劑
拼音:jì
释义:1.齐,齐平。2.剪绝;割截。3.调和;调节。4.指以多味药合成的药剂。5.指制墨时用烟胶等掺调的剂型,因亦指墨。6.剂子。指从和好的大块面中分出来的小块。7.量词。多用于指称药物。8.见“劑鋼”。一种质地坚硬的铁。9.古代买卖所用的契据,长券叫质,短券叫剂。10.谓决定买卖。11.古代狱讼的要辞。
拼音
jì笔顺
丶 一 丶 丿 丨 𠃌 丿 丿 𠄌 ㇏ 丿 丨 一 一 丨 亅同音字
拼音为jì的字 拼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
见“剂”。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劑-中華語文大辭典劑剂ㄐ丨ˋjì1.經調配而成的藥物或化學製品。[例]藥~|強心~|催化~。2.調和。[例]調~。3.★劑子。做饅頭、餃子時,把和好的麵糰揉成長條再分成的均勻小塊。[例]麵~|做~。4.量詞。用於計算經過調配後的藥物。[例]下一~猛藥|注射兩~疫苗。
劑-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劑 jì
❶剪斷,割破。
賈誼《新書·諭誠》:
豫讓~面而變容。(豫讓:人名。)
❷商業交易用的一種契約。
左思《魏都賦》:
質~平而交易。(質:契約的一種。平:平等。)
❸調劑。
《後漢書·劉梁傳》:
如和羹焉,酸苦以~其味。
❹藥劑。
《新唐書·吴湊傳》:
詔侍醫敦進湯~。
❺量詞。中藥一服爲一劑。
《宋書·范曄傳》:
爲合湯一~,耀疾即損。(耀:許耀,人名。損: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