畔
拼音:pàn
释义:1.田界。又指界限。2.旁边。
组词
湖畔 河畔 侧畔 脑畔 江畔 耳畔 池畔 四畔 溪畔 田畔拼音
pàn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 丿 一 一 丨“田”居左偏上,上宽下窄,疏密均匀,大小适中。“半”点撇左右对称,横画平行,竖画从中间垂直而下。
同音字
拼音为pàn的字 拼音为pan的字基础解释
1.田地的界限;(江湖、道路等)旁边:田~。河~。 2.古又通“叛”。详细解释
(形声。从田,半声。本义:田界)
同本义
畔,田界也。——《说文》。段玉裁注:“田界者,田之竟处也。”按,一户百亩,百亩有界。
如农之有畔。——《左传》
修其疆畔。——《国语·周语》
界限;疆界
吟泽畔之江滨。——《楚辞·逢纷》
江河之畔无隐夫。——《楚辞·愍命》
又如:畔岸(边际;范围限制);畔涯(边际);畔衅(边界争端);畔际(界限;边际);畔界(疆界)
[江、河、湖、渠、道等的] 旁边;附近
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湖畔;河畔;路畔
边,旁边
牧羊于道畔。——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枕畔;桥畔
通“泮”。泮宫,古代学校
饮酒畔宫。——汉《史晨词孔庙奏铭》
兴文偃武,脩序畔校。——汉《成皋令任伯嗣碑》
通“叛”。背叛;叛变
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
又如:畔亡(叛亡);畔心(谋叛的念头);畔臣(背叛君国的臣子);畔弑(叛国弑君);畔乱(武装叛变);畔虑(背叛的谋划);畔离(背叛)
通“叛”。违背;背离
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书·胤征》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
其为人也,上忘而下畔。——《庄子·徐无鬼》
又如:畔约(背约);畔道(背离原则,正道);畔废(不遵守贡物之制);畔援(违离,改易)
离,离开
拘于习俗,而无敢畔其范围而已。——严复《原强》
躲避
连忙溜开畔入芦课荡里数只数。——《中国歌谣资料》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畔-中華語文大辭典畔ㄆㄢˋpàn1.旁邊;附近。[例]河~│橋~│枕~│耳~。2.田地的邊界。[例]田~。
畔-漢語大字典畔
《説文》:“畔,田界也。从田,半聲。”
pàn 《廣韻》薄半切,去换並。元部。
(1)田界。《説文·田部》:“畔,田界也。”段玉裁注:“田界者,田之竟處也……一夫百ऱѯ܌則畔為百ऱѤً界也。”《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唐傅奕《請廢佛法表》:“耕能讓畔,路不拾遺。”《雲笈七籤》卷一百:“耕者不侵畔,漁者不争岸。”
(2)界限;疆界。《廣雅·釋詁三》:“畔,界也。”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田部》:“畔,引伸為凡界之偁。”《國語·周語二》:“修其疆畔,曰服其鎛。”韋昭注:“畔,界也。”《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昔在强秦,爰初開畔。”李賢注:“畔,疆界也。”清林則徐《會奏英國躉船奸夷現已驅逐並飭取切結情形摺》:“大抵該夷於一切事宜,緊一分則就緒一分;鬆一步則越畔一步。”章炳麟《菌说》:“动与植有汗漫而无畔者也。”
(3)边;旁边;边侧。《楚辭·漁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宋辛棄疾《醜奴兒·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青旗賣酒,山那畔,别有人間。”《古今小説·裴晋公義還原配》:“奈身畔並無分文盤費,怎生是好?”茅盾《子夜》十三:“这一声在耳畔的呼唤,把朱桂英乱跳的心镇定了。”
(4)回避;躲避。清翟灝《通俗編·雜字》:“俗謂避跡曰畔。”清趙翼《陔餘叢考》卷四十三:“畔,吴語謂躲避曰畔。亦有所本。陳後主創齊聖觀,民謡曰:‘齊聖觀,寇來無處畔。’”《漢書·馮奉世傳》:“今乃有畔敵之名,大為中國羞。”顔師古注引如淳曰:“不敢當敵攻戰,為畔敵也。”《中国歌谣资料·沪諺外编》:“明知吃硬敌不过,免得献丑惹出祸,连忙溜开畔入芦课荡里数只数。”
(5)混乱貌。《漢書·敍傳上》:“畔回宂其若兹兮,北叟頗識其倚伏。”顔師古注:“畔,亂貌也。”
(6)通“叛”。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乾部》:“畔,叚借為叛。”1.违背。《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何晏注引鄭曰:“弗畔,不違道。”《禮記·王制》:“革制度衣服者為畔,畔者君討。”清徐熊飛《答潘春泉書》:“即未至成家,亦可無畔於前人之繩墨。”2.叛变。《國語·魯語下》:“卞人將畔,臣討之,既得之矣。”《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3.离;离开。《廣雅·釋詁三》:“畔,離也。”《論衡·自紀》:“魯文逆祀,去者三人;定公順祀,畔者五人。”严复《原强》:“拘于习俗,而无敢畔其范围而已。”
