盭
拼音:lì
释义:1.〈书〉凶狠;乖戾。2.〈书〉违背。
组词
纰盭 悖盭 盭绶 贼盭 蹠盭 跖盭拼音
lì笔顺
𠃋 𠃋 丶 一 丨 一 丶 丿 一 一 丨 丿 一 丿 ㇏ 丨 𠃍 丨 丨 一同音字
拼音为lì的字 拼音为li的字基础解释
1.同“戾”。乖戾。 2.绿色。详细解释
乖戾 。
如:盭夫(乖戾的人);盭气(邪气);盭戾(背谬)
通“綟”。草绿色
金玺盭绶。——《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盭-中華語文大辭典盭盭ㄌ丨ˋlì1.〈書〉乖違;暴戾。[例]舉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夫為之垂涕,況乎上聖(《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2.〈書〉綠色的。[例]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綬,掌治其國(《漢書‧卷十九‧百官公卿表上》)。
盭-漢語大字典盭
《説文》:“盭,&Ⱦ也。从弦省,从盩。讀若戾。”
lì 《廣韻》郎計切,去霽來。又練結切。脂部。
(1)同“戾”。乖违。《説文·弦部》:“盭,&Ⱦ也。讀若戾。”段玉裁注:“此乖戾正字,今則‘戾’行而‘盭’廢矣。”《吕氏春秋·遇合》:“長肘而盭。”陈奇猷校釋:“猶言肘長且曲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盭夫為之垂涕。”司馬貞索隱:“字或作戾。盭,古戾字。”《漢書·張耳陳餘傳贊》:“何鄉者慕用之誠,後相背之盭也?”顔師古注:“盭,古戾字。戾,違也。”
(2)通“綟”。绿色。《廣韻·屑韻》:“盭,綬色也。”《漢書·百官公卿表》:“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顔師古注:“如淳曰:‘盭,緑也。’晋灼曰:‘盭,草名也……可染緑,因以為綬名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ì
1、[缪盭]miù lì
见“繆戾”。
2、[愎盭]bì lì
见“愎戾”。
3、[舛盭]chuǎn lì
同“舛戾”。
4、[蹠盭]zhí lì
1.亦作“蹠戾”。谓脚掌扭曲反戾。 2.乖舛,谬误。
5、[悖盭]bèi lì
见“悖戾”。
6、[盭气]lì qì
犹邪气。
7、[嫉盭]jí lì
嫉妒而凶狠。
8、[纰盭]pī lì
乖戾,不合常理。
9、[盭绶]lì shòu
诸侯王佩的印绶。色黄而近绿,因用荩草染制,故名。
10、[贼盭]zéi lì
见“贼戾”。
11、[谬盭]miù lì
见“谬戾”。
12、[刻盭]kè lì
苛刻狠戾。
13、[盭夫]lì fū
狠戾的人。
14、[险盭]xiǎn lì
险诈乖张。
15、[乖盭]guāi lì
分离;悖谬反常。
16、[胶盭]jiāo lì
见“胶戾”。
17、[贾盭]jiǎ lì
招致凶暴的祸害。
18、[错盭]cuò lì
见“错戾”。
19、[倒盭]dǎo lì
颠倒。清 顾炎武《<浯溪碑歌>序》:“工人不知碑自左方起,而以年月先之,遂倒盭不可读。”
20、[盭戾]lì lì
犹背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