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
拼音:xīn
释义:1.柴火。2.薪水。3.姓。
组词
薪金 薪胆 薪水 年薪 薪炭 加薪 薪柴 底薪 薪资 马薪蒿 工薪族 薪金制 领干薪 卧薪尝胆 杯水车薪 厝火积薪 曲突徙薪 釜底抽薪 薪尽火传 采薪之疾 采薪之忧 采薪之患拼音
xīn笔顺
一 丨 丨 丶 一 丶 丿 一 一 亅 丿 丶 丿 丿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xīn的字 拼音为xin的字基础解释
1.柴火:釜底抽~。米珠~桂。 2.薪水:加~。发~。月~。年~。 3.姓。详细解释
同本义
薪,荛也。——《说文》
收秩薪柴。——《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
薪蒸材木。——《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
以薪以蒸。——《诗·小雅·无羊》
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管子·轻重甲》
某有负薪之忧。——《礼记·曲礼》
毁伤其薪木。——《孟子》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薪火(柴火);薪桂(薪贵于桂。形容柴火昂贵);薪柴(柴火);薪樵(柴火)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唐· 白居易《卖炭翁》
负薪刍助之。——《资治通鉴·唐纪》
抱薪救火。——宋· 苏洵《六国论》
又如:薪采(采樵,砍柴);薪桂(薪贵于桂。比喻物价昂贵);薪蒸(木材);薪火相传(木柴虽有烧尽的时候,但火却可以传衍不息。比喻为师徒以道术递相传授不绝,或种族血统及文化精神之绵衍无尽)
薪水、薪金的省称 。又如:加薪;薪工(薪金,工资);薪津(薪金);薪给
取以为薪;打柴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南朝梁· 肖统《陶渊明传》
又如:薪采(打柴);薪苏(樵采)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薪-中華語文大辭典薪薪ㄒ丨ㄣxīn1.工資;薪金。[例]月~∣年~∣~水。2.〈書〉指作燃料用的樹枝、雜草、秸稈等。[例]臥~嘗膽∣釜底抽~∣~盡火傳。3.姓。
薪 -古漢語常用詞典xīn
柴草。《賣炭翁》:“賣炭公,伐~燒炭南山中。”成語有“曲突徙薪”。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īn
1、[年薪]nián xīn
按年计算的工资。
2、[薪资]xīn zī
工资。
3、[月薪]yuè xīn
按月计算的工资。
4、[薪水]xīn shui
也叫薪金。指公务人员、职员等的工资。
5、[高薪]gāo xīn
高额的薪金:~聘请。
6、[加薪]jiā xīn
增加工资。
7、[工薪]gōng xīn
工资。
8、[薪金]xīn jīn
即“薪水”
9、[起薪]qǐ xīn
最低额的工薪。
10、[底薪]dǐ xīn
1.过去物价不稳定时的计算工资的基数。有的在这基数之外另加津贴,成为实际的工资。有的根据当时若干种主要生活必需品的物价指数,对基数加以调整,折算实际的工资。 2.基本工资。
11、[薪火]xīn huǒ
1.火炬,火把。 2.〈方〉营业员。
12、[日薪]rì xīn
按日计算的工资。
13、[双薪]shuāng xīn
加倍的工资:年终发~。
14、[停薪]tíng xīn
停止支付薪水。
15、[减薪]jiǎn xīn
降低工资。
16、[发薪]fā xīn
发给工资。
17、[薪俸]xīn fèng
薪水(旧时多指官吏的薪金)。
18、[柴薪]chái xīn
作燃料用的杂木。
19、[薪柴]xīn chái
柴火。大者谓薪,小者谓柴。
20、[薪饷]xīn xiǎng
旧时指军队、警察等的薪金及规定的被服鞋袜等用品。
21、[薪荛]xīn ráo
薪柴;柴草。
22、[刍薪]chú xīn
薪刍,柴草。
23、[薪爨]xīn cuàn
1.柴火。 2.烹饪。
24、[乌薪]wū xīn
即炭。宋 陶穀《清异录·黑金社》:“庐山 白鹿洞 游士辐凑,每冬寒,醵金市乌薪为御寒。”宋 范成大《雪中送炭与龚养正》诗:“谁与幽人暖直身,筠笼衝雪送乌薪。”
25、[石薪]shí xīn
石炭。即煤。
26、[薪给]xīn gěi
薪金。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物价年年增长,薪给往往须数年一增。”
27、[爨薪]cuàn xīn
1.烧火煮饭。泛指料理家务。 2.指焦尾琴。
28、[薪苏]xīn sū
