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qú

释义:1.见“蘧然”。惊喜的样子。2.(Qú)姓。3.见“蘧麦”,草本植物,叶子狭披针形,花淡红色或白色。全草可入药。4.〈书〉同“蕖”。

组词

菅蘧 蘧庐 蘧然 几蘧 蘧除 蘧车 蘧宁 蘧蘧 蘧伯玉 蘧瑗知非

拼音

笔顺

丿 丿 丿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qú的字 拼音为qu的字

基础解释

1.惊喜的样子。 2.姓。

详细解释

〈名〉

  1. 通“蕖”。荷花

    蘧藕拔,蜃蛤剥。——张衡《西京赋》。 李善注引 薛综曰:“蘧,芙蕖。”

  2. 通“遽”。驿车

    仁义,先王之蘧庐也。——《庄子·天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蘧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蘧蘧ㄑㄩˊ ㄑㄩˊqú qú①驚動的樣子。《莊子.齊物論》:「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②高的樣子。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飛梁偃蹇已虹指,揭蘧蘧而騰湊。」③熟睡時的鼻息聲。宋.史浩〈滿庭芳.柴作疏離〉詞:「客至三杯薄酒,欲眠後、一枕蘧蘧。」也作「齁齁」。

蘧蘧-辞源3

【蘧蘧】高大貌。同“渠渠”。文選 漢 王文考(延壽)魯靈光殿賦:“飛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騰湊。”注:“崔駰 七依曰:夏屋蘧蘧。高也。”參見“渠渠”。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蘧车]qú chē

指人之知礼而贤能。

2、[蘧蒢]qú chú

1.亦作“蘧篨”。亦作“蘧除”。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 2.身有残疾不能俯视的人。 3.谄谀献媚的人。

3、[蘧庐]qú lú

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犹今言旅馆。

4、[蘧甯]qú níng

蘧伯玉 和 宁武子 的并称。春秋 时 卫国 的大夫,都能根据不同的形势施展或隐藏自己的才能。《论语·卫灵公》:“君子哉 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故 蘧 宁 以之卷舒,柳下 以之三黜。”唐 韩愈 孟郊《遣兴联句》:“蘧 宁 知卷舒,孔 颜 识行藏。”宋 王禹偁《公退言怀》诗:“赖有古人踪跡在,只应 蘧 宁 是吾师。”

5、[卫蘧]wèi qú

指 春秋 卫国 大夫 蘧伯玉。宋 苏轼《李杞寺丞见和前篇复用元韵答之》:“吾年凛凛今几餘,知非不去慙 卫蘧。”

6、[蘧篨]qú chú

见“蘧蒢”。

7、[蘧宁]qú níng

蘧伯玉 和 宁武子 的并称。

8、[菅蘧]jiān qú

菅和蘧。草名。用以比喻轻贱之物。

9、[蘧蘧]qú qú

1.悠然自得貌。 2.高耸貌。

10、[蘧除]qú chú

见“蘧蒢”。

11、[蘧然]qú rán

惊喜的样子。

12、[几蘧]jǐ qú

传说中的古帝王名。

13、[蘧伯玉]qú bó yù

春秋 时 卫国 人,名 瑗。相传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一个求进甚急并善于改过的贤大夫。见《淮南子·原道训》。《论语·宪问》:“蘧伯玉 使人於 孔子。孔子 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孔子家语·弟子行》:“外宽而内正,自极於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於仁,以善自终,盖 蘧伯玉 之行也。”

14、[蘧瑗知非]qú yuàn zhī fēi

1.春秋 时 卫国 大夫 蘧瑗 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后因以“蘧瑗知非”为不断迁善改过之典。宋 苏轼《次韵曹九章见赠》:“蘧瑗 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 2.代指五十岁。宋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参见“蘧伯玉”。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蘧的反义词 蘧的近义词 蘧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蘧能组什么词
  • 蘧能组什么词语
  • 蘧可以组什么词
  • 蘧可以组什么词语
  • 蘧字可以组什么词
  • 蘧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蘧字能组什么词
  • 蘧字能组什么词语
  • 蘧字开头的成语
  • 蘧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