(7)通“般(pán)”。乐。《史記·吴太伯世家》:“夫子獲罪於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可以畔乎?”司馬貞索隱“《左傳》曰‘而又何樂’”清洪頤煊《讀書叢録》卷十八:“畔即般字。《爾雅·釋詁》:‘般,樂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pàn
1、[河畔]hé pàn
河边,岸边
2、[湖畔]hú pàn
湖的边界地带,湖边。
3、[篱畔]lí pàn
篱边。
4、[耳畔]ěr pàn
亦作“耳伴”。耳边。
5、[萦绕耳畔]yíng rào ěr pàn
形容某一个声音在耳边久久回响。
6、[池畔]chí pàn
池边。
7、[畔臣]pàn chén
背叛君国的臣子。
8、[这畔]zhè pàn
这里,这边。
9、[畔际]pàn jì
界限;边际。
10、[农畔]nóng pàn
田界。借指田间。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宋 曾巩《节相制》:“盖丁发召之期,则士就戎行而卿行於外;已征诛之事,则众遵农畔而帅旋於朝。”
11、[海畔]hǎi pàn
海边。
12、[违畔]wéi pàn
见“违叛”。
13、[畔喭]pàn yàn
1.刚猛粗率貌。 2.不顺貌。
14、[携畔]xié pàn
见“携叛”。
15、[畔援]pàn yuán
1.亦作“畔换”。亦作“畔涣”。跋扈,专横暴戾。 2.取舍;求取。 3.违离,改易。
16、[四畔]sì pàn
四周。
17、[畔废]pàn fèi
指不遵守贡物之制。畔,通“叛”。
18、[崖畔]yá pàn
1.山崖边。 2.界限,边际。
19、[畔逆]pàn nì
1.背叛。畔,通“叛”。《史记·礼书》:“孝景 用其计,而六国畔逆,以 错 首名,天子诛 错 以解难。”《汉书·公孙弘传》:“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大臣奉职不称也。”《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服顺者褒赏,畔逆者诛罚。” 2.有背叛行为的人。畔,通“叛”。《汉书·五行志上》:“出军行师,把旄杖鉞,誓士众,抗威武,所以征畔逆止暴乱也。”清 龙启瑞《论外臣书归书入例》:“晋 赵鞅 则身为畔逆,因 韩 魏 之援而得反国者也。”
20、[畔宫]pàn gōng
泮宫。古代诸侯王所设的大学。《隶释·汉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臣以 建寧 元年到官行秋饗,饮酒畔宫,毕,復礼 孔子 宅。”
21、[身畔]shēn pàn
1.亦作“ 身伴 ”。 2.犹身边。《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上》:“第一病是爱赌钱,第二病是爱喫酒,第三病是爱贪花。沾惹这三病,身畔怎生着得钱?”《水浒传》第八九回:“ 兀颜 统军见身畔没了羽翼,拨回马望北而走。” 明 无名氏 《白兔记·送子》:“ 三小娘 不要愁,我趲得些钱在身畔,买块糕儿喂他。”《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公公,身伴无钱,将何请医服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滴珠 身伴要讨个丫鬟伏侍。”
22、[边畔]biān pàn
犹边际。
23、[畛畔]zhěn pàn
界限;范围。
24、[畔戾]pàn lì
叛乱,叛逆。畔,通“叛”。
25、[水畔]shuǐ pàn
水边。唐 白居易《闲居自题戏招宿客》诗:“水畔竹林边,閒居二十年。”冰心《往事·悟》:“﹝他﹞从松影掩映中,翻身走下亭子,直到了水畔。”
26、[田畔]tián pàn
田界;田边。
27、[畔志]pàn zhì
犹叛心。
28、[畔岸]pàn àn
1.放纵任性。 2.边际。 3.范围,限制。
29、[畔弑]pàn shì
叛国弑君。畔,通“叛”。
30、[畔等]pàn děng
同伴。
31、[倍畔]bèi pàn
背叛。倍,通“背”。
32、[外畔]wài pàn
1.周围的边沿。 2.反叛;背叛。畔,叛。
33、[连畔]lián pàn
谓田界相连。力夫 芒种《二舅》:“我媳妇说:‘连畔种地,又没隔十里八里。’”《中篇小说选刊》1988年第2期:“桃叶 的棉花地跟我的连畔,我和 牢娃 的关系,她不会一点也看不出来。”
34、[横畔]héng pàn
放肆反叛。畔,通“叛”。
35、[背畔]bèi pàn
背叛。《逸周书·时训》:“鸿雁不来,远人背畔。”《汉书·淮南王刘安传》:“使天下明知臣子之道,毋敢復有邪僻背畔之意。”《后汉书·公孙瓒传》:“天子迁徙,诸侯背畔。”《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元年》:“羌 戎 小夷,逆天背畔,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
36、[回畔]huí pàn
反背。谓走回头路。
37、[畔换]pàn huàn
见“畔援”。
38、[畔约]pàn yuē
背约。畔,通“叛”。
39、[侧畔]cè pàn
旁边。
40、[负畔]fù pàn
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