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
拼音:huì
释义:1.聚集在一起。2.见面。3.集会。4.举行盟会、宴会。5.时机。6.设在寺庙附近的集市或民间朝山进香求神时举行的活动。7.指某些团体或组织。8.中心城市。9.领悟;理解。10.通晓;熟悉。11.表示懂得或有能力做。12.擅长。13.表示有可能实现。14.指一段短时间。15.适逢;巧遇。16.付款。17.应当。18.副词。恰巧;正好。
组词
一会 不会 学会 机会 晚会 会议 开会 大会 工会 会心拼音
huì笔顺
丿 ㇏ 一 一 𠃋 丶“人”撇捺舒展开张。“云”横画平行,稍短,“厶”位置居中,大小得当;上下各部中心对齐。
同音字
拼音为huì的字 拼音为hui的字基础解释
1.聚合;合在一起。2.见面;会见。昨天没有~着他。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4.某些团体。5.庙会。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8.主要的城市。9.时机。10.应当。11.理解;懂得。只可意~,不可言传。12.熟习;通晓。13.助动词。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这孩子刚~走路,还不大~说话。14.助动词。表示擅长。~写~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15.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掉下来。16.付账。17.见〖会儿〗、〖会子〗。详细解释
〈动〉
(会意。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同本义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会茶(一起喝茶);会酒(一起吃酒);会猎(原指会合打猎,又比喻会同作战);会衔(联名签署公文);会次(朝会停留的时刻)
晤见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卻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会于西河外渑池。
与秦王会 渑池。
与赵王会饮。
又如:会定(见到);会少离多(相会少,别离多);昨天我没有会着他
使协调一致;符合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 吴均《续齐谐记》
[体力或智力方面] 能 。
如:他会滑冰;他会读;他会弹钢琴
懂得 。
如:他会英文;他会做思想工作
对…进行社交性看望 。
如:会朋友
[多指在饭馆、 茶楼中] 付 [款] 。
如:会钞;会钱
领悟,领会 。
如:会家(行家);会事(懂事,识趣);会得(理解);误会;心领神会;会心
应当;应须 。
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名〉
器物的盖子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又如:晚上有个全组会;开会;欢迎会;欢送会;会文(兼含观摩、竟赛、考试等多种功能的写作集会)
时机 。
如:适逢其会
定期市集 。
如:赶会;庙会
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
如:会城(省城);省会;会垣(省城;都市)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
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灾厄;厄运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 。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一小段时间 。
如:一会儿;多会儿;这会儿;那会儿
中医经络穴位名
扁鹊乃使弟子 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副〉
必然,一定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 李白《行路难》
恰巧,正好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相当于“与”、“同”、“和”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 查郎河按治, 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另见 kuài
〈动〉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会,合也。——《说文》
会,岁计也。——《玉篇》
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万章下》正义
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日知录》卷二十四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周礼·天官》
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又如:会事(统计事务);会最(总计;汇总)
〈名〉
缝隙 。
如:会弁(一种束发的小型冠冤。上有缝,可饰以玉);漆其四会(即把盖子四周的缝隙用漆封上)
买卖居间人 。
如:会任(指专事买通官府,保释罪犯,居间谋利的人)
会稽( 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姓
另见 huì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会-汉语大词典会(I)hui
ㄏㄨㄟˋ
〔《广韵》黄外切,去泰,匣。〕
1.盖子。
●《仪礼·士虞礼》:“命佐食启会。”
郑玄注:“会,合也。谓敦盖也。”
2.会各;聚会。
●《书·洪范》:“会其有极,归其有极。”
●孔颖达疏:“集会其有中之道而行之。”
