家所留的空缺。
33、[玉阙]yù què
传说中天帝﹑仙人所居的宫阙。
34、[郢阙]yǐng quē
犹 郢都。
35、[阙忘]quē wàng
脱漏遗忘。
36、[铜阙]tóng quē
比喻呈青铜色的双峰。
37、[阙蚀]quē shí
缺损。
38、[阙少]quē shǎo
缺少。
39、[鹤阙]hè quē
犹鹤禁。
40、[圮阙]pǐ quē
见“圮缺”。
què
1、[神阙]shén què
1.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 2.天上的宫阙。
2、[宫阙]gōng què
帝王所居宫殿的总称。阙(què)。
3、[城阙]chéng què
城门两边的望楼。引申为京城,宫殿。阙(què)。
4、[诣阙]yì què
1.谓赴朝堂。 2.指赴京都。
5、[阙门]què mén
1.两观之间。亦指高楼大门。《穀梁传·桓公三年》:“礼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门,诸母兄弟不出闕门。”汉 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有车轔轔,中止闕门。”清 陈梦雷《西洋贡狮子赋》:“观其雄峙闕门,凛伏彤鑾,乌鳶慴窜,狐兔摧残。” 2.复姓。汉 有 阙门庆忌。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6、[凤阙]fèng què
1.汉代宫阙名。 2.皇宫、朝廷。
7、[金阙]jīn què
1.道家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 2.指天子所居的宫阙。
8、[九阙]jiǔ què
1.指天宫。 2.指皇城。
9、[贝阙]bèi què
以紫贝为饰的宫阙。本指 河伯 所居的龙宫水府,后用以形容壮丽的宫室。语出《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闕兮朱宫。”南朝 齐 谢朓《祀敬亭山庙》诗:“贝闕眡 阿宫,薜帷阴网户。”唐 李商隐《利州江潭作》诗:“河伯 轩窗通贝闕,水宫帷箔卷冰綃。”清 魏源《秦淮灯船引》:“谁幻江城作蜃楼,谁化暑宵成贝闕。”参见“贝闕珠宫”。
10、[伏阙]fú què
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11、[陵阙]líng què
1.山陵和城阙。《文选·谢混<游西池诗>》:“回阡被陵闕,高臺眺飞霞。”张铣 注:“陵,山陵;闕,城闕。”《南齐书·褚渊王俭等传论》:“市朝亟革,宠贵方来,陵闕虽殊,顾眄如一。” 2.指皇帝的陵墓。阙,陵墓前的牌楼。唐 李白《忆秦娥》词:“西风残照,汉 家陵闕。”宋 徐积《代人进太皇太后挽词》之五:“路指新陵闕,窗留蒨简书。”明 何景明《皇陵》诗:“陵闕皇灵閟,山河王气遥。”清 顾炎武《十庙》诗:“骑士处高庙,陵闕来牛羊。”
12、[阙庭]què tíng
见“闕廷”。
13、[东阙]dōng què
1.宫殿东门前的望楼。《史记·高祖本纪》:“萧丞相 营作 未央宫,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汉书·宣帝纪》:“﹝ 五凤 ﹞三年辛丑,鸞凤又集 长乐宫 东闕中树上。” 2.东边的宫阙。代指朝廷。唐 李贺《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闕。”宋 杨万里《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诗:“东闕催人赴赤墀,北风拦我泊 青泥。”
14、[犯阙]fàn què
指举兵入犯朝廷。唐 李德裕《次柳氏旧闻》:“时天下无事,号太平者垂五十年。及 羯 胡犯闕,乘传遽以告。”宋 陆游《跋京本<家语>》:“李氏 书,属 靖康 之变,金 人犯闕,散亡皆尽。”清 惜华《桃花源弹词》:“餘党举兵来犯闕,乘舆播荡众惊惶。”
15、[阙掖]què yè
宫廷。
16、[阙下]què xià
1.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史记·梁孝王世家》:“於是 梁王 伏斧质於闕下,谢罪,然后太后、景帝 大喜,相泣,復如故。”《后汉书·南蛮传》:“﹝帝﹞下令之后,槃瓠 遂衔人头造闕下。”宋 乐史《广卓异记·宰相有二亲》:“其年,从 周太祖 征 河中,次年献捷闕下。” 2.借指京城。唐 贾岛《寄毗陵彻公》诗之二:“别离从闕下,道路向 山阴。”《明史·选举志三》:“推(推官)、知(知县)拟擢臺省,候命闕下,去留不得自如。”清 姚鼐《祭侍潞川文》:“鼐 以疾还,君留闕下。”
17、[天阙]tiān què
1.天上的宫阙。 2.天子的宫阙,也指朝廷或京城。
18、[北阙]běi què
1.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 2.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19、[阙竦]què sǒng
像阙门一样高耸。
20、[墓阙]mù què
古代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
21、[石阙]shí què
1.石筑的阙。多立于宫庙陵墓之前,作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用。 2.汉宫观名。
22、[太室阙]tài shì què
在 河南 嵩山 南麓。中岳庙 门前500米处。建于 东汉 安帝 元初 五年(公元118年),为 汉 代 太室山庙 前的神道阙,与 少室阙、启母阙 并称“汉代三阙”。阙高近4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阙身为方石砌成,上部为石雕四阿顶,南面刻有篆文“中岳太室阳城”。阙身四面雕刻人物、车骑、建筑及龙虎等画像五十余幅。
23、[心存魏阙]xīn cún wèi què
形容臣民忠君,关心国事。
24、[衮实无阙]gǔn shí wú què
衮衣无缺损。比喻帝王治理无过失。语本《诗·大雅·烝民》:“衮職有闕。”《北史·李彪传》:“親虔宗社者,先皇之敬也;衮實無闕者,先皇之德也。”
25、[人多阙少]rén duō què shǎo
指求官职的人多而空额少。阙,旧时指官职的空额。
26、[凤楼龙阙]fèng lóu lóng què
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27、[神霄绛阙]shén xiāo jiàng què
原指仙境。亦用以形容帝王高深华美的宫殿。
28、[瑶台银阙]yáo tái yín què
装饰华丽的楼台宫阙。多指神仙居处。
29、[阙一不可]què yī bù kě
两种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种也不行。
30、[攻过箴阙]gōng guò zhēn què
指责过错,针砭缺失。
31、[璇霄丹阙]xuán xiāo dān què
指仙境。亦作“璇霄丹台”。
32、[慢弛之阙]màn chí zhī què
傲慢懒散的缺点。
33、[悬首吴阙]xuán shǒu wú què
犹言悬门抉目。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34、[尽付阙如]jìn fù què rú
暂未释义
35、[守阙抱残]shǒu què bào cán
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同“守缺抱残”。
36、[弥缝其阙]mí féng qí què
弥缝:补救;阙:过错。补救行事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