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ěr

释义:1.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环。2.太阳侧面的红色火焰状的炽热气体;也指月亮两旁的光晕。

组词

抱珥 背珥 宝珥 蝉珥 钗珥 貂珥 服珥 汉珥貂 脱簪珥 瑶环瑜珥 堕珥遗簪 遗簪堕珥 遗珥堕簪 遗珥坠簪 遗簪坠珥

拼音

ěr

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ěr的字 拼音为er的字

基础解释

1.用珠子或玉石做 的耳环。 2.太阳、月亮周围的光气圈。 3.插。一般指插在帽子上。

详细解释

〈名〉

  1. 中国古代的珠玉耳饰

    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苍颉篇》。按,玉之似珠圆者。”

    傅玑之珥。——《史记·李斯传》

    设笄珥。——《列子·周穆王》

  2. 日、月两旁的光晕,即位于太阳或月亮两侧并凸向太阳或月亮的光弧,与虹的片段相似,与晕相切

    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隋书》

  3. 即日珥

    珥,气在日两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两旁也。——《释名·释天》

  4. 剑鼻

    抚长剑兮玉珥。——屈原《楚辞》

〈动〉

  1. 贯耳

    神人珥两黄蛇。——《山海经·大荒东经》。注:“以蛇贯耳也。”

    又如:珥貂(帽旁插貂尾为饰,借指做贵官);珥笔(珥彤。入朝的官员帽插笔,以便随时记录)

  2. 戴;插

    七叶珥汉貂。——左思《咏史诗》

    又如:珥笔(史官。谏官或近臣侍从,把笔插在帽子上,以便随肘记录)

  3. 通“衈”。古祭礼杀牲取血,以涂祭社器

    以岁时序其祭祀及其祈珥。——《周礼·春官·肆师》

    常珥于社稷,祈于五祀。——《周礼·夏官·小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珥-中華語文大辭典

珥ㄦˇěr1.〈書〉用珠子或玉石做成的耳飾。[例]傅璣之~,阿縞之衣(《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2.〈書〉劍柄上突出似雙耳處。[例]撫長劍兮玉~,璆鏘鳴兮琳琅(《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3.〈書〉日、月周圍似耳的光暈。[例]月暈有兩~,白虹貫之(《隋書‧卷二十一‧天文志下》)。

珥-中草药辞典

【读音】ěr
【繁体】珥
珥<名>
中国古代的珠玉耳饰[ear-ornaments(ofjadeorpearl)]
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苍颉篇》。按,玉之似珠圆者。”
傅玑之珥。――《史记·李斯传》
设笄珥。――《列子·周穆王》
日、月两旁的光晕,即位于太阳或月亮两侧并凸向太阳或月亮的光弧,与虹的片段相似,与晕相切[tangentarch]
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隋书》
即日珥[prominence(solarprominence)]
珥,气在日两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两旁也。――《释名·释天》
剑鼻[ears(ofthesword)]
抚长剑兮玉珥。――屈原《楚辞》
珥<动>
贯耳
珥ěr1.珠玉做的耳饰。也叫瑱﹑珰。《战国策·齐策三》:"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文选·枚乘<七发>》:"九寡之珥以为约。"李善注引《苍颉篇》:"珥,珠在耳也。"唐韩愈《城南联句》:"酣欢杂弁珥,繁价流金琼。"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母脱簪珥付之去,孝廉弗闻也。"冰心《寄小读者》五:"﹝那女儿﹞头上﹑手戴满了簪子﹑耳珥﹑戒指﹑镯子之类,说话时善能作态。"一说为耳珰之垂珠。2.剑鼻。3.日﹑月两旁的光晕。4.插;戴。5.通"衈"。古代祭祀杀牲取血以供衅礼之用。
────────────────—
珥èr1.通"刵"。古代大猎时,割取禽兽的左耳以计数报功。2.通"咡"。吐。参见"珥丝"。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ěr

1、[日珥]rì ěr

太阳色球层有时向外猛烈喷出的高达几万至几十万千米的红色火焰。主要是炽热的氢气。只有用某些仪器或在日全食时才能观测到。远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代,中国就有了世界最早的日珥记录。珥(ěr)。

2、[青珥]qīng ěr

指日晕或月晕。一种因光的折射现象而在日、月周围形成的青色光晕。唐 陈陶《关山月》诗:“度磧衝云朔风起,边笳欲晚生青珥。”《宋史·天文志五》:“﹝ 隆兴 二年﹞七月甲申朔,日生赤黄晕不匝,上生重晕,又生背气及青珥。”

3、[两珥]liǎng ěr

指日、月两旁的光晕。古代认为是灾变的征兆。《宋书·五行志五》:“晋愍帝 建武 元年正月庚子,白虹弥天,三日并照,日有重晕,左右两珥。”《隋书·天文志下》:“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天下大战。”《宋史·钦宗纪》:“﹝ 靖康 元年二月﹞丁未,日有两珥。”

