酓
拼音:yǎn
释义:1.通“檿”。2.木名。山桑。参见“酓桑”。
组词
酓桑拼音
yǎn笔顺
丿 ㇏ 丶 ㇇ 一 丨 𠃍 丿 ㇄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yǎn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基础解释
1.酒味苦。2.通“檿”。木名。山桑。参见“酓桑”。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酓-汉语大词典酓(I)y?n
〡ㄢˇ
〔《广韵》于琰切,上琰,影。〕
木名。山桑。参见“酓桑”。
酓(II)y?n
〡ㄣˇ
〔《集韵》于锦切,上寝,影。〕
窨,密闭。
●清方以智《物理小识·饮食》:“﹝作酒面法﹞面和成甄,置酓二七,暴之为面。”
●清方以智《物理小识·器用》引《清波志》:“﹝熏衣法﹞佩香用久不香,以虎子酓一夕则香。”
酓
《説文繫傳》:“酓,酒味苦也。从酉,今聲。”段玉裁《説文解字注》:“酓,酒味苦也。《廣韻》、《玉篇》、《集韻》、小徐本皆同。汲古閣所據宋本奪此篆此解,而毛扆補之於部末。”谭戒甫《西周☀鼎銘研究》:“酓却是由㱃而省欠的。”
(一)yǎn 《廣韻》於琰切,上琰影。又《集韻》呼含切。侵部。
(1)酒味苦。五代徐鍇《説文繫傳·酉部》:“酓,酒味苦也。臣鍇曰㱃字从此。”《集韻·য়٩》:“酓,或書作ਟ٣\u0002”
(2)通“檿”。山桑。《集韻·琰韻》:“檿,《説文》:‘山桑也。’通作酓。”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酉部》:“酓,《夏本紀》用為檿字,叚借也。”《史記·夏本紀》:“萊夷為牧,其篚酓絲。”裴駰集解引孔安國曰:“酓桑蠶絲,中琴瑟弦。”司馬貞索隱:“是蠶食檿之絲也。”按:《書·禹貢》作“厥篚檿絲”。
(二)yàn ㊀《廣韻》於念切,去㮇影。
同“ਡ\u001D。苦味。《廣韻·㮇韻》:“酓,苦味。”《集韻·栝韻》:“ਡί܌苦也。或作酓。”
㊁《集韻》於豔切,去豔影。
酒盈量。《集韻·豔韻》:“酓,酒盈量也。”
(三)yǐn 《集韻》於錦切,上寑影。
(1)同“飲”。《集韻·ࡪ©》:“㱃,《説文》:‘歠也。’或从食,古作酓。”《正字通·酉部》:“飲,本作酓,别作㱃。”《陝西扶風出土西周伯☀諸器》:“(飲壺)腹底銘文五字:‘白(伯)☀乍(作)酓(飲)☀(壺)。’”
(2)窨,密闭。明方以智《物理小識·飲食類》:“麵和成甄,置酓二七,暴之為麵。”又《器用類》引《清波志》曰:“佩香用久不香,以虎子酓一夕則香。”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ǎn
1、[酓桑]yǎn sāng
山桑。即柞树。叶可饲蚕。木坚紧,古代多用以制弓和车辕。
2、[酓丝]yǎn sī
蚕食山桑叶所吐的丝,即柞蚕丝,可供织作,制琴弦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