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
拼音:xiāng
释义:1.亦作“郷”。亦作“鄊”。“鄕”的新字形。2.基层行政区划名。后指县以下的农村基层行政单位。①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②春秋齐制,郊内二千家为一乡。又郊外三千家为一乡。③春秋战国楚制,二千家为一乡。④汉制,万户为乡。⑤唐宋迄今县级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3.区域;地方。4.泛指城市以外的农村地区。参见“鄉城”。5.指某种境界;情况。6.家乡。7.辈类。8.指身体上的穴位。9.古官名。乡大夫的略称。10.乡饮酒礼的略称。11.通“薌(香)”。
拼音
xiāng笔顺
𠃋 𠃋 丿 丶 𠃍 一 一 𠄌 丶 ㇌ 丨同音字
拼音为xiāng的字 拼音为xiang的字基础解释
见“乡”。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鄉-中華語文大辭典鄉乡1ㄒ丨ㄤxiānɡ1.縣以下的基層行政單位,下轄若干個村。[例]~公所。2.泛指城市以外的地區;農村。[例]城~差異︱窮~僻壤︱~村。3.家鄉;自己出生的地方或祖籍。[例]衣錦還~︱同~。4.某種境界或狀態。[例]夢~|醉~|溫柔~。5.處所;地方。[例]異~|水~|入~隨俗|魚米之~。6.姓。鄉乡2ㄒ丨ㄤˋxiànɡ〈書〉面對著;朝著。[例]故詭更正文,~壁虛造不可知之書(漢‧許慎〈說文解字序〉)。
鄉-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鄉 xiāng
❶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一萬二千五百户爲一鄉。
《周禮·地官·大司徒》:
五州爲~。(州:二千五百家爲一州。)
引家鄉。
鼂錯《論貴粟疏》:
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輕家。(地著:定居在一個地方。)
又處所,位置。
《荀子·賦》:
天地易位,四時易~。
❷xiàng(向)。面對着。面向。
《史記·孫子吴起列傳》:
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東鄉:向東去。)
又方向,趨向。
《國語·周語上》:
明利害之~。這個意義又寫作「向」、「嚮」。
❸xiàng(向)。從前,過去。
賈誼《過秦論》:
非及~時之士也。(非及:比不上。)這個意義又寫作「向」。
❹xiǎng(響)。通「享」、「饗」。享受。
《漢書·文帝紀》:
專~獨美其福。
❺xiǎng(響)。通「響」。回聲。
《漢書·董仲舒傳》:
夫善惡之相從,如景~之應形聲也。(景:影子。)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āng
1、[題名鄉會]tí míng xiāng huì
宋 代进士及第,各集同乡于佛寺,列书姓名,以资纪念,谓之题名乡会。宋 赵昇《朝野类要·题名》:“进士及第,各集乡人于佛寺,作题名乡会,此起于 唐 之 慈恩寺塔 也。若官司州县厅事,各立题碑者,盖备遗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