è
拼音
笔顺
同音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丑(chǒu)恶(è)-文言同义辨析丑(chǒu)恶(è)
这两个词可同表示相貌难看,也可同表示厌恶,也可同表示“坏”、“不好”,但不同处也不少。
“丑”,是“醜”的简化字。“醜”,从“酉”从“鬼”,“酉”是声符,“鬼”是义符,是个形声字,本义是相貌难看,与“美”相对。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所以从“鬼”。用例如《西门豹治邺》:“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淮南子·说山》:“嫫母(古丑妇)有所美,西施有所丑”。
“恶”,是罪恶,指思想、行为坏,与“善”相对,如《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这句里的“构恶”、“献谄”都指的是吕、贾通敌卖国的罪恶。成语“恶贯满盈”的“恶”也指罪恶。“恶”也指貌丑,与“美”相对,如《庄子·德充符》:“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陆德明释文:“恶,貌丑也。”庄子在不同的两篇文章里分别用“丑人”、“恶人”来表示相貌难看的人,说明“丑”、“恶”在这个意义上的同义。孟子也用“恶人”来表示貌丑的人:“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孟子·离娄下》)。他说,即使容貌丑陋的人,只要斋戒沐浴,也是可以参加祭祀上帝的。以上的例子都说明用“恶”来形容人,下面的例子是用“恶”来形容物的,如沈括《采草药》:“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时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黯恶”是“暗淡无光”的意思。
“丑”可表示地支的第二位,“丑”时是夜里1-3点钟。还可表示旧时戏剧的角色,涂白鼻头的三花脸,叫做“丑”,这是扮演丑恶、滑稽人物的角色名。这些意义与“恶”无关。
当“恶”读wū时,可表代词。
饥(jī)饿(è)
“饥”、“饿”都表示肚子里没有食物,需要进食,都是动词,可以互训,《说文》:“饥,饿也”,“饿,饥也”。常连用为“饥饿”,如《孟子·告子下》:“饥饿不能出门户”。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首先是概念内涵有区别。“饥”是一般的肚子饿,表示没有足够的食物吃,即吃不饱。而“饿”则表示没有食物进嘴,生命濒于死亡的边缘,是严重受到死亡威胁的饥饿,程度较“饥”为重。《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无一旬饿。”高诱注:“饥,食不足;饿,困乏也。”从来只说“饿死”而不说“饥死”,《韩非子》中有“家有常业,曾饥不饿”的话,可见“饥”、“饿”在程度上是有轻重之分的。
其次,从词的搭配上看,它们也是不同的。“饥”多与“渴”、“寒”配合,构成“饥渴”、“饥寒”等词,如《捕蛇者说》的“饥渴而顿路”、成语“饥寒交迫”等。“渴”、“寒”和“饥”的程度大体相应,而“饿”则常与“莩”、“死”等词搭配构成“饿莩”、“饿死”等词,如成语“饿莩遍地”,都与“死”有关。
顺便说说“饥”和“ ”的问题。“饥”现在是“ ”的简化字,在古时它们完全是两个意义的字,“ ”的意义是五谷没有收成,是“荒年”的意思。《论积贮疏》:“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这“饥”原来是“ ”字,因“ ”是“荒年”,“穰”是“丰年”,“ 穰”是一个反义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