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zhòng

释义:1.亦作“眾”。2.多。3.集中;增多。4.广泛;普遍。5.众人,群众。6.指诸事,万事。7.指百官;群臣。8.兵;军队。9.指丁壮可为兵者。10.汉代军赋编制的一种。11.佛教称其教徒的人数。12.量词。个。13.量词。群;行。14.量词。种。15.通“終”。既。表示并列关系。见《经义述闻》卷五。16.通“終”。尽;完结。17.连词。通“縱”。参见“衆然”。18.姓。明有众心悦。见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僻姓》。19.通“終”。始终;一直。

组词

衆説郛 衆父父 衆同分 衆口如一

拼音

zhòng

笔顺

丿 𠃍 丿 丿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zhòng的字 拼音为zhong的字

基础解释

见“众”。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衆-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衆血612異「眾」的異體字。

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òng

1、[衆议]zhòng yì

众人的议论。《汉书·王莽传上》:“臣 莽 子女诚不足以配至尊,復听众议,益封臣 莽。”汉 蔡邕《陈政要七事疏》:“诚当博览众议,从其安者。”晋 陶潜《祭从弟敬远文》:“常愿携手,寘彼众议。”《旧唐书·卢怀慎传》:“李杰 勤苦絶伦,贞介独立,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干时之材,众议推许。”

2、[举衆]jǔ zhòng

率众。《史记·东越列传》:“东甌 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 江 淮 之间。”宋 范仲淹《议守》:“﹝ 西戎 ﹞每举众犯边。一毫之物,皆出其下。”《元史·世祖纪七》:“若能举众来降,官吏例加迁赏,军民按堵如故。”

3、[衆效]zhòng xiào

多种功效。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五》:“夫需之以众效,而求之於一端,无怪乎上作而下不应也。”

4、[衆讙]zhòng huān

众人的议论或喧哗。《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养名显行,以息众讙。”颜师古 注:“讙,譁,众议也。”《新唐书·李景让传》:“常怒牙将,杖杀之,军且谋变,母欲息众讙,召 景让 廷责。”

5、[衆变]zhòng biàn

1.众多的变异。《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休烈液洽,符瑞众变,期应绍至,不特创见。”颜师古 注:“言符瑞众多,应期相续而至,不独初创而见也。”《后汉书·苏竟传》:“图讖之占,众变之验,皆君所明。” 2.多而有变化。南朝 宋 鲍照《舞鹤赋》:“众变繁姿,参差洊密。”

6、[衆然]zhòng rán

犹纵然。《敦煌曲子词·倾杯乐》:“众然选得,一时朝要,荣华争稳便?”

7、[离衆]lí zhòng

1.离开众人。《战国策·赵策一》:“臣愿损功名,去权势,以离众。”汉 王充《论衡·道虚》:“离众远去,无得道之效,惭於乡里,负於议论。” 2.与众不同。晋 陆机《文赋》:“或苕发颖竖,离众絶致。”

8、[衆目]zhòng mù

1.众人的眼睛。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譬犹众目营方,则天网自昶。”唐 张籍《赠殷山人》诗:“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宋 曹勋《远游篇》:“众目宝康瓠,明月难暗投。” 2.指众人的眼前。茅盾《子夜》九:“我是没有秘密的。就像对于女人--假使 荪甫 有相好的女人,未必就肯公之众目。”

9、[禅衆]chán zhòng

僧众。南朝 宋 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乃延禪众,亲承三昧。”唐 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肃穆禪众,优游令宰。”

10、[讲衆]jiǎng zhòng

听闻讲义的大众;集于讲堂的人众。《梁书·儒林传·崔灵恩》:“出为 长沙 内史,还除国子博士,讲众尤盛。”唐 道宣《续高僧传·义解章论》:“梁高 端拱御历,膺奉护持,天监 初年,捨邪归正,游心佛理,陶思幽微,於 重云殿,千僧讲众,月建义筵,法化通洽。”

11、[衆宜]zhòng yí

谓众人之所宜。《庄子·天地》:“方且应众宜。”《庄子·外物》:“官事果乎众宜。”《淮南子·本经训》:“斟酌万殊,帝薄众宜。”高诱 注:“众,物;宜,适也。”

