蹔
拼音:zàn
释义:1.少顷;短暂。2.暂时;暂且。3.猝然;突然。4.方始;方才。
组词
速蹔拼音
zàn笔顺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丿 丿 一 丨 丨 𠃍 一 丨 一 丿 ㇏同音字
拼音为zàn的字 拼音为zan的字基础解释
同“暂”。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蹔-汉语大词典蹔(I)zan
ㄗㄢˋ
〔《广韵》藏滥切,去阚,从。〕
同“暂”。
1.少顷;短暂。
●《列子·杨朱》:“舜耕于河阳,陶于雷泽,四体不得蹔安,口腹不得美厚。”
●前蜀韦庄《下邽感旧》诗:“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蹔登楼。”
●清钮琇《觚剩·张丽人》:“我母爱我,不可蹔离。”
2.暂时;暂且。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六》:“观寇恂之才足居内外之任,虽蹔抚河内,再绥颍川,未足展其所能也。”
●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将下民之好恶与彼苍悬邪,抑苍茫无端而蹔寓其间邪?”
●金元好问《吕国才家醉饮》诗:“螺台剩有如川酒,蹔为红尘拂鬓华。”
●清张正茂《龟台琬琰·杨父女》:“吾水仙也,蹔谪人间。”
3.猝然;突然。
●《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袭密声,为蹔事也。”
●《南齐书·陈显达传》:“昔汉池异色,胥王因之见废;吴郡蹔震,步生以为奸幸。”
●唐韩愈《谢自然诗》:“檐楹蹔明灭,五色光属联。”
●钱仲联集释引张相曰:“蹔,同暂。蹔明灭,犹云乍明灭,亦忽字义。”
4.方始;方才。
●南朝梁江淹《别赋》:“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蹔起。”
●明乌斯道《月夜弹琴记》:“﹝缉之﹞因问曰:‘节妇仙居南岳,亦颇至祠中否?’姬曰:‘不来也。自尊公大君子构祠之后,蹔一下降。’”
蹔(II)can
ㄘㄢˊ
〔《集韵》财甘切,平谈,从。〕
踱步;去。
●《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八老到门前站了一回,蹔到间壁粜米张大郎门前,闲坐了一回。”
●《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回寓吃了饭,就到相府门前守候。一日最少也蹔过十来遍。”
蹔㈠足1118(語音)ㄓㄢˋ(語音)zhàn同「暫」。蹔㈡足1118(讀音)ㄗㄢˋ(讀音)zàn㈠之讀音。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àn
1、[蹔时]zàn shí
一时;短时间之内。
2、[速蹔]sù zàn
犹迅速。
3、[蹔举]zàn jǔ
轻举。
4、[蹔阙]zàn quē
暂时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