●《史记·项羽本纪》:“五人共会其体,皆是。”
●唐柳宗元《封建论》:“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便催着公子会着那一起客人同走。”
●朱德《井冈山会师》诗:“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
3.符合;相合。
●《管子·法禁》:“上明陈其制,则下皆会其度矣。”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且郑玄以前,全不解反语,《通俗》反音,甚会近俗。”
●王利器集解:“会犹言合也。”
●宋苏轼《画水记》:“近岁成都人蒲永升,嗜酒放浪,性与画会。”
4.盟会。
●《礼记·檀弓下》:“周人作会而民始疑。”
●郑玄笺:“会,谓盟也。”
●《孟子·告子下》:“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
5.开会议论。
●《韩非子·八经》:“是以事至而结智,一听而公会。”
陈奇猷集释:“公会即公开会合以辩难。”
6.今泛指有一定目的的聚会或集会。
●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有几个人便秘密地开一个会,筹集川资。”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转移》:“我忍着痛演完了歌剧《一根扁担换支枪》,不料散会后就站不起来了。”如:晚会;舞会;辩论会。
7.会见;会面。
●《左传·文公八年》:“冬,襄仲会晋赵孟于衡雍,报扈之盟也。”
●《玉娇梨》第十四回:“苏友白忙到后园门首来会卢梦梨。”
●老舍《四世同堂》三:“今天,他是来会钱先生。”
8.特指宴请。
●唐王梵志《亲家会宾客》诗:“亲家会宾客,在席有尊卑。”
●宋刘斧《青琐高议前集·荔枝诗》:“吾侪今日会佳宾,满酌洪钟酒数巡。”
9.指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主要城市。
●《史记·货殖列传》:“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临灾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
●唐王勃《九成宫颂》序:“名都广会,闾阎万室。”如:省会。
10.时机;机会。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兵失》:“兵不能昌大功,不知会者也。”
●《后汉书·周章传论》:“将从反常之事,必资非常之会。”
李贤注:“会,际也。”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今日承老师以令孙相托,此乃门生报德之会也。”
●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夫激荡之会,利于乘时。”
11.配偶;匹配。
●汉应劭《风俗通·佚文》:“汝南张妙会杜士。”
12.引申为交配。
●汉王充《论衡·奇怪》:“牝牡之会,皆见同类之物。精感欲动,乃能授施。”
13.音节,节奏。
●《周礼·春官·大胥》:“以六乐之会正舞位。”
郑玄注:“大同六乐之节奏正其位,使相应也。”
●《庄子·养生主》:“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郭象注:“既适牛理,又合音节。”
●《文选·嵇康〈琴赋〉》:“激清响以赴会,何弦歌之绸缪。”
李善注:“会,节会也。”
14.领悟;理解。
●《韩非子·解老》:“其智深则其会远。”
●唐于濆《拟古讽》诗:“余心甘至愚,不会皇天意。”
●宋欧阳修《蝶恋花》词:“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栏意。”
●洪深《申屠氏》第一本:“方蛟会得他主人意,凑到主人耳朵边,口里不住说。”
15.熟习;通晓。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善于做某事。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年才长大,稍会东西,不然遣学经营。”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卷上:“主人曰:‘此中人会妖法,宜早回来。’”
●《西游记》第二回:“前日老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
●秦牧《花城》:“而南方的人们也真会安排,他们选择年宵逛花市这个节目作为过年生活里的一个高潮。”
16.理趣。
●晋陶潜《饮酒》诗之一:“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17.指懂事;知趣。
●《水浒传》第十四回:“是会的将来还我,佛眼相看,你若不还我,叫你目前流血!”
●《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他肯留心,必然答笑,点头须会,咳嗽便知。”
18.相成,调配。
●《周礼·天官·食医》:“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
郑玄注:“会,成也。谓其味相成。”
●贾公彦疏:“凡会膳食之宜者,谓会成膳食相宜之法。”
19.表示有可能实现。
●明李贽《因记往事》:“若说是赞,则彼为巨盗,我为清官,我知尔这大头巾决不会如此称赞人矣。”
●《老残游记》第九回:“龙叔,怎样这时候会来?”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把混乱的人群,变为有组织的力量,奇迹就会出现。”
20.副词。恰巧;适逢。
●《诗·大雅·生民》:“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周高祖柴后﹞行至河上,父母迓之。会大风雨,止于逆旅。”
●清顾炎武《元日》诗:“喜会牧马收,冈峦乍清闲。”
21.副词。应当;总会。
●汉宋子侯《董娇娆》诗:“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
●宋王庭珪《题郭秀才钓亭》诗:“他年欲访沙头路,会自携竿扣竹扉。”
●陈毅《送战友南归》诗:“岭梅生春会有时,犁庭扫穴庆再造!”
