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
拼音:zhuàng
释义:1.形状;形态。2.指容貌。3.情状;情由。4.谓有事实依据;有迹象表明。5.功绩;善状。6.礼貌。7.陈述。8.形容;描绘。9.类似,好像。10.文体名。向上级陈述意见或事实的文书。如:奏状;诉状;供状。11.指叙述人物生平行事的文字。汉以后多称为“形状”。12.指褒奖、委任等文件。如:奖状、委任状。13.古代行状、书疏等结尾用语。14.指书信。15.通“藏”。参见“狀匿”。16.通“裝”。17.通“壯”。壮观,有气势。
拼音
zhuàng笔顺
㇄ 丨 一 丿 一 丿 ㇏ 丶同音字
拼音为zhuàng的字 拼音为zhuang的字基础解释
见“状”。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狀-中華語文大辭典狀状ㄓㄨㄤˋzhuànɡ1.形態;樣子。[例]作痛苦~|片~|球~。2.情形;狀況。[例]現~|症~|情~。3.形容;描摹。[例]~物寫人|不可名~。4.陳述或記述事件、事蹟的文辭。[例]行~。5.指起訴書。[例]~紙|具~|供~。6.褒獎、委任等的文字憑證。[例]獎~|軍令~|委任~。
狀 -古漢語常用詞典zhuàng
①形狀;……的樣子。《核舟記》:“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②情形。《信陵君竊符救趙》:“具告以欲死秦軍~。”③景象。《嶽陽樓記》:“予觀巴陵勝~,在洞庭一湖。”④陳述。《中山狼傳》:“先生不服,具~其囊狼憐惜之意。”⑤描寫。《黃岡竹樓記》:“幽闃遼夐,不可具~。”⑥文體的一種,一般用於下對上敘述事情訴訟。《獄中雜記》:“李具~求在獄候春發遣。”⑦大概。《西門豹治鄴》:“~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罷去歸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uàng
1、[風狀]fēng zhuàng
中医指感受风邪和中风等症。《新唐书·方技传·张文仲》:“﹝ 文仲 ﹞论风与气尤精。后集诸言方者与共著书,詔 王方庆 监之。文仲 曰:‘风状百二十四,气状八十,治不以时,则死及之。’”
2、[勝狀]shèng zhuàng
胜境,佳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 巴陵 胜状,在 洞庭 一湖。”宋 翁卷《题武义赵提干林亭》诗:“武陵 诸胜状,如列在簷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