箓
拼音:lù
释义:1.〈书〉账簿、名册等。2.符箓,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符号,是一种迷信骗人的东西。
组词
箓练 箓图 宝箓 昌箓 翠箓 丹箓 道箓 韫箓 黄箓醮 黄箓斋 上清箓 仙人箓 应图受箓 膺图受箓 符箓法术 金箓云签拼音
lù笔顺
丿 一 丶 丿 一 丶 𠃍 一 一 亅 丶 ㇀ 丿 ㇏同音字
拼音为lù的字 拼音为lu的字基础解释
簿籍。 也指封建帝王或道教的神秘文书。详细解释
古代帝王自称其受命于天的神秘文书
高祖膺箫受图,顺天行诛。—— 张衡《东京赋》
又如:箓图(即图箓,图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
簿籍
隋政不纲,天下摇乱,公姓名已著谣箓。——《新唐书·许世绪传》
道教的秘文 。
如:符箓;箓练(谓修练道法);箓籍(指道教的秘文与仙人的名籍)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箓-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籙
箓-汉语大词典箓lu
ㄌㄨˋ
〔《广韵》力玉切,入烛,来。〕
1.古称上天赐予帝王的符命文书。
●汉张衡《东京赋》:“高祖膺箓受图,顺天行诛,杖朱旗而建大号。”
●《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朕秉箓御天,握枢临极。”
李周翰注:“秉,执也,箓,符也。天子受命执之,以御制天下也。”
●《旧唐书·沈传师传》:“既而握图称箓,移运革名,牝司燕啄之踪,难乎备述。”
2.簿籍。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阴欲袭许,迎汉帝”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今此子已在鬼箓,勿复费纸笔也。”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
●清龚自珍《丙戌秋作》诗:“浩浩支干名,漫漫人鬼箓。”
3.道教的秘文。
●《隋书·经籍志四》:“其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箓》,次受《三洞箓》,次受《洞玄箓》,次受《上清箓》。箓皆素书,纪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
●宋洪迈《夷坚丙志·江安世》:“江安世,兰溪人。好道士说,受箓于龙虎山张静应天师,受法于南岳黄必美先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ù
1、[符箓]fú lù
道士画的一种笔画 屈曲、似字非字并称能驱使鬼神的符号或图形。
2、[宝箓]bǎo lù
1.道家的符箓。《丹经》:“説玉皇宝籙,三洞秘文。” 2.指传说中凤凰先后授予黄帝和帝尧的图箓。用以象征天命。
3、[诰箓]gào lù
天帝的诏诰和符箓。
4、[诀箓]jué lù
指道教的修炼秘诀和符箓之书。唐 柳宗元《东明张先生墓志》:“﹝ 张因 ﹞居 东明观 三十餘年,受毕法道行竣异,得众真秘书诀籙。”
5、[轩箓]xuān lù
道教秘籍。
6、[应箓]yīng lù
顺应符命。古时以此为帝王之兆。箓,帝王所谓的天赐符命之书。《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大晋承运期》,言圣皇应籙受图,化象神明也。”《北史·刘昉传》:“士彦 称有相者,云其应籙,年过六十,必据九五。”唐 张说《舞马词》:“圣君出震应籙,神马浮 河 献图。”
7、[讫箓]qì lù
亦作“讫录”。谓天命已终。亦指已终止的天命。
8、[韫箓]yùn lù
谓承受天命。
9、[膺箓]yīng lù
谓帝王承受符命。
10、[龟箓]guī lù
即龟书。古代常用以作称颂瑞应之词。
11、[虎箓]hǔ lù
有虎形纹饰的符箓,道士所佩。
12、[丹箓]dān lù
道教的名册、簿籍。
13、[箓练]lù liàn
谓修练道法。
14、[秘箓]mì lù
道教神秘的文书。唐 陈子昂《洛城观酺应制》诗:“苍极神功被,青云祕籙开。”唐 殷尧恭《府试中元观道流步虚》诗:“玄都开祕籙,白石礼先生。”明 陈子龙《古乐府·五游篇》:“云笈传吾道,祕籙署我名。”《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王曾 ﹞復上疏曰:‘国家受殊祥,膺祕籙,就严城之北隅,啟列真之祕宇。’”
15、[帝箓]dì lù
天帝的符命。指令为天子。
16、[雀箓]què lù
1.亦作“雀录”。 2.泛指重要史籍文献。
17、[青箓]qīng lù
道教有《太平青箓书》百馀卷,赤界,白素,青首,朱目。相传 三国 吴 于吉 在 曲阳 流水上得之。见《云笈七籤》卷一一一引《洞仙传·于吉》。后因以“青籙”泛指道家经籍。
18、[道箓]dào lù
道教的符箓。凡入道者必受箓。《隋书·经籍志四》:“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籙》,次受《三洞籙》,次受《洞玄籙》,次受《上清籙》。籙皆素书,纪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所不识……弟子得籙,缄而佩之。”唐 赵璘《因话录·商下》:“夫人既寡居,奉玄元之教,受道籙於 吴筠 先生,精苦寿考。”清 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贺知章 一见,亦即呼为‘謫仙人’。放还山后,陈留 采访使 李彦允 为请於 北海 高天师 授道籙。其神采必有迥异乎常人者。”
19、[炎箓]yán lù
象征火德的符命。指 赵宋 国祚。
20、[鬼箓]guǐ lù
见“ 鬼録 ”。
21、[箓图]lù tú
即图箓,图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
22、[命箓]mìng lù
指注定的命运。
23、[箓籍]lù jí
指道教的秘文与仙人的名籍。
24、[玄箓]xuán lù
1.道教的秘文秘录。 2.道教谓神仙的名册。
25、[仙箓]xiān lù
见“仙人籙”。
26、[前箓]qián lù
指前人之作。
27、[地箓]dì lù
道教谓地府的秘文秘录。
28、[度箓]dù lù
道教语。接受秘箓。
29、[翠箓]cuì lù
传说 黄帝 于 翠妫川 得上天所授图箓,古代认为是君主“受命于天”的一种瑞征。
30、[写箓]xiě lù
书写符箓。
31、[谶箓]chèn lù
记有谶语的符命。《旧唐书·李密传》:“故讖籙云:‘隋 氏三十六年而灭。’”
32、[慧箓]huì lù
指佛门。
33、[图箓]tú lù
图谶符命之书。
34、[主箓]zhǔ lù
1.道教职称之一,主掌符箓图籍。 2.指掌管符箓图籍的人。
35、[玉箓]yù lù
道书,符箓。
36、[法箓]fǎ lù
道教语。用以“驱鬼压邪”的丹书、符咒。唐 谷神子《博异志·张竭忠》:“河南 緱氏县 东 太子陵 仙鹤观,常有道士七十餘人,皆精专修习,法籙斋戒皆全。”宋 苏轼《上清储祥宫碑》:“元丰 二年二月,神宗皇帝 始命道士 王太初 居宫之故址,以法籙符水为民禳禬,民趋归之。”
37、[天箓]tiān lù
道教谓天帝所授官爵。
38、[三箓]sān lù
道教谓金箓乃三清所降,故称。箓,金箓,天帝诏书。
39、[昌箓]chāng lù
预示帝业永昌的图箓。
40、[黄箓醮]huáng lù jiào
见“黄籙斋”。