22.连词。相当于“与”、“同”、“和”。
●《公羊传·隐公元年》:“及者何?与也。会、及、暨,皆与也。”
●《清史稿·刘于义传》:“上遣侍郎马尔泰会查郎阿按治,于义坐夺官。”
23.犹类。
●《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大须布施莫因循,免作青提一会人。”
24.犹回、遍。
●唐曹唐《长安客舍叙邵陵旧宴》诗之一:“残漏五更传海月,清笳三会揭天风。”
●前蜀尹鹗《菩萨蛮》词:“呜呜晓角调如语,画楼三会喧雷鼓。”
25.付给,支付。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二人又吃了一回,起身会钞而别。”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彼此又吃了一回,会了帐。”
●老舍《四世同堂》六二:“两个人进了茶馆,长顺会了茶资。”
26.指文书。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又过了几天,府里会过来,催汤镇台出兵。”
27.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会子”的简称。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孝庙在宫中,积三百万见镪,准备换会。”
●宋无名氏《西湖老人繁胜录》:“街市点灯,庆元间,油钱每斤不过一百会。”
28.某些团体或组织。
●《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咱这绣江县里有几个惧内的人,要随一道会,算计要足十个人,已是有了九个,只少一个。”
●老舍《四世同堂》三八:“北平所有的会,高跷,狮子,大鼓,开路,五虎棍,多啦!多啦!今儿个都出来!”如:学会;联合会;理事会。
29.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入会者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
●《海上花列传》第六三回:“拟合一会帮贴双宝。”
●老舍《骆驼祥子》八:“我给你个好主意:起上一只会,十来个人,至多二十个人,一月每人两块钱,你使头一会。”
30.旧时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祈年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
●《梼杌闲评》第二五回:“九龙山做会惑众,岂有不在之理!”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吴令》:“值神寿节,则居民敛赀为会,辇游通衢。”
●郁达夫《浙东景物纪略·方岩纪静》:“胡公神像是一位赤面长须的柔和长者,前殿后殿,各有一尊,相貌装饰,两都一样,大约一尊是预备着于出会时用的。”
31.中医经络穴位名。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张守节正义引《素问》:“五会谓百会、胸会、听会、气会、臑会也。”
32.灾厄;厄运。
●《汉书·食货志上》:“﹝王莽﹞乃下诏曰:‘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
颜师古注:“此历法应有灾岁之期也。”
●《清史稿·文宗纪论》:“文宗遭阳九之运,躬明夷之会。”
33.会试;会试及第。
●《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时值三月三日,大开南省,会天下才人,尽呈卷子。”
●清蒲松龄《富贵神仙》第十一回:“小举人上京会试,太太嘱咐道:‘若会了便捎个信去,着你爹爹来家;不会,便亲自去看。’”
34.相对。
●《尔雅·释诂上》:“会,合也。”
●郝懿行义疏:“四方上下谓之六合……是六合皆取相对之意,会与合同意。”
参见“会话”。
35.表示很短的时间。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摺:“只索打会官司,吃会痛苦,受会耻辱。”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这会大伙都没说啥话,但也没休息或打盹。老孙头接二连三地跟那些从元茂屯出来的赶车的招呼,问长问短,应接不停。”参见“会子”、“会儿”。
36.古代历法用语。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每会一万零八百年。参阅宋邵雍《皇极经世书》卷一。
37.通“绘”。杂彩色。
●《书·益稷》:“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
●孔传:“会,五采也。以五采成此画焉。”
●陆德明释文:“会,胡对反,马郑作‘绘’。”
38.通“禬”。祈福除殃的祭祀。
●《左传·昭公元年》:“赵孟适南阳,将会孟子余。”
杨伯峻注:“会读为禬。”
●《管子·幼官》:“会请命于天,地知气和,则生物从。”
●郭沫若等集校引尹桐阳曰:“会同禬,除疾殃祭也。”
39.通“惠”。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如斯恩会最多,争忍抛离出外。”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楔子:“我向住在哥哥嫂嫂家里,俺嫂嫂大贤会。”
40.姓。
●汉有会栩。见《广韵·去泰》。
会(II)kuai
ㄎㄨㄞˋ
〔《广韵》古外切,去泰,见。〕
1.总计。
●《周礼·天官·职币》:“岁终则会其出入。”
郑玄注:“会,计也。”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大凡欧、虞、褚、薛及唐名臣李太白、白乐天等书字,不可胜会,独两晋人则有数矣。”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月有课,岁有会,其尤隽异者,优其廪饩,奖以清秩。”
