鐏
拼音:zūn
释义:1.戈柄末圆球形金属套。2.喻指权柄。3.一种铁首农具。4.即樽。盛酒的器具。一本作“尊”。
组词
鐏俎 鐏臼 鐏罍 鐏轴 牺鐏拼音
zūn笔顺
丿 丶 一 一 丨 丶 丿 ㇀ 丶 丿 一 丨 𠃍 丿 ㇄ 一 一 一 亅 丶同音字
拼音为zūn的字 拼音为zun的字基础解释
1.戈柄下端的圆锥形金属套:“进戈者前其~。” 2.古同“樽”,古代的酒杯:“狼籍盘与~。” 3.古书上说的一种农具。 4.姓。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鐏-辞源3【鐏】20画 8814·6 zūn ㄗㄨㄣ 徂悶切,集韻租昆切,平,魂韻,精。文部。㊀戈柄下端的銅套,鋭底,可以插入地内。禮 曲禮上:“進戈者,前其鐏。”注:“鋭底曰鐏,取其鐏地。”㊁盛酒器。通“尊”、“樽”。唐 白居易 長慶集二 續古詩之八:“豈無盈鐏酒,非君誰與娛。”
鐏-漢語大字典鐏
《説文》:“鐏,柲下銅也。从金,尊聲。”
zūn 《廣韻》徂悶切,去慁從。又《集韻》徂昆切。諄部。
(1)戈柄下端圆锥形的金属套,可以插入地中。矛㦸柄末的金属套也通称鐏。《説文·金部》:“鐏,柲下銅也。”桂馥義證:“矛㦸下曰錞,戈下曰鐏。”“矛㦸下亦通偁鐏……對文則分,散文則通。”《釋名·釋兵》:“(矛)下頭曰鐏,鐏入地也。”《禮記·曲禮上》:“進戈者前其鐏。”鄭玄注:“鋭底曰鐏,取其鐏也。”唐陸贄《論緣邊守備事宜狀》:“斯謂倒戈矛,以鐏授寇者也。”《新唐書·張説傳》:“是猶倒持劍㦸,示人鐏柄,臣竊為陛下不取。”
(2)盛酒器。南朝梁元帝《梁簡文帝法寶聯璧序》:“似懸鍾之應響,猶衢鐏之待酌。”宋王安石《謝公墩》:“想此玩雲月,狼籍盤與鐏。”
(3)农器。《古文苑·劉楨〈大暑賦〉》:“農畯捉鐏而去疇,織女釋杼而下機。”章樵注:“鐏,農器,鐵首。”
(4)姓。《萬姓統譜·元韻》:“鐏,見《纂要》。”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ūn
1、[鐏臼]zūn jiù
一种球窝轴承。
2、[鐏轴]zūn zhóu
即鐏臼。
3、[牺鐏]xī zūn
见“牺尊”。
4、[鐏罍]zūn léi
樽和罍。泛指酒器。
5、[鐏俎]zūn zǔ
樽俎。借指宴席,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