12、[衆宾]zhòng bīn

1.古代乡饮酒礼中一般的宾客。《仪礼·乡饮酒礼》:“众宾之席,皆不属焉。”《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汉 郑玄 注:“宾介,处士之贤者……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宋 欧阳修《吉州学记》:“然后乐学之道成,而得时从先生耆老,席於众宾之后。”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乡饮酒义》:“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从之。至於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自入,贵贱之义别矣。” 2.众多的客人。《后汉书·郭太传》:“林宗(郭太)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唐 李白《猛虎行》:“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清 林嗣环《<秋声诗>自序》:“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讌……众宾团坐。”

13、[衆流]zhòng liú

1.众多的水流。汉 班固《西都赋》:“众流之隈,汧 涌其西。”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涟水》:“涟水 出 邵陵县 界南,逕连 道县 ……控引众流,合成一溪。”南朝 宋 谢灵运《山居赋》:“众流所凑,万泉所回。” 2.指学术上的各个流派。《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 ﹞常游 洛阳 市肆,閲所卖书,一见輒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晋 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功。”唐 韩愈《后汉三贤赞》之一:“一见诵忆,遂通众流。”

14、[衆鞅]zhòng yāng

各种车辆。明 李东阳《吴原博修撰医俗亭》诗:“亭居众鞅絶,林卧清风久。”

15、[衆雨]zhòng yǔ

指连降三日以上的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淫雨蚤降”汉 郑玄 注:“雨三日以上为霖,今《月令》曰‘众雨’。”

16、[衆庶]zhòng shù

众民;百姓。《书·汤誓》:“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韩非子·问田》:“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宋 文天祥《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今续得广牒,以 义丁 越界深入,肆行刼杀,大不可令众庶见。”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教权庞大,则復之假手于帝王,比大权尽集一人,则又颠之以众庶。”

17、[衆妇]zhòng fù

古代宗法制度,嫡长子之妻为冢妇,诸子之妻称“众妇”。又称介妇、庶妇。《礼记·内则》“介妇请於冢妇”汉 郑玄 注:“介妇,众妇。”按,《尔雅·释亲》:“子之妻为妇,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

18、[衆夫]zhòng fū

众人;一般人。汉 张衡《同声歌》:“众夫所稀见,天老教 轩皇。”《后汉书·冯衍传下》:“固众夫之所眩兮,孰能观於无形。”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众夫指之笑,谓我知不明。”

19、[衆多]zhòng duō

多;许多。《诗·小雅·雨无正序》:“雨自上而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遂(毛遂)闻 汤 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岂其士卒众多哉?”宋 司马光《乞令监司州县各举按所部官吏白札子》:“又虑一路一州官吏众多,上位觉察不尽。”艾青《小泽征尔》诗:“把众多的声音调动起来,听从你的命令投入战争。”

20、[贼衆]zéi zhòng

众贼人,贼徒们。三国 魏 缪袭《魏鼓吹曲十二曲·克官渡》:“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沙塠傍。”宋 王禹偁《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时 师雄 虽死,贼众尚有万人。”《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望见贼众拥护着银鞘慌忙的前走。”

21、[衆院]zhòng yuàn

众议院的省称。

22、[衆材]zhòng cái

1.各种材木。《文选·潘尼<赠侍御史王元贶>诗》:“崐山积琼玉,广厦构众材。”李善 注引《慎子》:“廊庙之材,非一木之枝。”宋 陈景沂《全芳备祖·木部·石楠》:“大朴既一剖,众材争万殊。” 2.各种人才。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自序》:“序门人以为四科,汎论众材以辨三等。”

23、[衆誉]zhòng yù

众人的称赞。《后汉书·崔駰传》:“当 尧 舜 之盛世,处光华之显时,岂可不庶几夙夜,以永众誉,弘 申伯 之美,致 周 邵 之事乎?”汉 徐干《中论·审大臣》:“尧 之闻 舜 也以众誉,及其任之者则以心之所自见;又有不因众誉而获大贤,其 文王 乎!”

24、[衆怒]zhòng nù

众人的愤怒。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上知众怒如是,故益信之(指 顾少连),而竟不大用。”宋 欧阳修《重读<徂徕集>》诗:“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宋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初两制定上,已一二十度修写,犯他众怒,思虑太过,凝滞久之。”

25、[衆夥]zhòng huǒ

犹众多。《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鱼鳖讙声,万物众伙。”颜师古 注:“伙,多也。”晋 左思《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唐 刘知几《史通·品藻》:“亦有厥类众伙,宜为流别,而不能定其同科,申其异品。”

