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拼音:bá
释义:1.在山地行走。2.文体的一种。多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的后面,内容多属评价、鉴定、考释之类。
组词
跋涉 跋扈 题跋 跋文 序跋 跋语 拓跋 狼跋 跋尾 跋踬拼音
bá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丨 ㇀ 一 丿 ㇇ ㇏ 丶“⻊”的“口”上宽下窄,“止”右竖对准“口”的中部。“犮”横画宜短,竖撇靠左,捺画舒展,收笔比撇画略低,点画位置恰当。
同音字
拼音为bá的字 拼音为ba的字基础解释
1.在山上行走:~山涉水。 2.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语。题~。本书的~写得很精彩。详细解释
(形声。从足,犮( bó)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同本义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 ·载驰》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扭转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踏,踩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见“跋扈”
火炬,火把 。
如: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通“茇”。 [草烛的]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礼记·曲礼上》
烛尽见跋。——《聊斋志异·邵女》
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梦溪笔谈》
又如:跋尾(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跋-中華語文大辭典跋跋ㄅㄚˊbá1.翻越山嶺。[例]~涉∣~山涉水。2.寫在書籍、文章的後面或字畫、金石拓片等的邊緣,用於說明寫作經過或加以評價、考釋等的短文。也作「跋文」。[例]序~︱題~。3.〈書〉踩;踏。[例]~前疐後。4.姓。
跋-辞源3【跋】12画 6314·0 bá ㄅㄚˊ 蒲撥切,入,末韻,並。月部。㊀跌倒。説文:“跋,蹎跋也。”蹎,卽今顛字。跋,經傳多假借“沛”字爲之,大雅 論語“顛沛”皆卽“蹎跋”。見 清 段玉裁 説文解字注二下。㊁踏草而行或越山過嶺。見“跋涉”。㊂踩,踏。詩 豳風 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㊃扭轉。漢書八七上 揚雄傳 校獵賦:“拕蒼豨,跋犀犛,蹶浮麋。”注:“跋,反戾也。”㊄足後爲跋,故題字于書卷之後者稱跋。見“跋尾”。㊅火炬或燭燃後殘餘的部分。禮 曲禮上:“燭不見跋。”注:“跋,本也。”疏:“古者未有䗶燭,唯呼火炬爲燭也。”㊆見“跋扈”。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á
1、[跋涉]bá shè
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长途~。
2、[题跋]tí bá
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题”指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3、[跋扈]bá hù
专横暴戾,欺上压下:飞扬~。他做事一向非常~。
4、[跋语]bá yǔ
跋2。
5、[跋文]bá wén
跋2。
6、[序跋]xù bá
序文和跋文的合称。
7、[跋録]bá lù
题跋收录。《四游记·八仙求文老子》:“吾今将原著经典,尽行跋録,藏之九重天外,不復与人世作舟楫矣。”
8、[跋陟]bá zhì
攀登;行走。
9、[回跋]huí bá
转向;往回走。
10、[跋印]bá yìn
指鉴赏者在书画末尾的跋文和署印。
11、[驹跋]jū bá
鬼名。
12、[跋援]bá yuán
犹攀登。
13、[评跋]píng bá
1.品评;评议。 2.忖度;掂量。
14、[狼跋]láng bá
1.《诗·豳风》篇名。 2.喻艰难窘迫。
15、[跋勅]bá chì
见“跋敕”。
16、[画跋]huà bá
画册的跋文。
17、[跋剌]bá là
象声词。
18、[驰跋]chí bá
奔驰跋涉。
19、[跋马]bá mǎ
1.勒马使回转。《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建成、元吉 至 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胡三省 注:“跋马者,摇駷马衔,偏促一轡,又以两足摇鼓马腹,使之迴走。” 2.骑马驰逐。唐 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诗:“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宋 王安石《金明池》诗:“跋马未堪尘满眼,夕阳偷理钓鱼丝。”宋 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词:“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
20、[详跋]xiáng bá
审理。跋,用同“爬”,爬梳。
21、[跋滞]bá zhì
谓排除危难。跋,通“拔”。
22、[猎跋]liè bá
犹践踏。亦谓行止不正之貌。
23、[跋越]bá yuè
跨越。跋,通“拔”。
24、[跋题]bá tí
题跋。
25、[跋敕]bá chì
亦作“跋勅”。谓撰写诏敕。亦泛指起草官文书。
26、[出跋]chū bá
见“出鈸”。
27、[跋距]bá jù
腾跃,跳越。唐 杨师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场。”
28、[草跋]cǎo bá
在山林中行走。语本《诗·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毛 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陈书·宣帝纪》:“扶老携幼,蓬流草跋。”
29、[扣跋]kòu bá
排击。
30、[跋识]bá shí
跋文、印记、题署之类。
31、[开跋]kāi bá
军队或旅行者由驻地或休息处出发。
32、[跋尾]bá wěi
1.谓在文末署名。 2.即跋文。
33、[跋焦]bá jiāo
古时西北少数民族用羊占卜的方法。
34、[跋遮]bá zhē
指跋遮曲。古代塞北传入的曲名。
35、[跋嘴]bá zuǐ
走嘴;失口。
36、[跋膝]bá xī
古乐器名。
37、[跋蓝]bá lán
穷困可怜。
38、[揽跋]lǎn bá
揽辔跋涉。
39、[见跋]jiàn bá
谓显出烛根。语出《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郑玄 注:“跋,本也。”孔颖达 疏:“本,把处也。古者未有蜡烛,唯呼火炬为烛也。火炬照夜易尽,尽则藏所然残本。”《旧唐书·柳公绰传》:“﹝ 文宗 ﹞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元 张雨 郑祐《神光楼与郑明德联句》:“虫飞烛见跋,鹤唳棚上擐。”后来用以指夜深。
40、[跋躠]bá xiè
行动迟缓困难的样子。
近义词
bá
1、[涉]shè
1.从水里走过去。泛指从水上经过:跋山~水。远~重洋。 2.经历:~险。 3.牵连;相关:牵~。~及。
反义词
bá
1、[序]xù
1.次序:顺~。秩~。工~。程~。井然有~。 2.排次序:~次。~齿。 3.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以前的:~幕。~曲。 4.序文:写了一篇~。 5.古代指厢房:东~。西~。 6.古代由地方举办的学校: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