訿
拼音:zǐ
释义:1.同“訾”。
组词
翕訿 噏訿 毁訿 诽訿 潝訿 諀訿 诟訿 潝潝訿訿拼音
zǐ笔顺
丶 一 一 一 丨 𠃍 一 丨 一 丨 ㇀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zǐ的字 拼音为zi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訾”。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訿訿-辞源3【訿訿】詆毁。同“訾訾”。詩 小雅 小旻:“潝潝訿訿,亦孔之哀。”宋 黃庭堅 山谷外集一 放目亭賦:“放心者逐指而喪背,放口者招尤而速累。自作訿訿,自增憒憒。”
訿-中華大字典1、訿釋文:同訾。《詩召旻》:臯臯~~。《孔傳》:窳不供事也。《朱傳》:務爲謗毀也。
2、訾讀音:蔣氏切,音紫,紙韻。將支切,音貲,支韻。釋文:
❶不思稱事也。詩曰。翕翕~~。見《說文》。
〔注〕:言不思稱事之意。爾雅曰。翕翕~~。莫供職也。注曰。賢者陵替。姦黨熾盛。背公恤私。曠職事也。
❷毀也。《禮記曲禮》:不苟~。
❸舓也。見《廣雅釋詁》。
3、訾讀音:蔣氏切,音紫,紙韻。釋文:
❶惡也。《管子形勢》:~食者不肥體。
❷恣也。《荀子非十二子》:以不俗爲俗。離蹤而跂~者也。
❸疾也。《管子入國》:歲凶庸人~厲。
4、訾讀音:將支切,音貲,才支切,音疵,津私切,音咨,支韻。釋文:
❶思也。《禮記少儀》:不~重器。
❷量也。《國語齊語》:~相其質。
❸相也。《呂覽知度》:~功丈而知人數。
❹病也。《禮記檀弓》:故子之所刺於禮者。亦非禮之~也。
❺限也。《管子君臣》:吏嗇夫盡有~程事律。
❻歎恨也。《周書太子晉》:四荒至莫有怨~。
❼嗟歎之辭也。《漢書禮樂志》:~黃其何不徠下。
❽~財也。《漢書膠西于王端傳》:遂爲無~省。
〔注〕:師古曰。~、~財也。省、視也。言不視~財也。
❾何也。《方言》:湘潭之源。荆之南鄙。謂何爲曾。或謂之~。若中夏言何爲也。
❿博而窮者~也。見《荀子榮辱》。
⓫哫~。依違也。《楚詞卜居》:將哫~慄斯喔吚嚅唲以事婦人乎。
⓬地名。《左昭二十三年傳》:單子取~。〔今河南鞏縣西南有~城。卽其地〕。
⓭同貲。《漢書司馬相如傳》:以~爲郞。
〔注〕:與貲同。
⓮同啙。《史記貨殖傳》:~窳偸生。
〔按漢書作啙。注云。窳、苟且惰嬾也。啙、弱也。短也〕。
⓯通茈。苻茈。草名。《後漢劉玄傳》:掘鳧茈而食之。〔續漢書作符~〕。
⓰通呰。《左昭二十一年傳注》:不~小忿。《釋文》:本作呰。
⓱通觜。娵~。北方宿名。亦作娵觜。詳觜字。
⓲通疵。《荀子不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惡。非毀疵也。
〔注〕:疵、或讀爲~。
⓳姓也。《漢書功臣表》:樓虛侯~順。
〔又〕:複姓。《濳夫論》:~辱氏。趙赢姓也。
5、訾讀音:子禮切,音濟,薺韻。釋文:鑈~也。見《集韻》引《廣雅》。
6、訾讀音:宗吳切,音租,虞韻。釋文:足~。獸名。《山海經北山經》:蔓䏈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蹄。見人則呼。名曰足~。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ǐ
1、[鄙訿]bǐ zǐ
鄙视诋毁。
2、[毁訿]huǐ zǐ
见“毁訾”。
3、[诽訿]fěi zǐ
见“诽訾”。
4、[诟訿]gòu zǐ
见“詬訾”。
5、[翕訿]xī zǐ
翕訿xī zī,小人相互勾结。
6、[諀訿]pǐ zǐ
诽谤。
7、[潝訿]xì zǐ
潝訿即“潝潝訿訿”。
8、[噏訿]xī zǐ
谓叽咕诋毁。
9、[诋訿]dǐ zǐ
见“詆訾”。
10、[潝潝訿訿]xì xì zǐ zǐ
谓众口附和,诋毁诽谤。《诗·小雅·小旻》:“潝潝訿訿,亦孔之哀。”毛 传:“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称乎上。”孔颖达 疏:“潝潝为小人之势,是作威福也;訾訾者,自营之状,是求私利也。”亦省作“潝訿”。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考察胁免》:“谓年来潝訿成风,乃有市井憸邪、千人所指如 马某 者,亦得借建言之名。”林纾《感秋赋》:“嗟皇父之孔圣兮,日潝訿以自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