蜺
拼音:ní
释义:1.〈书〉寒蝉。2.另见ní“霓”。
组词
白蜺 乘蜺 雌蜺 浩蜺 虹蜺 青蜺 素蜺 投蜺 气吞虹蜺拼音
ní笔顺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 丿 丨 一 𠃍 一 一 丿 乚同音字
拼音为ní的字 拼音为ni的字基础解释
寒蝉。详细解释
秋蝉,寒蜩
蜺,寒蜩也。——《说文》
通“霓”。在虹的外圈。称副虹。又称雌虹、雌蜺
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三国演义》
又如:蜺裳(蜺做的下裳。比喻彩云);蜺云(一种彩云);蜺帱(彩色的帷帐);蜺字(像彩虹般艳丽的文字)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蜺-中華語文大辭典蜺ㄋ丨ˊní1.古書上指一種似蟬而小,體色青赤的蟲。2.同「霓」。
蜺-中華大字典1、蜺讀音:硏奚切,音倪,齊韻。倪結切,音齧,屑韻。釋文:
❶寒蜩也。見《說文》。《段注》:方言。小而黑者謂之~。又曰。纏謂之寒蜩。寒蜩。瘖蜩也。不言~與寒蜩爲一。許本爾雅爲說。釋蟲曰。~、寒蜩。月令、七月寒蟬鳴。鄭曰。寒蟬、寒蜩。謂~也。郭璞云。寒螿也。
❷同霓。《爾雅釋天》:~爲挈貳。
〔注〕:~、雌虹也。挈貳、其別名。
〔疏〕:虹雙出色鮮盛者爲雄。雄曰虹。闇者爲雌。雌曰~。
❸孑~。延首貌。《文選王延壽賦》:白鹿孑~於欂櫨。
❹嬰~。蟲名。《神異經》:蜚蟲以季夏藏於鹿耳。名嬰~。
2、蛪讀音:詰結切,音挈,吉屑切,音結,一結切,音噎,屑韻。釋文:
❶~蚼。似蟬而小。見《玉篇》。
❷蠅蟲。見《廣韻》。
3、蛪讀音:魚列切,音臬,屑韻。釋文:同蜺。見《類篇》。
〔按史記天官書。其~者類闕旗。索隱。~、亦作蜺〕。
4、霓讀音:硏奚切,音倪,齊韻。硏計切,音詣,霽韻。倪結切,音齧,屑韻。釋文:
❶屈虹靑赤或白色。霒气也。見《說文》。《段注》:或字、陸德明作也一曰三字。非也。韻會白下無色字是也。屈、當作詘。許意詘曲之虹。多靑赤。或有白色者。皆謂之~。釋天曰。螮蝀、虹也。~爲挈貳。郭云。雙出色鮮盛者爲雄。曰虹。闇者爲雌。曰~。據此。似靑赤爲虹。白色爲~。然析言有分。渾言不別。~爲陰气將雨之兆。故从雨。
〔按今地文學家謂日光射入雨點。折而返照所成。故日在東、則虹~在西。日在西、則虹~在東。遙遙相射。正者爲虹。負者爲~。太陽光線、由雨點之上半射入、下半射出、則成虹。反之則成~。虹之紅色在上。紫色在下。~之紫色在上。紅色在下。虹色濃。~色淡〕。
❷際也。《莊子齊物論》:何謂和之以天~。
❸齧也。傷害於物。如有所食齧也。見《釋名釋天》。
❹雲~。惡氣也。《離騷》:率雲~而來御。
❺霆~。霹靂也。《爾雅釋天》:疾雷爲霆~。
❻~旌。畫~於旌也。〔杜甫詩〕:憶昔~旌下南苑。
❼~裳。樂曲名。〔李商隱詩〕:眾仙同日詠~裳。〔攷唐書禮樂志。河西節度使楊敬獻~裳羽衣曲十二遍。又王維傳。客有以按樂圖示者。無題識。維徐曰。此~裳第三曡最初拍也。據此。則~裳實爲當時通用之樂。非唐明皇私製〕。
❽墆~。高貌。《文選張衡賦》:直墆~以高居。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ní
1、[长蜺]cháng ní
见“长霓”。
2、[蜺字]ní zì
像彩虹般艳丽的文字。用作对文章的美称。
3、[云蜺]yún ní
见“云霓”。
4、[断蜺]duàn ní
见“断霓”。
5、[蜺旄]ní máo
画虹蜺的彩旗。
6、[读蜺]dú ní
《梁书·王筠传》:“约(沉约)製《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 筠 示其草。
7、[雌蜺]cí ní
虹有二环时,内环色彩鲜盛为雄,名虹;外环色彩暗淡为雌,名蜺,即霓,今称副虹。
8、[蜺翠]ní cuì
谓日照青山泛出的绚丽色彩。
9、[素蜺]sù ní
亦作“素霓”。白虹。
10、[投蜺]tóu ní
亦作“投霓”。谓天降虹霓,示天下将乱。
11、[虹蜺]hóng ní
1.亦作“虹霓”。即螮蝀。为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中所现的七色圆弧。虹蜺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也称正虹、雄虹;外环称蜺,也称副虹、雌虹或雌蜺。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燿虹蜺。”晋 葛洪《抱朴子·嘉遯》:“思眇眇焉若居乎虹霓之端,意飘飘焉若在乎倒景之流。”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二》:“我们如果根据神话,说从前某某大仙,曾推着独轮车在虹霓上走,现在要仿他造一条路,那便无所不可了。” 2.旧时以虹蜺色彩艳丽,比喻人的才华藻绘;又以虹蜺为二气不正之交,象征淫奔、作乱。宋 范仲淹《与谢安定屯田书》:“先生胸中之奇,屈盘虹蜺。”明 许自昌《水浒记·冥感》:“乞香茗,我因此卖眼传情,慕虹霓盟心。”清 顾炎武《赠推官咸正》诗:“当年 关中 陷,九野横虹霓。”
12、[乘蜺]chéng ní
驾着彩虹。蜺,副虹。
13、[白蜺]bái ní
亦作“白霓”。白色的副虹。
14、[孑蜺]jié ní
伸颈昂首貌。
15、[蜺妖]ní yāo
犹言妖氛。古代传说虹蜺为不正之气所生。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致虹沴阻於上京,蜺妖扇於下国。”参见“ 虹沴 ”。
16、[蜺旌]ní jīng
彩饰之旗。《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拖蜺旌,靡云旗。”李善 注引 张揖 曰:“析羽毛,染以五采,缀以缕为旌,有似虹蜺之气也。”汉 张衡《思玄赋》:“氛旄溶以天旋兮,蜺旌飘而飞颺。”前蜀 韦庄《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诗:“五更残月省墙边,絳旆蜺旌卓晓烟。”明 梅鼎祚《玉合记·悟真》:“鹅笙导,鹅笙导,妙音低度;蜺旌送,蜺旌送,庆云深护。”清 赵翼《题<青崖放鹿图>》诗:“便当八騶开路去,虎幡熊軾双蜺旌。”
17、[蜺云]ní yún
一种彩云。传说古代两军相当,有善瞻望云气者,能据此测出敌我动态及胜败。
18、[青蜺]qīng ní
见“青霓”。
19、[浩蜺]hào ní
素蜺。白色的虹。浩,通“皓”。
20、[蜺裳]ní cháng
蜺做的下裳。比喻彩云。
21、[蜺帱]ní chóu
彩色的帷帐。
22、[蜺雾]ní wù
犹言妖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