蝻
拼音:nǎn
释义:1.(~子、~儿)仅有翅芽还没生成翅膀的蝗虫。
组词
蝗蝻 蝻虫 蝻虸 蝻蝗拼音
nǎn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 一 丨 丨 𠃌 丶 丿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nǎn的字 拼音为nan的字基础解释
蝗虫的若虫。详细解释
蝻子 。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较小,头大,仅有翅芽。常成群吃稻、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
如:蝻虫(蝗的幼虫);蝻蝗(蝗的幼虫和蝗。泛指蝗虫)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蝻-中華語文大辭典蝻ㄋㄢˊnánㄋㄢˇnǎn昆蟲名。蝗蟲的若蟲。除翅與生殖系統發育不全外,其餘形態與成蟲相似。植食性,善跳躍。可能危害農作物。也作「蝻子」、「跳蝻」、「蝗蝻」。
蝻-漢語大字典蝻
蝻nǎn
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较小,头大,仅有翅芽。常成群吃稻、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如:蝗蝻;除蝻;蝻子。《太平廣記》卷四百七十九引《玉堂閒話》:“晋天福之末,天下大蝗……其蝻之盛也,流引無數。”宋梅堯臣《正仲見贈依韻和答》:“鳳皇五色毛,曷羡未翅蝻。”清孔尚任《桃花扇》:“似蝻出田,蝗為現在之災。”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nǎn
1、[蝻蝗]nǎn huáng
蝗的幼虫和蝗。泛指蝗虫。清 褚人穫《坚瓠馀集·金姑娘娘》:“我非人,乃驱蝗使者,即俗所称 金姑娘娘。今年 江 南该有蝗灾,上帝不忍小民乏食,命吾渡 江 收取麻雀等鸟,以驱蝻蝗。”
2、[蝻虸]nǎn zǐ
蝗的幼虫。《清史稿·灾异志一》:“﹝ 咸丰 ﹞七年春,昌平、唐山、望都、乐亭、平乡 蝗;平谷 蝻生,春无麦;青县 蝻虸生。”
3、[蝗蝻]huáng nǎn
蝗虫的若虫,外形像成虫而翅膀很短,身体小,头大。也叫跳蝻。
4、[蝻虫]nǎn chóng
蝗的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