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
拼音:shù
释义:1.亦作“竪”。2.直立;树立。3.垂直;纵贯。4.古代地位低微的小吏。5.专指宦官。6.童仆。7.小孩。8.对人的鄙称。9.短小。参见“豎褐”。10.漢字的笔画之一。从上一直向下,称“豎”,形状是“|”。11.姓。春秋郑有大夫竖拊。见《左传·昭公十六年》。
拼音
shù笔顺
一 丨 𠃍 一 丨 ㇄ ㇇ ㇏ 一 丨 𠃍 一 丶 丿 一同音字
拼音为shù的字 拼音为shu的字基础解释
同“竖”。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豎-中華語文大辭典豎竖ㄕㄨˋshù1.立起跟地面垂直;直立(與「橫」相對)。[例]~旗杆︱~立。2.跟地面垂直的(與「橫」相對)。[例]~井︱~琴。3.上下方向的或前後方向的。[例]一道~溝∣對聯都是~著貼的。4.漢字的五種基本筆畫之一。從上向下,形狀是「丨」。如一橫一豎是十。5.姓。
豎-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615.【豎】
一豎立。後漢書靈帝紀:“槐樹自拔倒豎。”
二童役,家僮。莊子山木:“命豎子殺雁而烹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譬如賈豎女子爭言,何其無大體也!”
引申爲內豎,宮中小臣。司馬遷報任安書:“事有關於宦豎。”後來“內豎”即指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