橇
拼音:qiāo
释义:1.雪橇,在冰雪上滑行的工具。2.古时在泥路上滑行的用具,形状像小船。
组词
高橇 连橇 雪橇 冰橇 水橇 踏橇 跚橇 镠橇 踏高橇 滑水橇拼音
qiāo笔顺
一 丨 丿 丶 丿 一 一 乚 丿 一 一 𠄌 丿 一 一 乚同音字
拼音为qiāo的字 拼音为qiao的字基础解释
1.在冰雪上滑行的工具:雪~。 2.古代在泥路上行走所乘的用具。详细解释
(形声。从木,毳( cuì)声。本义:古代在泥路上行走所乘之具)
同本义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史记·夏本纪》。?
在冰雪上滑行的工具 。
如:雪橇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橇-中華語文大辭典橇橇ㄑ丨ㄠqiāo在泥地上或雪地上滑行的交通工具。[例]雪~|泥行乘~。
橇-中華大字典1、橇讀音:丘祅切,音蹺,蕭韻。祖芮切,音蕝,屑韻。充芮切,音毳,霽韻。租悅切,音蕝,屑韻。釋文:泥行所乘。見《集韻》。
〔按史記漢書皆作毳。孟康曰。毳形如箕。擿行泥上〕。
2、毳讀音:此芮切,音脆,儒稅切,音汭,霽韻。姝悅切,音歠,屑韻。釋文:
❶獸細毛也。从三毛。見《說文毳部》。《段注》:掌皮注曰。~毛、毛細縟者。毛細則叢密。故从三毛。眾意也。
❷鳥腹毛。《說苑尊賢》:背上之毛。腹下之~。
❸冕名。《周禮司服》:四望山川司~冕。
❹僧服名。《法苑珠林》:衣中有四者。一糞掃衣。二~衣。三衲衣。四三衣。
❺小耎物易斷也。《荀子議兵》:是事小敵~。則偸可用也。
❻柔美之物曰甘~。《史記聶政傳》:旦夕得甘~以養親。《索隱》:鄒氏音脆。二義相通也。〔漢書丙吉傳。數奏甘~食物。注~、讀與脆同〕。
❼~幕。氈帳也。《李陵書》:韋韝~幕。
❽火~。火浣布也。《後漢西南夷傳論》:賨幏火~。
❾姓也。見《姓苑》。
3、毳讀音:呼八切,音聒,黠韻。釋文:臥覺也。見《集韻》。
4、毳讀音:租悅切,音蕝,屑韻。釋文:同橇。《漢書溝洫志》:泥行乘~。
〔按史記作橇。集韻云通作蕝〕。
5、橋讀音:渠嬌切,音喬,蕭韻。釋文:
❶水梁也。見《說文》。《段注》:水梁者、水中之梁也。凡獨木曰杠。駢木曰~。大而爲陂陀者曰~。
❷高也。《大戴記衞將軍文子》:其~大人也。
❸所以舠笄。《儀禮士昏禮》:加于~。
❹爲機。重其前。輕其後。命曰~。見《說苑文質》。
❺~者。父道也。見《說苑建本》。
❻絚~。縣度也。《水經河水注》:賓罽之境。絚~相引。
❼姓也。《統譜》:黃帝葬~山。子孫守塚。因爲氏。
❽同喬。《詩山有扶蘇》:山有~松。《釋文》:~、本亦作喬。
6、橋讀音:渠廟切,音嶠,嘯韻。釋文:
❶井上桔橰。《禮記曲禮》:奉席如~衡。
〔按此取高舉之義。淮南主術篇注曰。~。桔皋上衡也〕。
❷牛貫鼻木。見《集韻》。
❸屈~。壯健貌。《揚雄賦》:萬騎屈~。
7、橋讀音:丘祅切,音蹺,篠韻。釋文:橇或字。《集韻》:橇。泥行所乘。或作鞽。亦从木。
〔按史記河渠書曰。泥行蹈毳。山行卽~。索隱。毳亦作橇。橇、~、竝見。且有泥行山行之別。疑非一字。朱駿聲曰。~字亦變作轎。然則~卽漢書之梮。韋昭注漢書曰。梮、今輿牀。人舉以行。是也。集韻所據或異。姑存俟攷〕。
8、橋讀音:居勞切,音高,豪韻。釋文:高勁也。《莊子則陽》:欲惡去就。於是~起。
9、橋讀音:舉夭切,音矯,篠韻。釋文:
❶戾也。《呂覽離謂》:聽言而意不可知。其與~言無擇。
❷~泄者。人之殃也。見《荀子榮辱》。
〔按謝墉曰。元刻作憍。此蓋借字〕。
❸人名。秦有盛~。見《集韻》。
❹同矯。《荀子儒效》:~飾其性情。
〔注〕:~、與矯同。
10、䢪釋文:橇俗字。見《正字通》。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iāo
1、[雪橇]xuě qiāo
1.一种在冰雪上滑行的没有轮子的交通工具。多用畜力拉动。 2.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比赛时,人乘坐在雪橇上,在天然雪场或人工制冷的冰道上高速滑降、回转。分有舵雪橇和无舵雪橇两种比赛。
2、[冰橇]bīng qiāo
雪橇。
3、[跚橇]shān qiāo
踩高跷。
4、[连橇]lián qiāo
一种雪橇,由两个短雪橇一前一后连成的一种运输工具,前面的雪橇装有一个驾驶的把手,后面雪橇上装有一个带软垫的低座;乘雪橇的人穿小滑雪板在滑雪下山时保持平衡。
5、[镠橇]liú qiāo
质地优良的橇。
6、[泥橇]ní qiāo
在泥路上行走所乘之具。
7、[踏橇]tà qiāo
犹踏跷。
8、[踏高橇]tà gāo qiāo
亦作“踏高蹻”。踩高跷。明 徐渭《为杭人题画》诗之二:“一处飞槌一踏橇,锣声鼓韵走儿曹。”自注:“右打流星槌及踏高橇者。”清 顾禄《清嘉录·新年》:“置丈许木於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踏高蹻。”参见“踏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