4、[耳珥]ěr ěr

指耳饰。冰心《寄小读者》五:“都女儿二十上下年纪……头上手上戴满了簪子、耳珥、戒指、镯子之类,说话时善能作态。”

5、[祈珥]qí ěr

以血涂衅器物之礼。

6、[栉珥]zhì ěr

梳篦和耳饰。泛指头饰。唐 韩愈《吊武侍御所画佛文》:“御史 武君 当年丧其配,歛其遗服櫛珥,鞶帨于篋。”宋 曾巩《亡妻宜兴县君文柔晁氏墓志铭》:“仁孝慈恕,人有所不能及,於櫛珥衣服,亲属人所无,輒推与之,不待己足。”

7、[珥蛇]ěr shé

文明史以前的中国先民,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实在不高,当时还没有发明出剪子等特制的工具来处理自己的头发。

8、[象珥]xiàng ěr

象牙制成的耳饰。

9、[笄珥]jī ěr

古代妇女常用以装饰发耳的饰件。

10、[脱珥]tuō ěr

借指妇女具有懿德贤行。

11、[簪珥]zān ěr

发簪和耳饰。古代多为高贵妇女的首饰。

12、[珠珥]zhū ěr

缀珠的耳饰。

13、[珥丝]ěr sī

吐丝。

14、[晖珥]huī ěr

日月的晕圏。暉,通“晕”。

15、[貂珥]diāo ěr

1.貂,貂尾;珥,插。指侍中、常侍之冠。因插貂尾为饰,故称。南朝 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况臣等显奉皇华,亲承朝命,珪璋特达,通聘 河阳;貂珥雍容,寻盟 漳水。”唐 杨炯《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荣高近侍,赫奕禁门,雍容貂珥,日暮青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爱才》:“令弟从长,奕世近龙光,貂珥曾参于画室;舍妹夫人,十年陪凤輦,霓裳遂灿于朝霞。” 2.借指帝王贵近之臣。明 王世贞《寿宁侯故第歌》:“貂珥那传就日功,椒房已挟薰天势。”清 钱泳《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斌良《过拂水山庄》诗:‘貂珥若思推辅座,蛾麋甘让作完人。’”

16、[冠珥]guān ěr

1.即日珥。为突出在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日全食时,用肉眼可以看见,其色火红。 2.指首饰与耳饰。

17、[珥彤]ěr tóng

犹珥笔。彤,赤管笔。

18、[蝉珥]chán ěr

古代侍从官的冠饰。蝉,蝉文。珥,珥璫。后借指高官。

19、[抱珥]bào ěr

太阳两旁半环形的光圈。

20、[金珥]jīn ěr

金镶的珠玉耳饰。

21、[解珥]jiě ěr

脱去耳饰。古代妇女请罪的表示。

22、[宝珥]bǎo ěr

1.女子的珠玉耳饰。 2.垂挂于建筑物上的玉饰。

23、[刉珥]jī ěr

谓割取禽兽之血而行祭礼。割兽曰刉,割禽曰珥。

24、[遗珥]yí ěr

见“ 遗簪堕珥 ”。

25、[钗珥]chāi ěr

1.钗为发饰,珥为耳饰。泛指妇人的首饰。 2.泛指聘物。

26、[月珥]yuè ěr

即月晕。

27、[珥笔]ěr bǐ

1.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 2.指诉讼。

28、[珥鹖]ěr hé

谓冠上插戴鹖尾。鹖,雉类。古代天子之近卫武臣,在冠左右插雉尾,以示勇武。

29、[晕珥]yūn ěr

晕和珥。泛指日、月旁的光晕。

30、[珰珥]dāng ěr

玉制的耳饰。泛指珠宝。

31、[背珥]bèi ěr

指背谲、抱珥,即日旁云气。《开元占经》卷八引 南朝 宋 何法盛《晋中兴书》:“义兴(熙)六年五月丙子,日晕,有背珥,是时 卢龙 逼京都,战於郊也。”

32、[珥环]ěr huán

耳环的意思。

33、[珥珰]ěr dāng

谓缀以珠玉之耳饰。

34、[玉珥]yù ěr

1.玉制耳饰。 2.玉制的剑鐔。

35、[服珥]fú ěr

衣服和佩饰。

36、[汉珥貂]hàn ěr diāo

汉 代侍中、中常侍帽子上所插的貂尾饰。亦借指侍中、中常侍。

37、[珥金拖紫]ěr jīn tuō zǐ

珥:插;拖:下垂。插金珰,拖紫袍。指官位显赫,珥:插;拖:下垂。形容官位显赫。

38、[遗簪堕珥]yí zān duò ěr

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

39、[瑶环瑜珥]yáo huán yú ěr

瑶:美玉;环:玉圈;瑜:美玉;珥:玉制的耳饰。比喻美好如玉的子弟。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珥的反义词 珥的近义词 珥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珥能组什么词
  • 珥能组什么词语
  • 珥可以组什么词
  • 珥可以组什么词语
  • 珥字可以组什么词
  • 珥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珥字能组什么词
  • 珥字能组什么词语
  • 珥字开头的成语
  • 珥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