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
拼音:shèn
释义:1.〈书〉大蛤蜊。
组词
文蜃 蛟蜃 蜃女 蜃霓 蜃楼 蜃景 蜃浪 蜃海 蜃母楼 蜃气楼 白蜃云 蜃楼海市 蜃楼山市 海市蜃楼拼音
shèn笔顺
一 丿 一 一 𠄌 丿 ㇏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同音字
拼音为shèn的字 拼音为shen的字基础解释
大蛤蜊。详细解释
(形声。从虫,辰声。本义:大蛤)
同本义
蜃,雉入海化为蜃。——《说文》
蜃,大蛤也。——《周礼·掌蜃》注
小曰蛤,大曰蜃。皆介物,蚌类也。——《国语·晋语》注
旦瓯文蜃。——《周书·王会》
激女之山多蜃珧。——《东山经》
春献鳖蜃。——《周礼·天官·鳖人》
又如:蜃蛤(大蛤和蛤蜊);蜃窗(大蛤壳磨薄后镶嵌以透明的窗子);蜃珧(蚌蛤之属);蜃贝(贝壳的一种,可作饰物);蜃醢(以蚌蛤类肉制成的酱)
古祭器。画有蜃形的漆尊
凡山川四方,用蜃。——《周礼·春官·鬯人》
又如:蜃器(以蜃贝为饰的祭器)
指蜃灰。用蜃壳烧成的灰
白蜃。——《考工记·匠人》。注:“灰也。”
又如:蜃壁(以蜃灰涂抹的墙壁,取其洁白而去湿);蜃灶(煮盐的灶);蜃墙(有蜃灰粉制过的墙壁)
传说中的蛟属。能吐气成海市蜃楼。亦指海市蜃楼
鹭涛清彻,蜃阁化城重。——杨巨源《供奉定法师归安南》
又如:蜃楼(古人称蜃气变幻成的楼阁);蜃气(海面风平浪静时出现在远方的幻像,实由光折射而成。古人误以为是蜃所吐之气);蜃阁(虚幼的空中楼阁景象);蜃市(海市);蜃女(神话中的龙女)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蜃-中華語文大辭典蜃ㄕㄣˋshèn1.一種大蛤蜊。[例]文~。2.古人認為蜃蛤吐氣(形成的幻象)。[例]~景|海市~樓。
蜃-漢語大字典蜃
《説文》:“蜃,雉入海化為蜃。从虫,辰聲。”
shèn 《廣韻》時忍切,上軫禪。又時刃切。諄部。
(1)大蛤。《説文·虫部》:“蜃,雉入海化為蜃。”《廣韻·軫韻》:“蜃,大蛤。”《周禮·天官·鼈人》:“以時箝魚鼈☀蜃凡貍物。”鄭玄注:“蜃,大蛤。”《國語·晋語九》:“雀入于海為蛤,雉入于淮為蜃。”韋昭注:“小曰蛤,大曰蜃。皆介物蚌類也。”漢張衡《西京賦》:“蘧藕拔,蜃蛤剥。”
(2)祭器,腹部图画有蜃形的漆尊。《周禮·春官·鬯人》:“凡山川四方用蜃。”鄭玄注:“(蜃)漆尊也……蜃,畫為蜃形。”
(3)蚌蛤壳烧成的灰。古代烧蛤类之壳成灰,叫作蜃炭。也称蜃。《周禮·地官·掌蜃》:“掌歛互物蜃物,以共闉壙之蜃。”鄭玄注:“闉猶塞也。將井椁先塞下以蜃禦濕也。鄭司農説以《春秋傳》曰始用蜃炭,言僭天子也。”又《考工記·㡛氏》:“實諸澤器,淫之以蜃。”鄭玄注:“鄭司農云:蜃,謂炭也。”南朝梁劉孝威《烏生八九子》:“金柝嚴兮翠樓肅,蜃壁光兮椒泥馥。”
(4)传说中的蛟属,能吐气成海市蜃楼。唐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序》:“黄雀之風動地,黑蜃之氣成雲。”《本草綱目·鱗部·蛟龍》:“蛟之屬有蜃。其狀亦似蛇而大,有角如龍狀,紅☀,腰以下鱗盡逆。食燕子。能吁氣成樓臺城郭之狀,將雨即見,名蜃樓,一曰海市。”《西遊記》第五十回:“你知道‘龍生九種’,内有一種名蜃。蜃氣放出,就如樓閣淺池。若遇大江昏迷,蜃現此勢。倘有烏鵲飛騰,定來歇翅,那怕你上萬論千,盡被他一口吞之。”
(5)海市蜃楼。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古人误认为是大蜃吐气而成。《漢書·天文志》:“海旁蜃氣象樓臺,廣壄氣成宫闕然。”宋王讜《唐語林》卷八:“海上居人,時見飛樓,如結構之狀甚壯麗者。太原以北,晨行則煙靄之中,覩城闕狀如女牆雉堞者,皆《天官書》所謂蜃也。”宋吴文英《浪淘沙慢·賦李尚書山園》:“半蜃起玲瓏樓閣畔,縹緲鴻去絶。”
(6)县名。《廣韻·震韻》:“蜃,縣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shèn
1、[蜃景]shèn jǐng
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古人误认为是蜃吐气而成,所以叫蜃景。通称海市蜃楼。
2、[蠯蜃]pí shèn
蚌和大蛤。
3、[蜃市]shèn shì
海市。滨海和沙漠地区,因折光而形成的奇异幻景。明 张煌言《海上观灯》诗:“香拥虹桥千里外,芒寒蜃市九霄间。”清 吴伟业《海狮》诗:“海粟蜗庐满,虫书蜃市悬。”清 孔尚任《桃花扇·闹榭》:“蜃市楼縹緲,虹桥洞曲斜。”
4、[蜃女]shèn nǚ
神话中的龙女。
5、[蜃阙]shèn quē
即蜃楼。
6、[蜃綍]shèn fú
即蜃车。
7、[蜃灶]shèn zào
煮盐的灶。
8、[蜃卫]shèn wèi
即蜃车。
9、[蜃壁]shèn bì
以蜃灰涂抹的墙壁,取其洁白而去湿。