2.缝隙。
●汉张衡《东京赋》:“珩紞纮綖,玉笄綦会。”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治戒》:“棺用杂木,漆其四会,三涂即止,使数十年足以腊吾骸,朽衣巾而已。”
3.通“郐”。古国名。
●《汉书·地理志下》:“子男之国,虢会为大。”
颜师古注:“会读曰郐,字或作桧。”
4.通“旝”。古代的一种旗帜。
●《诗·大雅·大明》:“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马瑞辰通释:“《说文》:旝,旌旗也。引诗‘其旝如林’。”
5.通“侩”。买卖的居间人。
●《史记·货殖列传》:“节驵会。”
●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会,亦是侩也。”
6.见“会朝”。
7.见“会噎”。
8.见“会稽”。
会(III)kuo
ㄎㄨㄛˋ
〔《集韵》古活切,入末,见。〕
见“会撮”。
会
会“會”的简化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uì
1、[不会]bù huì
1.不领会;不知道。唐 元稹《进田弘正碑文状》:“臣若苟务文章,广徵经典,非唯将吏不会,亦恐 弘正 未详。”宋 周邦彦《南乡子》词:“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2.不可能。明 康湋川《粉蝶儿·寄寿康对山太史》套曲:“也不索门栽五柳,也不索湖泛扁舟,利和名自不会挂心头。”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这样做,基本方向是不会错的。” 3.谓不以时朝见天子。太平天囯 洪仁玕《资政新篇》:“或如 唐太宗 之责 尉迟恭 以 汉高 故事,或如 汉文 之责 吴 不会而赐杖以愧之,亦保全之一道也。”
2、[一会儿]yī huìr
1.数量词。指很短的时间:~的工夫。咱们歇~。 2.数量词。指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厂里还要开会。你妈妈~就回来了。~地上就积起了三四寸厚的雪。 3.分别用在两个反义词的前面,表示两种情况交替:天气~晴~阴。他~出,~进,忙个不停。
3、[学会]xué huì
由同一学科的研究者组成的学术团体。如语言学会、物理学会、工程学会等。
4、[再会]zài huì
再见。
5、[会合]huì hé
聚集到一起:两军~后继续前进。
6、[心领神会]xīn lǐng shén huì
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也指深刻地领会。
7、[一会]yī huì
1.一次集合;一次会聚。《左传·僖公十九年》:“今一会而谑二国之君,又用诸淫昏之鬼,将以求霸,不亦难乎?”《景德传灯录·拘那舍末尼佛》:“説法一会,度人三万。” 2.特指一次宴会。《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郭子仪 入朝,上命 元载、王縉、鱼朝恩 等互置酒於其第,一会之费至十万緡。” 3.会见一次。《后汉书·郭太传》:“妇谓姑曰:‘今当见弃,方与 黄氏 长辞,乞一会亲属,以展离诀之情。’”唐 薛宜僚《别青州妓段东美》诗:“经年邮驛许安栖,一会他乡别恨迷。”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秋鸿 来,言 仲仙 昨日偕姐妹携 緑婴 四人至 宜兴 玩水。可覲 请令生往一会。” 4.指很短的时间或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也要做经纪的人,就与他商量一会,可知是好。”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仙子,您直恁般慌速,便再停止一会儿也好。”《红楼梦》第十八回:“贾妃 道;‘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老舍《正红旗下》四:“西北风不大,可很尖锐,一会儿就把大姐的鼻尖、耳唇都吹红。” 5.迭用于两个以上非同义词或谓语前面,表示短时间内不同情况的交替。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灯光很暗,随着音乐旋律的快慢,灯光一会是红色的,一会是蓝色的,一会又是紫色的。”如:这里的天气一会晴,一会阴。 6.三十运为一会。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安知十年、百年、一纪、一会、一元之间,又岂无大四时邪?”《朱子语类》卷二四:“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万八百年为一会,一会有三十运。”参见“一元”。
8、[开会]kāi huì
若干人聚在一起议事、联欢、听报告等。
9、[大会]dà huì
1.国家机关、团体等召开的全体会议。 2.人数众多的群众集会:动员~。庆祝~。
10、[社会]shè huì
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同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
11、[机会]jī huì
jī huì的又音。义同“机会jī huì”。
12、[会议]huì yì
1.有组织有领导地商议事情的集会:全体~。厂务~。工作~。 2.一种经常商讨并处理重要事务的常设机构或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部长~。
13、[都会]dū huì
〈名〉都市。
14、[协会]xié huì
为促进某种共同事业的发展而组成的群众团体:作家~。中国人民对外友好~。
15、[还会]hái huì
