踰
拼音:yú
释义:1.同“逾”。
组词
越踰 升踰 邈踰 陵踰 僭踰 穿踰 蕃踰 超踰 不踰矩 不踰时 足不踰户拼音
yú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丨 ㇀ 丿 ㇏ 一 丨 𠃌 一 一 丨 亅同音字
拼音为yú的字 拼音为yu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踰-中華語文大辭典踰逾ㄩˊyú越過;超過。同「逾」。[例]~越∣~期∣年~古稀│情~骨肉。
踰-漢語大字典踰
《説文》:“踰,越也。从足,俞聲。”
(一)yú 《廣韻》羊朱切,平虞以。又《集韻》勇主切。侯部。
(1)越过。《説文·足部》:“踰,越也。”《易·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孔穎達疏:“卑謙而不可踰越,是君子之所終也。”《詩·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踰我牆。”毛傳:“踰,越。”唐杜甫《潼關吏》:“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踰。”明諸允錫《星沙城守議》:“當於城足掘内濠以守,一慮敵人之夜踰,一沮守人之私脱也。”
(2)度,过渡。《廣雅·釋詁二》:“踰,渡也。”《龍龕手鑑·足部》:“踰,度也。”《左傳·隱公元年》:“士踰月,外姻至。”杜預注:“踰月,度月也。”孔穎達疏:“踰月度月者,言從死月至葬月,其間度一月也。”《國語·吴語》:“令右軍銜枚,踰江五里以須。”《吕氏春秋·長攻》:“若燕、秦、齊、晋,山處陸居,豈能踰五湖九江,越十七阸以有吴哉?”明夏完淳《大哀賦並序》:“既度陝而叩關,復踰河而入晋。”
(3)超过。《淮南子·主術》:“夫疾呼不過聞百步,志之所在,踰于千里。”高誘注:“踰,猶過也。”《三國志·魏志·徐晃傳》:“將軍之功,踰孫武、穰苴。”《清史稿·忠義傳·林永升》:“是役也,血戰踰三時,為各國海戰所僅見。”
(4)胜过。也作“瘉”。《集韻·噳韻》:“踰,越也。通作瘉。”《淮南子·道應》:“子發攻蔡,踰也。”高誘注:“踰,越,勝之也。”《史記·汲鄭列傳》:“使黯任職居官,無以踰人。”司馬貞索隱:“踰,《漢書》作‘瘉’,瘉,猶勝也。此作‘踰’,踰謂越過人也。”
(二)yáo 《集韻》餘招切,平宵以。
(1)通“遥”。远。《廣雅·釋詁一》:“踰,遠也。”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需部》:“踰,叚借為遥。”《禮記·投壺》:“毋偝立,毋踰言,偝立踰言有常爵。”鄭玄注:“踰言,遠談語也……踰或為遥。”《漢書·陳湯傳》:“卒興師奔逝,横厲烏孫,踰集都賴。”顔師古注引如淳曰:“踰,遠也。”《後漢書·馮衍傳》:“陟隴山以踰望兮,眇然覽於八荒。”李賢注:“踰,猶遥也,古字通。”
(2)行。《五音集韻·宵韻》:“踰,行也。”
(三)chū 《集韻》椿俱切,平虞徹。
〔跇踰〕兽走貌。《集韻·虞韻》:“踰,跇踰,獸走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