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cí

释义:1.言辞;文辞。2.诉讼。3.指讼词。参见“詞訟”。4.借口;理由。5.语言组织中的基本单位,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6.旧时亦专指语助词、虚词。7.文体名。古代乐府诗体的一种。8.文体名。按谱填写,可合乐歌唱,渊源于南朝,始于唐,盛于宋的一种诗体。亦称“詩餘”、“長短句”。9.文体名。泛指戏剧、讲唱、歌曲等艺术中的语言、文字部分。10.通“辭”。告别。11.通“辭”。违戾。参见“詞向”、“詞乖”。12.通“嗣”。承继。参见“詞訓”。

拼音

笔顺

𠃍 𠃌 𠃍

同音字

拼音为cí的字 拼音为ci的字

基础解释

见“词”。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詞-中華語文大辭典

詞词ㄘˊcí1.話語;文辭。[例]臺~│振振有~│一面之~│~不達意。2.指語言中有固定語音形式和特定意義並能獨立運用的最小單位。[例]~彙│形容~│用~造句。3.一種詩歌體裁。按譜填寫,句式長短不一。起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別稱「長短句」、「詩餘」。[例]填~│唐詩宋~。4.泛指戲曲、歌曲及某些演唱藝術中配合曲調的語言部分。[例]歌~│只會哼曲兒,~忘了。

詞-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783.【詞】
一詞句,言詞。文心雕龍熔裁:“剪裁浮詞謂之裁。”庾信哀江南賦序:“不無危苦之詞。”
又爲詞章,文詞。蕭統文選序:“詞人才子,則名溢於縹囊。”
注意:上述這些意義,後代一般都作“辭”,不常作“詞”。
二文體的一種。起於唐五代,盛於宋。朱彝尊解佩令詞:“老去填詞,一半是空中傳恨。”
[辨]辭,詞。在言詞和文詞的意義上,“辭”和“詞”是同義詞。在較古的時代,一般只說“辭”,不說“詞”,所以周易繫辭說“修辭立其誠”,論語季氏說“而必爲之辭”。漢以後逐漸以“詞”代“辭”。如史記儒林列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至於推辭的“辭”決不寫作“詞”;“詩詞”的“詞”決不能作“辭”。參看第二單元“辭”字條。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念念有詞]niàn niàn yǒu cí

念念:不停地念诵。旧指迷信的人祈祷时不停地念着口语,以通神灵。现多用来形容人嘟嘟囔囔说个不停。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詞的反义词 詞的近义词 詞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詞能组什么词
  • 詞能组什么词语
  • 詞可以组什么词
  • 詞可以组什么词语
  • 詞字可以组什么词
  • 詞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詞字能组什么词
  • 詞字能组什么词语
  • 詞字开头的成语
  • 詞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