交互缠绕貌。
16、[会员]huì yuán
某些群众组织或政治组织的成员:工会~。
17、[才会]cái huì
才思和悟性。
18、[体会]tǐ huì
1.体验领会: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群众的思想感情。 2.体验领会到的东西:座谈会上大家畅谈个人的~。
19、[总会]zǒng huì
1.聚集会合。汉 张衡《西京赋》:“总会仙倡,戯豹舞羆。”南朝 梁简文帝《移市教》:“日中总会,交贸迁迹。” 2.综合汇总。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疎,斯固总会之为难也。”《隋书·经籍志一》:“孔子 既敍六经,题目不同,指意差别,恐斯道离散,故作《孝经》以总会之,明其枝流虽分,本萌於孝者也。”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典籍》:“歆 遂总会羣篇,著为《七略》,大凡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3.指会聚集中之所。明 蔡汝楠《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盖天地之中极,而河岳之总会也。”太平天囯 洪仁玕《英杰归真》:“夫脑为一身之总会,脑清则明,脑浊则钝。” 4.俱乐部之别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幸得分头去寻的人多,一会儿在外国总会里把船主找来了。”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十二点钟刚敲过一会儿,总会里就把我们哄出来了。” 5.总机关。对分会而言。
20、[会长]huì zhǎng
某些团体、组织的领导人。刘揆一《黄兴传记》:“创立 华兴会 省垣 连陞街 机关部,公被举为会长。”章炳麟《兴浙会章程》:“本会拟设会长二人,会董二人,皆以平等相待。会长必取博综古今、通达经济者。”沙汀《防空》:“那老头子一生从没有闲散过,就在暮年,他还是在农会会长的位置上咽气的。”
21、[峰会]fēng huì
高峰会议,一般指首脑会议。
22、[聚会]jù huì
1.(人)会合;聚集:老同学~在一起很不容易。 2.指聚会的事:明天有个~,你参加不参加?
23、[会场]huì chǎng
开会的场所。
24、[年会]nián huì
(社会团体等)一年一度举行的集会。
25、[约会]yuē huì
1.预订相会。2.也说约会儿。预订的会晤。
26、[工会]gōng huì
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是在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以后在其他国家相继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会,是共产党和政府联系工人的纽带,在社会主义民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27、[参会]cān huì
1.汇集。 2.参酌综合。 3.参见;拜会。 4.三者会合。
28、[与会]yù huì
参加会议:~国。~人员。
29、[晚会]wǎn huì
晚上举行的以文娱节目为主的集会:联欢~。营火~。
30、[商会]shāng huì
资本主义社会中商业资本家为维护自己利益而组成的社会团体。旧中国商会一般由同业公会会员或商号会员组成,多被大资本家及地方士绅把持。
31、[全会]quán huì
(政党、团体)全体会议的简称:中央~。~公报。
32、[国会]guó huì
即“议会”
33、[教会]jiào huì
基督宗教各派管理信徒、进行传教活动的组织。其他宗教也有称其组织为教会的。
34、[盛会]shèng huì
盛大的会:团结的~。
35、[会同]huì tóng
1.跟有关的方面一道(去做)。 2.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或互相见面的通称。
36、[交会]jiāo huì
会合;相交:郑州是京广、陇海两条铁路的~点。
37、[会谈]huì tán
双方或多方共同商谈:两国~。
38、[会见]huì jiàn
跟别人相见:~亲友。友好的~。
39、[分会]fēn huì
1.有共同利益的人组织分支。 2.某一组织或委员会的代表机构。
40、[会所]huì suǒ
指某些住宅小区等设立的提供健身、休闲、社交、娱乐等服务的处所。
kuài
1、[会计]kuài jì
kuài jì的又音。义同“会计kuài jì”。
2、[财会]cái kuài
财务和会计的合称:~科。~人员。
3、[会稽]kuài jī
1.山名。在浙江曹娥江、浦阳江之间,主峰在绍兴东南。相传夏禹至苗山大会诸侯,计功封爵,始名会稽。 2.古郡名。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始置会稽郡,郡治在今江苏苏州。汉、吴、晋、南朝、隋等朝代都设有会稽郡,郡治郡境时有变更。 3.隋设会稽县,后与山阴县合并为绍兴县。
4、[吴会]wú kuài
1.秦汉会稽郡治在吴县,郡县连称为吴会。 2.东汉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并称吴会。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吴会。 3.唐以后,俗亦称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为吴会。
5、[头会箕敛]tóu kuài jī liǎn
头会:按人头征税;箕敛: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形容赋税繁重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