10、[蜃气]shèn qì
亦作“蜄气”。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现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以为蜃吐气而成,故称。
11、[蚌蜃]bàng shèn
蚌和大蛤。古代常混用以指蚌。
12、[赤蜃]chì shèn
指虹。元 乔吉《水仙子·德清长桥》曲:“青天白日见楼臺,赤蜃浮光海市开。”
13、[蜃车]shèn chē
载棺的丧车。
14、[蜃浪]shèn làng
谓蛟龙掀起的波涛。
15、[蜃龙]shèn lóng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龙。
16、[蜃窗]shèn chuāng
大蛤壳磨薄后镶嵌以透明的窗子。
17、[蜃海]shèn hǎi
神话中的地名。
18、[蜃炭]shèn tàn
1.即蜃灰。一说,蜃灰与木炭。《周礼·秋官·赤犮氏》:“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郑玄 注:“除墙屋者,除虫豸藏逃其中者。蜃,大蛤也,捣其炭以坋之则走。”孙诒让 正义:“《掌蜃》注谓蜃炭可以御湿,盖兼可以杀虫,故擣其炭为灰,以被墙屋而攻之,则虫豸畏其气而走避也。”《左传·成公二年》:“宋文公 卒,始厚葬,用蜃炭。”杜预 注:“烧蛤为炭以瘞壙,多埋车马,用人从葬。”杨伯峻 注:“蜃即用蜃烧成之灰,炭乃木炭,此二物置于墓穴,用以吸收潮湿。”《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旹 弟 静 绍封”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至夫末世,缘生怨死之徒……壙穴之内,錮以紵絮,藉以蜃炭,千载僵燥,託类神仙。” 2.借指石灰。
19、[白蜃]bái shèn
白色大蛤。
20、[蜃阁]shèn gé
即蜃楼。
21、[蜃珧]shèn yáo
蚌蛤之属。
22、[蛤蜃]gé shèn
蚌类。大蛤为蜃。
23、[蜃醢]shèn hǎi
以蚌蛤类肉制成的酱。《周礼·地官·川衡》“祭祀宾客共川奠” 唐 贾公彦 疏:“《醢人》云:‘馈食之豆,有蜃醢、蠯醢,蜃蠯是蛤。’”
24、[黑蜃]hēi shèn
传说中的蛟属。
25、[蜃氛]shèn fēn
犹蜃气。
26、[蜃霓]shèn ní
虹霓。
27、[蜃蛤]shèn gé
大蛤和蛤蜊。《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鱼盐蜃蛤,弗加於海。”杨伯峻 注:“蜃,大蛤;蛤,蛤蜊。均海内可食的动物。”汉 张衡《西京赋》:“蘧藕拔,蜃蛤剥。”
28、[蜃器]shèn qì
以蜃贝为饰的祭器。一说,蛎壳做的祭器。
29、[蜃贝]shèn bèi
贝壳的一种,可作饰物。
30、[蜃精]shèn jīng
传说中蜃蛟的精怪。《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神仙部》:“真君(许真君)谓门人曰:‘适来年少,乃是蛟蜃之精,吾念 江 西累为洪水所害,若非剪戮,恐致逃遁。’……于是蜃精復变本形,宛转堂下,寻为吏兵所杀。”
31、[蜃风]shèn fēng
谓蛟龙掀起的风。
32、[蜃台]shèn tái
即蜃楼。明 徐开任《咏史》:“徐市 避 秦 虐,驾言泛仙槎。楼船载童女,浮海以为家。蜃臺起都邑,鮫室艺桑麻。”参见“蜃楼”。
33、[文蜃]wén shèn
大蛤。
34、[海蜃]hǎi shèn
海市蜃楼。常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宋 唐艺孙《天香·龙涎香》词:“海蜃楼高,仙娥鈿小,縹緲结成心字。”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其上嵌空纷纶,復闢一竇,幻片海蜃状。”周咏《秋怀》诗之六:“烹狗藏弓事可哀,看他海蜃结楼臺。”
35、[蜃云]shèn yún
即蜃气。
36、[蜃灰]shèn huī
用蜃壳烧成的灰。其用途与石灰同。
37、[蜃墙]shèn qiáng
蜃灰粉刷过的墙壁。
38、[蜃辂]shèn lù
即蜃车。
39、[归蜃]guī shèn
亦作“归脤”。《周礼·地官·掌蜃》汉 郑玄 注:“春秋 定 十四年,秋,天王使 石尚 来归蜃。”
40、[蛟蜃]jiāo shèn
蛟与蜃。亦泛指水族。宋 苏辙《齐州闵子祠堂记》:“其舟如蔽天之山,其帆如浮空之云,然后履风涛而不僨,触蛟蜃而不讋。”《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江西 分野,旧属 豫章,其地四百年后,当有蛟蜃为妖,无人降伏,千百里之地,必化成中洋之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