1.柴火。《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郡民 朱百年 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民给其薪苏。”宋 司马光《迂书·释迂》:“树之一年而伐之,则足以给薪苏而已。”《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刘后 ﹞专务蓄财,其在 魏州,薪苏果茹,皆贩鬻之。” 2.樵采。《南史·羊希传》:“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託。”
29、[获薪]huò xīn
砍下的柴薪。
30、[野薪]yě xīn
指郊野草木。
31、[为薪]wéi xīn
取柴薪。
32、[薪采]xīn cǎi
1.见“薪采”。 2.同“薪柴”。唐 薛用弱《集异记·韦知微》:“知微 既至,则究其窟宅,广备薪採,伺候集聚,因环薪纵火,众持兵刃,焚煞殆尽。” 3.亦作“薪採”。打柴。《公羊传·哀公十四年》:“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徐彦 疏:“薪采犹言采薪也。”《战国策·秦策四》:“筑 刚平,衞 无东野,芻牧薪采莫敢闚东门。”《宋书·武帝纪中》:“先是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採渔钓,皆责税直,至是禁断之。” 4.指打柴的人。晋 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进为徇 汉 之臣,退为开 吴 之主,而蒸尝絶於三叶,园陵残於薪采,臣窃悼之。”
33、[雕薪]diāo xīn
1.在柴薪上雕镂。形容生活奢侈。 2.指雕镂的柴薪。
34、[传薪]chuán xīn
1.传火于薪,前薪尽而火又传于后薪,火种传续不绝。语出《庄子·养生主》:“指穷於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唐李子卿《水萤赋》:“览於心乃止水之常静,烛於物靡传薪之无絶。”宋王安石《拟寒山石得》诗之九:“若未解传薪,何须学钻燧!” 2.比喻师生递相授受。
35、[积薪]jī xīn
1.积聚木柴。《墨子·备城门》:“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国语·周语中》:“虞人入材,甸人积薪。”《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夫人自闻 晋君 见获,便携太子服丧服,徒步出宫,至於后园崇臺之上,立草舍而居。臺下俱积薪数十层,送饔飱者履薪上下。” 2.指积聚的木柴。《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后国》:“﹝ 陈良 等﹞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令燔积薪,分告诸壁。”元 袁桷《愍誓·哀谢先生》:“燃积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戏。” 3.《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后以“积薪”喻隐伏危机。《后汉书·黄琼传》:“前 白马 令 李云,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众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於戏!邦势若此,念积薪之已然;民力几何,惧奔駟之将败。”清 谭莹《寄怀徐铁生大令》诗之四:“幕府谈兵大有人,东南重镇太平民;督师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积薪。” 4.《汉书·汲黯传》:“黯 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唐 刘知几《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清廉如 段干木,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宋 苏轼《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清 钱谦益《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滞,用昭新政之清夷,积薪之流,半登于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积薪之嘆,捷径多窘步之忧。” 5.喻后来居上。黄人《<清文汇>序》:“夫以吾国文学之雄奇奥衍……一入今朝,则又兼收并畜,大会细入,两京、三 唐,不免积薪之愧,姬 孔 之际,於斯为盛。”
36、[棘薪]jí xīn
可以为薪的棘木。
37、[执薪]zhí xīn
谓举行火化。
38、[薪燎]xīn liáo
1.烹饪和照明。 2.柴木。
39、[错薪]cuò xīn
杂乱丛生的柴草。
40、[干薪]gān xīn
旧指官吏、教师、职员等因特 殊关系,挂名不工作而领取的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