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
拼音:mǐn
释义:1.古代泛指盘、碗一类器具,有耳,用于盛饮食。今不单用,仅见于“器皿”一词。
组词
金皿 皿金 器皿 南皿 皿器 北皿拼音
mǐn笔顺
丨 𠃍 丨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mǐn的字 拼音为min的字基础解释
碗碟杯盘一类用具的统称。详细解释
(象形。小篆字形,象碗、盆之类的食器。本义:器皿) 同本义。泛指碗碟杯盘一类饮食用具
皿,饭器之用器也。——《说文》
于交皿虫为蠱。——《左传·昭公元年》。注:“器也。”
是不昭谷明而皿蠱也。——《国语·晋语》
牲杀器皿。——《孟子》。注:“皿所以覆器者也。”
器皿非满案。——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皿金(金属器皿);皿卷(清代科举,顺天乡试监生的试卷);皿器(盛物用具的统称)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皿-中華語文大辭典皿ㄇ丨ㄣˇmǐn1.盛裝東西的容器。多指碗、碟、杯類的寬口器具。[例]器~|培養~。2.二一四部首之一。
皿-中華大字典1、皿讀音:眉永切,盟上聲,母梗切,音猛,梗韻。釋文:
❶飯食之用器也。象形。與豆同意。見《說文》。《段注》:飯、汲古閣作飮。誤。象形。上象其能容。中象其體。下象其底也。
❷所以覆器者也。《孟子滕文公》:牲殺器~。
〔按此假~爲幎〕。
❸淸代順天鄕試監生考卷。以監字省~爲識。號曰~卷。有南~北~之分。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ǐn
1、[器皿]qì mǐn
某些盛东西的日常用具的统称,如缸、盆、碗、碟等。
2、[皿金]mǐn jīn
金属器皿。
3、[皿器]mǐn qì
盛物用具的统称。《左传·成公二年》“重器备”唐 孔颖达 疏:“重为重叠……多为皿器也。”
4、[北皿]běi mǐn
清 代各省贡监生参加 顺天 乡试,分南、北、中三卷。
5、[金皿]jīn mǐn
金制的器皿。
6、[南皿]nán mǐn
清 代科举北闱乡试硃卷,以 满、蒙 编作满字号;直隶 编作贝字号;贡、监生编作皿字号;又以南北省人编为南、北、中三类。“贝”系“贡”的省写;“皿”系“监”的省写,故“南贝”指南省的贡生;“南皿”指南省的监生。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录送乡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