袹
拼音:mò
释义:1.亦作“袙”。2.见“袹複”。即兜肚。3.古代男子包发的头巾。4.谓以头巾包裹。参见“袹首”。
组词
袹首 袹复拼音
bó笔顺
丶 ㇇ 丨 丿 丶 一 丿 丨 𠃍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bó的字 拼音为bo的字基础解释
坎肩儿,背心儿。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袹-中華大字典1、袹讀音:莫轄切,音帓,黠韻。釋文:
❶邪巾~頭。始喪之服。見《集韻》。
❷通帞。《方言》:絡頭。帞頭也。南楚江湘之間曰帞頭。
〔按廣雅釋器。帞頭。幧頭也。疏證引釋名。綃頭或謂之陌頭。言從後橫陌而前也。帞、~、陌、竝通〕。
❸通貊。《禮記問喪注》:今時始喪者。邪巾貊頭。〔釋文作~。云、本或作貊〕。
2、袹讀音:莫白切,音陌,陌韻。釋文:裲襠謂之~腹。見《集韻》引《廣雅》。
〔按今本廣雅作袙。詳袙字〕。
3、帞讀音:莫白切,音陌,陌韻。釋文:絡頭。~頭也。自關而西、秦晋之郊曰絡頭。南楚江湘之間曰~頭。見《方言》。
4、袙讀音:普駕切,音怕,禡韻。釋文:
❶帊幞也。《後漢輿服志》:秦雄諸侯。乃加其武將首飾。爲絳~以表貴賤。
❷~腹。古兩當也。今南人曰背心。北人曰坎肩。《廣雅釋器》:裲襠謂之~腹。《疏證》:裲襠、蓋本作兩當。鄭注鄕射禮云。直心背之衣曰當。釋名云。裲襠、其一當胷。其一當背也。帕腹。橫陌其腹也。帕、與~同。
❸帊或字。《集韻》:帊。博雅、帳也。或作帕、~。
〔按帳當爲幞。一切經音義兩引廣雅。帊、幞也〕。
5、貊讀音:莫白切,音陌,陌韻。釋文:
❶貉或字。《集韻》:貉。北方豸種也。或从百。
〔按貈字段注。今字乃假貉爲貈。造~爲貉〕。
❷~炙。全體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之爲也。見《釋名釋飮食》。
❸猛獸名。哀牢夷出~獸。見《後漢西南夷傳》。
〔注〕:~大如驢。狀頗似熊。多力。食鐵。所觸無不拉。廣志曰。~、色蒼白。其皮溫煖。
❹國名。《山海經海內西經》:~國在漢水東北。
〔注〕:~國今扶餘國。卽濊~故地。
袹
袹(一)bó 《廣韻》博陌切,入陌幫。
〔袹腹〕也作“袙腹”。裹肚。《廣韻·陌韻》:“袹,袹腹。”按:《廣雅·釋器》:“裲襠謂之袙腹。”王念孫疏證:“《釋名》云:‘裲襠,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帕腹,横陌其腹也,’帕與袙同。”《晋書·齊王冏傳》:“時又謡曰:‘著布袹腹。為齊持服。’”南朝梁王筠《行路難》:“裲襠雙心共一抹,袹複兩邊作八襊。”
(二)mò 《集韻》莫轄切,入鎋明。
(1)初丧人用来束发的头巾。《集韻·舝韻》:“袹,邪巾袹頭,始喪之服。”
(2)古代男子包发的头巾。清俞正燮《癸巳存稿·陳啟新事證》:“丙子冬,百官朝,帶貂煖耳。陳啟新詭示其貧,以布作袹。”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ó
1、[袹首]bó shǒu
裹头的巾帻。《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二年》:“陕 尉 崔成甫 著锦半臂,鈌胯緑衫以裼之,红袹首,居前船唱《得宝歌》。”胡三省 注:“袹首,今人谓之抹额。”
2、[袹复]bó fù
即兜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