褵
拼音:lí
释义:1.古时女子出嫁时所系的佩巾。2.通“離”。参见“褵褷”。
组词
褵襹 褵依 褵帨 结褵 衿褵 襳褵 施衿结褵拼音
lí笔顺
丶 ㇇ 丨 丿 丶 丶 一 丿 丶 ㇄ 丨 丨 𠃌 𠃋 丶同音字
拼音为lí的字 拼音为li的字基础解释
“缡”的异体字。详细解释
同“缡”。古时女子出嫁时所系的佩巾 。
如: 褵帨(褵和帨。古代女子出嫁时的佩巾之类饰物)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褵-康熙字典褵
【申集下】【衣字部】 褵
★【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𠀤音離。【玉篇】衣帶也。【類篇】引《爾雅》,婦人之褘也。【韻會】卽今香纓也。 通作縭。
1、褵讀音:鄰知切,音離,支韻。釋文:
❶婦人之褘也。見《類篇》引《爾雅》。
〔按玉篇。~、衣帶也。韻會。卽今香纓也。說小異而義略同〕。
❷通縭。《詩東山》:親結其縭。〔文選沈約彈文作結~〕。
❸通離。《文選張華箴》:施衿結~。
〔注〕:~與離、古字通。
〔按漢書外戚傳。申佩離以自思。注。離、袿衣之帶也〕。
2、縭讀音:鄰知切,音離,支韻。釋文:
❶以絲介履也。見《說文》。《段注》:介者、畫也。謂以絲介畫履間爲飾也。蓋卽周禮之繶絇。
❷婦人之褘謂之~。~、緌也。見《爾雅釋器》。
〔注〕:卽今之香纓也。褘邪交落。帶繫於體。因名爲褘。
〔疏〕:此女子旣嫁之所著。示繫屬於人。詩云。親結其~。謂母送女。重結其所繫著。以申戒之。孫炎以褘爲帨巾。失之也。
〔按孫炎之說是也。詩正義曰。昬禮、言結帨。此言結~。則~當是帨。非香纓也。今世稱昬禮爲結~。蓋本此〕。
❸帶也。見《文選張衡賦注》引《韓詩章句》。
❹繫也。見《爾雅釋言注》。
3、縭讀音:抽知切,音摛,支韻。釋文:櫛也。《唐書儒學傳》:風~露沐。
〔注〕:~沐、與櫛沐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í
1、[襳褵]xiān lí
古代妇女上等衣服上用作装饰的长带。
2、[褵帨]lí shuì
1.褵和帨。古代女子出嫁时的佩巾之类饰物。 2.借指女子的爱情。
3、[衿褵]jīn lí
施衿结褵。古代女子出嫁时,由母亲将佩巾系上女儿领衿的一种礼节。
4、[褵依]lí yī
犹褵褷。
5、[褵褷]lí shī
1.羽毛初生时濡湿黏合貌。褵,通“离”。 2.离披散乱貌。
6、[褵襹]lí shī
见“褵褷”。
7、[施衿结褵]shī jīn jié lí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