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jīn

释义:1.斧头。本作“斤”。2.古货币单位。

组词

運釿 斧釿

拼音

jīn

笔顺

丿 丿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jīn的字 拼音为jin的字

基础解释

1.古同“斤”,斧头:“良匠善能运~”。 2.古代金属重量名,亦货币名。中国战国时期东方各国多以“釿”为单位,秦统一衡制时被废除。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釿-中華語文大辭典

釿(钅+斤)1丨ㄣˊyín〈書〉砍斫。釿(钅+斤)2ㄐ丨ㄣjīn1.〈書〉古代砍伐樹木的器具,類似斧頭。同「斤」。[例]良匠善能運~,故無棄材(北齊‧劉晝《劉子‧卷五‧適才》)。2.〈書〉量詞。古代用於計算金屬重量或貨幣。

釿-中華大字典

1、釿讀音:疑引切,音齗,軫韻。舉欣切,音斤,魚斤切,音䖐,文韻。釋文:
❶劑斷也。見《說文斤部》。《段注》:謂以斤斧之屬。制斷金鐵物也。今俗間謂戾斷堅爲~斷。當卽此字。
❷同斤。斫木也。《莊子在宥》:~鋸制焉。《釋文》:~、本亦作斤。
❸平木具。《釋名釋用器》:~。謹也。板廣不可得削。又有節。則用此~之。所以詳謹令平滅斧迹也。
2、釿讀音:疑巾切,音銀,眞韻。釋文:器之~鍔也。器凹下處曰~。凸起處曰鍔。見《正韻》。
3、斤讀音:舉欣切,音筋,文韻。釋文:
❶斫木斧也。見《說文》。《段注》:此依小徐本。凡用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則謂之~。
❷明也。《漢書律曆志》:明於~。
❸謹也。所以詳謹令平滅斧迹也。見《釋名釋用器》。
❹衡名。十六兩爲~。《考工記桃氐注》:重三~十二兩。
 〔疏〕:~、十六兩。
❺人名。《魏書奚斤傳》:~機敏有識度。
❻水名。《水經注斤江水》:~江水出交趾龍編縣東北。至鬱林領方縣。東注于鬱。
❼~竹嶺。地名也。《王維序》: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華子岡、文杏館、~竹嶺等。
 〔又〕:~竹澗。亦地名。謝靈運有從~竹澗越嶺溪行詩。見《文選》。
❽黃~。葛之別名。《本草別錄》:葛、~名黃~。
❾姓也。《魏書官氏志》:神元時。餘部諸姓內入者。去~氏、後改爲艾氏。奇~氏、後改爲奇氏六。~氏、後改爲宿氏。
4、斤讀音:居焮切,音靳,問韻。釋文:~~。察也。《詩執競》:~~其明。《傳》:明察也。
5、斤讀音:許斤切,音欣,文韻。釋文:~~。仁也。見《集韻》。
6、沂讀音:魚衣切,音溰,微韻。釋文:
❶水名。《說文》:~水出東海費東。西入泗。一曰。~水出泰山蓋。靑州浸。《段注》:水經曰。~水出泰山蓋縣艾山。許云出東海費東。說乖異者。蓋~山卽東泰山。是山盤回數縣。今~水出~水縣之雕厓山。卽~山西峯也。
 〔按雕厓山在~水縣西北一百七十里。接蒙陰縣北境。淸一統志云。~水出蒙陰縣北。東南流經~水縣。據此~水出今山東蒙陰縣雕厓山。段云出~水縣之雕厓山。未當。淸一統志又云。~水東流經蓋縣故城。似水經云出泰山蓋縣艾山。係因此而誤〕。
❷山名。四鎭之一。《周禮職方氏》:其山鎭曰~山。
 〔注〕:~水所出也。〔在今山東~水縣北一百十里〕。
❸地名。《左定五年傳》:大敗夫槩王于~。
 〔注〕:楚地。
❹州名。本秦瑯琊地。宋置北徐州。周改~州。見《廣輿記》。〔卽今山東蘭山縣治〕。
❺姓也。明沐陽令~州。
7、沂讀音:魚巾切,音銀,眞韻。釋文:
❶大箎也。《爾雅釋樂》:大箎謂之~。《孫注》:箎聲悲。~、悲也。《圖入箎字》。
❷厓也。《漢書敍傳》:硏桑心計於無~。
❸釿或字。《集韻》:釿。器之釿鍔也。或作~。
8、䤺讀音:語謹切,吻韻。釋文:
❶齊也。見《集韻》。
❷斷也。見《集韻》。
9、䤺讀音:居銀切,音斤,眞韻。釋文:斫木器。見《字彙》。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īn

1、[斧釿]fǔ jīn

见“斧斤”。

2、[运釿]yùn jīn

见“运斤”。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釿的反义词 釿的近义词 釿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釿能组什么词
  • 釿能组什么词语
  • 釿可以组什么词
  • 釿可以组什么词语
  • 釿字可以组什么词
  • 釿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釿字能组什么词
  • 釿字能组什么词语
  • 釿字开头的成语
  • 釿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