26、[衆贤]zhòng xián

1.众多的贤人。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传》:“寡人获先人之功,寄於众贤之上,夙兴夜寐,未尝敢怠也。”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詵詵众贤,千载一遇。”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宋 石介《庆历圣德颂》:“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姦之去,如距斯脱。” 2.谓使贤才增多。《墨子·尚贤上》:“故大人之务,将在於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27、[观衆]guān zhòng

观看表演或比赛的人。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但是恐怕这样复杂的戏剧,也和复杂的人生一样,不是一般观众,一看所能了解的了。”张天翼《欢迎会》:“台上的人也瞧着观众。”

28、[衆喙]zhòng huì

群鸟的嘴。借指各种议论。宋 刘克庄《寄徐直翁侍郎》诗之二:“忆昨纷纷众喙鸣,怪君噤齘久无声。”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二·四贤从祀》:“上出严旨,斥 唐(唐伯元)偏见支词,挠毁盛典,於是众喙始息。”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这一段批评大约十分巧妙,说出诸位‘批评家’所要说的,于是众喙都息,这便成了定论。”

29、[国衆]guó zhòng

犹言本国民众。《管子·七法》:“贼盗伤国众……众伤,则百姓不安其居。”宋 梅尧臣《晚泊观斗鸡》诗:“徒然驱国众,曾靡救时难。”

30、[衆臣]zhòng chén

贵臣身份以外之臣。即众士。《仪礼·丧服》:“公士大夫之众臣,为其君布带绳屨。”《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其餘皆众臣也。”

31、[衆哲]zhòng zhé

众多的贤哲之士。晋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明明众哲,同济天网。”

32、[衆香]zhòng xiāng

1.多种香气。亦指各种名香。《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郁郁斐斐,众香发越。”《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扬烟。”李善 注引《法华经》:“烧众名香。”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众香深黯黯,几地肃芊芊。” 2.众香国 的省称。赵朴初《一九五六年三月赴印度过昆明游西山有作》诗之二:“应是分茅自 众香,千红万紫绕禪房。”自注:“佛经:有佛国名 众香。”参见“众香国”。

33、[衆揖]zhòng yī

谓对同等爵位之多人总行一揖。《周礼·夏官·司士》“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汉 郑玄 注:“大夫爵同者众揖之。”贾公彦 疏:“众揖之者,序官有中大夫、下大夫,无问多少,但爵同者众揖之。爵同中大夫同得一揖,爵同下大夫同得一揖。故云‘爵同者众揖之’也。”

34、[选衆]xuǎn zhòng

谓从许多人中选拔人才。语出《论语·颜渊》:“舜 有天下,选於众,举 皋陶,不仁者远矣。”《晋书·曹志传》:“列藩九服,式序王官,选众命贤,惟德是与。”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选众而举,敦悦斯在。”宋 曾巩《监察御史制》:“御史持国纪纲,所以纠官邪,齐内外,选众而授,厥惟艰哉!”

35、[衆枉]zhòng wǎng

群小;许多邪曲小人。《楚辞·贾谊<惜誓>》:“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王逸 注:“枉,邪也。”《淮南子·诠言训》:“故处众枉之中,不失其直。”《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颜师古 注:“不为众曲而自屈也。”

36、[衆智]zhòng zhì

众多有才智的人。《吕氏春秋·君守》:“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七缪》:“张良 体弱而精彊,为众智之雋也。”宋 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安得八紘罝,以道猎众智。”

37、[衆疾]zhòng jí

种种毛病。《列子·仲尼》:“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视吾之乡,如戎蛮之国。凡此众疾,爵赏不能劝,刑罚不能威,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

38、[衆盛]zhòng shèng

谓人物众多,气势盛大。《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白暾 见 晋 兵众盛,急忙拨转马头,晋 军从后掩杀。”

39、[衆学]zhòng xué

1.各个流派的学说。《三国志·蜀志·许慈传》:“先主 定 蜀,承丧乱歷纪,学业衰废,乃鳩合典籍,沙汰众学。” 2.指村塾。唐 孙棨《北里志·张住住》:“邻有 庞佛奴,与之同岁,亦聪警,甚相悦慕,年六七岁,随师於众学中,归则转教 住住,私有结髮之契。”

40、[衆英]zhòng yīng

众多的英才。汉 焦循《易林·观之夬》:“众英积聚,国无寇贼。”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衆的反义词 衆的近义词 衆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衆能组什么词
  • 衆能组什么词语
  • 衆可以组什么词
  • 衆可以组什么词语
  • 衆字可以组什么词
  • 衆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衆字能组什么词
  • 衆字能组什么词语
  • 衆字开头的成语
  • 衆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